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化政府结构和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是新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部门制改革应强化系统设计,以更为广阔的"大政府"视角统筹协调党政群分工,统筹实施立法、行政和司法改革,在着力构建现代化的政府治理体系上下功夫。大部门制改革应增强政府的组织弹性和组织开放度,提升政府合法性、回应性和公共性水平。大部门制改革应注重统合社会资源,统筹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改革,鼓励社会企业的发展,鼓励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参与政府治理。伴随着大部门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还需要进一步激发改革的内源性动力,加快推进新一轮公务员制度改革,强化改革的制度化保障;在注重政府组织横向结构与功能调整的同时,还要在纵向上谋求实现各层级政府间和部门间的有机协作,发挥好整体政府功能。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人事管理体制,雇员制无论在雇员的进口、出口、在岗等环节均有异于经典公务员制度。雇员制在我国的出现是与我国行政环境的变化和政府自身的改革分不开的。毫无疑问,这样一种人事制度对我国几十年的传统政府人事管理制度提出较大挑战。因此有必要在分析我国政府雇员制的实施现状、背景基础上,寻找出建设政府人事管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杨志晨 《行政论坛》2013,20(1):18-21
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影响全局,带动各方的关键性作用.优化政府结构,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优化政府结构和推进大部门制改革,需要在不同的改革阶段制定出相应的改革对策,即系统制定改革前导期预制的应用型对策,改革推进期量制的结构型对策,改革深入期特制的攻坚型对策,改革完善期定制的调谐型对策.如创建“行大略—破小题”、“施简策—化繁题”、“择易术—解难题”等创新型攻坚对策和一系列配套改革对策.大部门的数量规模最终应设计控制在20个左右.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与组织结构设计是:按照市场经济运行对政府机构设置的一般要求、行业属性与部门特征的类同程度、发展战略与重点布控的协和关系进行整合优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架构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部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机构整合要积极探索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并经过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已经按照大部门体制的要求全面启动,大部门体制改革正在从理念走向实践。本文在回顾西方大部制以及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此次中国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并提出大部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开发开放20年来,浦东新区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一直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理念,探索建立了初步具有"大部门制"特征的行政体制架构,为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但在探索实践中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认真总结和深入思考,以利于"大部门制"改革的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不少学者对在我国试行的人事行政制度即政府雇员制的含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但是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作为两种不同的用人制度 ,其区别和联系仍然没有被深刻揭示出来。本文界定了政府雇员制的基本内涵 ,阐释了我国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的差异 ,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7.
大部制改革:实现从"分管型"副职向"辅佐型"副职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部制改革承袭了过去普遍存在和使用的"分管型"副职模式,外在直接表现出职数多、正副职相互制约、层级联系紧密等特点,内在包含的则是结构与功能失调后的种种缺陷,诸多不利因素将阻碍我国大部制改革顺利推行.西方发达国家大部门体制中普遍实行"辅佐型"副职模式,适应了大部门体制"宽职能、少机构"的特点,是副职模式选择上的本位回归,可资借鉴.在实践中,我国应从角色权限的规范、法律制度的设立、专家委员会功能的发挥等方面推进副职模式的转变,为大部制改革的成功实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大部门制改革的实质不在于职能整合或职权分解,而是通过顶层设计促使决策权集中化,确保政策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中国大部门制改革既是转变政府职能和促进政策协同的结果,也是降低协调成本、构建决策中枢、精简政府机构的内在要求。大部门制改革的整合机制主要有机构合并、执行分立、议事协调三种模式。这一改革既要利用"改革之窗"推动机构重组,也要基于现实问题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并通过地方层面的政策试验积累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9.
大部门制是近年来行政改革的"标签",但中央与地方改革实践存在效果差异。地方大部门制改革并未完全实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在于支撑大部门制的宏大理论之间具有内在冲突;作为参照系的境外经验和地方本土试点并未完全成功。大部门制改革的核心是职能整合、机构重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重构,这并未超越历次行政改革所蕴含的组织、职能和政治逻辑。未来深化大部门制改革的方向需要在权力重构、职能转变、机构整合和互动治理的整合性框架下整体性推进。  相似文献   

10.
杨平 《行政论坛》2008,(5):49-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1982年、1988年、1992年、1998年和2003年五次行政机构改革,大部门制的改革正在进行中.大部门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次全新的改革,与前五次改革相比,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核心导向、改革的理论准备程度都不同.推行大部门制改革要明确:大部门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行大部门制要着力强化部门首长的协调与控制能力,推进与大部门制相适应的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对大部门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与协调问题和推行大部门制的法律保障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与借鉴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俭 《行政论坛》2009,16(3):10-14
无论是从中央的要求还是从地方改革的现实需要来看,按照大部制的方向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国内某些地市在实施"大厅局"制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和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湖北随州的大部制改革经历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艰难跋涉;深圳的大部制改革意在寻找部门规模与职能的平衡点;成都的大部制改革表现为向"重点部门"开刀;浙江富阳的大部制改革则以"专门委员会"打破部门利益.这些探索和实践对我国即将开启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大部制改革需要充分认识大部制改革的条件,努力减小大部制改革的阻力,正确处理编制和职能的关系,科学有效地实施部门整合和监督,清晰界定政府部门的职能责任等.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的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启动,地方政府也蓄势待发。在过去一轮的地方政府改革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职能转变不到位,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编制不科学等。深刻分析当前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和建议,如准确定位职能,加强立法,推行聘任制等,以期为新一轮的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以便深入推进地方大部门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非常态治理是政府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则是实现政府良好的非常态治理的一个必要前提.本文通过对烟台市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体制尚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建立一种"准大部门制"的应急管理体制,以适应当前我国政府应对越来越多突发事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坚持以组织结构调整为主的模式.对于这一模式的影响,尤其对地方政府的影响,一直缺少科学层面的检验和理论层面的反思.本文选取政府绩效作为标杆,利用地方政府公务员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政府部门间关系和部门管理制度建设影响部门绩效的路径和程度,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在地方层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部门间关系作为政府结构的核心特征对于政府绩效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其影响作用是通过部门制度建设和部门文化间接发挥的;部门制度建设对政府绩效的整体影响要大于部门间关系.因此,在今后的改革中应该给予管理制度层面的改革更多的重视,通过局部的、具体制度的改革为整体的、基本制度的变革创造条件.同时,还应在改革过程中维护政府组织文化的凝聚力和激励性.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以来,大部门制改革作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学界围绕大部门制改革,尤其是原因、阻力、解决对策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在此,基于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大部门制改革的缘起、改革的深层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对此阐述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6.
大部门体制的构想为我国今后的机构改革指明了方向,是我国未来政府机构设置形式的必要选择。当前需要依照大部门体制的思路制定政府机构改革总体方案,同时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设施,以确保大部门体制改革思路在我国未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中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殷建辉  王德章 《学理论》2009,(23):152-153
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我国政府颁布《食品安全法》,显示了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进行着一系列部门及制度的改革,以求尽快落实《食品安全法》。做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更显突出。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黑龙江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并从提出加强监管部门配合、完善监管体系、推进地方特色产业等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的一场重大变革,也是政府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的一场自我变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协同性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削弱了改革效果的发挥。受制于中国条块分割的制度体系的制约及部门利益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推动协同审批的进展缓慢,作为制度调和产物的"行政审批中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审批部门的跨部门联动,但却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行政审批制度最为核心的权力利益之网,破解当前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僵局需要从顶层设计、理念、体制、机制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9.
政府雇员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雇员制近年来在中国的实践是值得我们予以特别关注的人事行政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我国的一些学者和研究人员围绕政府雇员制的内涵与特点、肇因及正负效应、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的比较、政府雇员制的实践模式及面临的现实难题、政府雇员制的发展趋向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对上述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归纳和阐发将有助于这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既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30年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目前保障性住房制度"失灵"的客观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应当担负起破解我国住房制度改革30年尚未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应推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发展.然而,这些都必须首先依赖于政府在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中的科学定位与责任配置.因此,当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着力点不应仅仅凭着热情鼓足干劲建设多少房子,更不应把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作为克服保障性制度"失灵"的应急手段,而应当特别强调政府在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中的责任.同时,基于对世界各国普适经验的积极借鉴,并基于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现状及走向,政府在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中的责任应主要锁定在两个层面:一是政府的房屋供应责任,二是政府的房屋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