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强化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于是出现了从思想上强化封建统治的唯心主义“理学”,在法律思想上,表现为封建统治的“理学”法律观。“理学”发端于唐代的韩愈和李翱,发展至末明时出现了程(颐)朱(熹)和陆(九渊)王(守仁)两大流派。前者哲学上属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后者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不过这两派尽管学术上有  相似文献   

2.
喻中 《法学论坛》2016,(5):23-31
在自然科学领域,早已形成了理学与工学并立的知识格局.在法学领域,按照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的分野,则可以形成法律理学与法律工学的并立.法律理学侧重于法学基本原理的探究,可以称为理论法学或法律理论.法律工学主要在于实践与运用,它追求的目标是马克思所说的“改变世界”.法律工学就是法律工程学,也可以理解为实践法学.先秦法家学说主张以法治国,并强调通过以法治国实现国家富强,具有法律工程学的性质.至于法家第三期,则可以视为法律工程学的典型样态.阐明法家学说作为法律工程学的性质,有助于厘清法家学说与法学的关系,亦有助于法学知识体系中法律理学与法律工学二元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从性质上讲,中国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它是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之中的,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其中所包括的专制主义思想、宗法伦理观念、等级特权思想以及人治思想.  相似文献   

4.
行政不作为略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研究行政不作为的意义(一)理论意义法律行为是基本法学范畴和基本法律制度之一,包括犯罪行为、民事法律行为、行政行为、立法行为和司法行为。但在我国,法律行为理论却相当贫乏,长期得不¥峨理学的关注,并往往把法律行为当作“民事法律行为”的简称,“部门法学对各法律行为的研究始终缺乏法理学的支持或指导。直到90年代,张文显在(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一书中,才对法律行为作了专章研究。作为法律行为之一种的不作为,在法理学上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因此,部门法学通过对各自领域的不作为的研究,将大大促进对不作为的法理学概括…  相似文献   

5.
苏颂(1020-1101年)作为北宋时期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为后人所知。但他为宦60余年,历经宋代仁、英、神、哲及徽五朝的政权矛盾和内忧外患,为巩固和维护封建皇权,以“德教”儒家礼仪思想施政治国的法律思想和立法观却鲜为人知。下面就其“不违礼教”的立法思想和立法实践进行一下探讨。一、医治刑情,礼仪教化的法律思想宋初统治者在继承儒家正统思想的同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儒道兼用,形成了宋朝中后期以德礼为治国之本的统治思想,也为宋朝后期理学出现奠定了基础。苏颂正是生活在这一时期并由审刑院、刑部升任丞相的.因而也就形成了其…  相似文献   

6.
李觏是北宋中期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思想家,庆历改革的积极拥护者和新政思想的倡导者。“先生于周、程、张、朱数十年,尝与范希文诸先辈上下议论,畅发尧、舜以来相传之旨,于是理学大明,儒风蔚起,识者谓濂、关、洛之学,皆先生有以启其绪焉。”他是一位大器早成的学者,一生以教授为业,又是王安石之前一个未曾被任用的学者,“道德文章,卓绝于世”,其思想有一定的开创性。但是,九百多年来却很少有人去注意他,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后,①才逐步引起学术界的兴趣和关注。他的法律思想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北宋改革派们的观点。限于…  相似文献   

7.
<正> 朱熹一生以继承儒学为己任,被后世称为“真儒”、“大儒”。他立足于儒学,依据儒家伦理思想、政治思想,批判地吸取佛老,以“理”为核心,构建了包括他的法律思想在内的一个庞杂的思想体系。本文不打算分析朱熹法律思想的逻辑结构,仅就他的法律思想的几个范畴谈一点粗浅看法。朱熹法律思想的最高范畴是“理”,围绕“理”又有四个基本范畴,即德、礼、政、刑。什么是“德”?他说:“德字从心者,以其得之于心也。如为孝是心中得这个孝,为仁是心中得这个仁,若只是外面凭地中,心不如此,便不是德”。朱熹在这里把“德”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将中国法律思想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并做了如下概括:1.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神权法思想和以宗法为核心的礼治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以儒法两家的法律思想最具特色,儒家张主“为国以礼”,宣扬“礼治”,法家提出“依法治国”,强调“法治”;3.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发展,形成并达定鼎的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以儒家经典为指导,以礼入律,在实践中出现了中国古代礼治思想法律化—一唐律,同时,此间也出现了一些非正统的法律学说和思潮;4.宋元明清依然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占导主地位,但围绕意在重整封建伦理纲常、加强思想统治的理学,曾展开过激烈争论,明末清初则出现了一股启蒙思潮;5.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法律思想随着历史的时期变更,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和学说,中国法律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以权利义务为核心范畴的中国语义分析法理学话语体系,较大程度上脱离了当代中国生动的法律生活实践。中国实践法理学以法律生活实践为基准,确定法学基本范畴,强调以财产归属为根本标准,严格区分权利与权力,将权利、权力视为分别反映两种最重要法律现象范围和内容的平行概念。就内容而言,支撑实践法理学话语体系的基本范畴群由权、权力、权利、法权、剩余权和义务共六个概念构成,法权是其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作为公羊学说的大师,以儒家经典思想为基础,结合了法家、阴阳家和道家顺应天意、道法自然的思想并将儒家的家庭伦理、理想社会形态纳入了统治思想的范畴,对汉代以及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拟从"德主刑辅"思想为视角来分析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语义辨析来尝试澄清部门法哲学概念的混乱状况,可以建议使用法律科学与法律哲学这对界定比较清晰的范畴来讨论问题。法律科学是指探究法律现象的普遍规律和普遍解释的思想活动,作为法律科学的下位概念,可以区分一般法律科学和特殊(领域的)法律科学;法律哲学是指以法律思想本身为对象的反思和批判活动,它们都探究法律是什么这个根本性问题。部门法哲学就是指以特殊领域的法律思想为对象的反思和批判活动。造成部门法哲学概念混乱基于两个虚假前提,即混淆知识成果和思想活动以及学科分立天然正当。  相似文献   

12.
论儒家的“德主刑辅”思想赵玉环赵玉强“德主刑辅”是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基本内容,就是要求统治者治国必须以礼义教化为主,以刑事惩罚为辅。“德主刑辅”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理论化于汉代中期,法典化于唐朝,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所有制属于经济基础范畴,所有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再用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对应关系来划分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应该确立新的标准,即同时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法律地位作为企业法律形态的划分标准。据此,可以划分为公司企业、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关于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这个很有价值的新课题,法史学界的总观点是:礼治与法治关系的演变是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我们认为,这个观点虽然抓住了礼治与法治这两个重要的问题,但是仅此而已似乎将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复杂过程简单化了,并且缺乏对礼治与法治各自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因而是不够的。本文拟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此作进一步的议论。中国法律思想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范畴,概括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离不开这些范畴,但又不能局限于其中。因此,弄清这些范畴的内涵,尤其是其相互关系是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发展基本线索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法律人格,其范畴堪称为最复杂抽象的范畴之一。它是表达人的法律性存在的最基本范畴。法律人格在形式上是法律逻辑结构的必然产物,在实质上是法律对人的基本看法的表达。本文对有关法律人格的理论研究分别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为以后深层的分析研究做个铺垫。  相似文献   

16.
雷磊 《中国法学》2023,(1):65-84
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为特征的新科技时代,不仅给法律领域带来技术问题和法教义层面的问题,也对法理学知识体系,尤其是法学基本范畴形成挑战。对于这种挑战,大体有三种回应方式:部分基本范畴的独立范畴地位将被完全放弃(如“法律关系客体”“法律部门”),部分基本范畴的既有理解将得到彻底或部分重构(如“法律行为”“法律权利”),但也有部分基本范畴在新条件下应该得到坚定辩护乃至更好捍卫(如“法律责任”“法律主体”)。至于“法律”这一根本范畴是否需要重构,则仍无定论,有待未来通过充分的价值论辩来形成重叠共识。新科技时代并没有“肇生”全新的法理学问题,只是提供了“激扰”法理学知识体系、促使对既有理解进行反思的新语境。唯有对上述挑战作出及时有效的法理学回应,才能抓住中国法学自主性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大陆的法伦理学从概念的提出、基础理论的探索,直至学科框架的型构,几乎都是由大陆学者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中酝酿生成,这改变了以往新兴学科从国外引介、照搬、炒剩饭、少有自我建树的被动局面,让我们充满欣喜和期待。然而,在独立研究的同时,学界似乎长期忽略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领域的引介和研究,使大陆的法伦理学缺乏可供参照的范本。中国台湾法律伦理学在美国法律伦理的影响下产生,在本土政治事件的推动下取得实质进展,其强烈的实践特征、从法律人角色展开的视角,都与大陆所构建的从学理角度、以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理论思考为统帅的法伦理学截然不同。对台湾法律伦理学的介绍和研究,将为我们提供另一种样态的法伦理学范本,促进对大陆法伦理学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论法理学的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所说的法理学,是指我国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方法论基础的法学基础理论,当今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以权利义务为核心构建起来的一整套比较系统的解释法现象和影响法律现实的学说。根据它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权利义务法理学。权利义务法理学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 在西方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无论在理论形态、思想深刻程度,还是在方法论的把握等方面,黑格尔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法律思想以思辨的隐蔽形式,适应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映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对法和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功能以及一些部门法的具体范畴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都作出了自己独到的回答。尽管他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行政法律观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行政法律观念的研究贺善征一、行政法律观念是法学研究的对象通常认为,法学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最广义的法律科学,只研究各种法律的共通原理,称为法学通论;对各种法律及其共通原理的概括讲授,形成法学概论课程。第二层次为法理学,包括法哲学和法律学以及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