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耳其新中东政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埃尔多安政府执政以来,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新中东政策尤为引人关注。埃尔多安政府一改此前土耳其不介入中东事务的立场,积极改善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充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调解者。同时,土耳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则出现了裂痕。但是,埃尔多安政府的新中东政策并不意味着土耳其外交战略重心的东移,而是对此前一边倒的亲西方战略的修正,旨在更有效地维护土耳其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之春”后,俄罗斯以叙利亚危机为战略着力点,全面介入叙利亚事务,对中东政治产生深刻影响。俄乌冲突爆发导致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受到挑战,主要表现为俄乌冲突引发中东国家粮食危机,俄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弱化;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致使俄军事武器销售受阻,其在中东的军事影响力减弱等。一方面,作为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俄罗斯可增加对中东粮食出口,从而避免中东国家因粮食问题引发社会动荡,维护俄罗斯既有的中东利益;另一方面,俄罗斯加强多边外交,积极发展与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并在深化双边关系的基础上,与中东国家协调能源供应,维持高油价。俄罗斯与中东国家加速发展多元化的经贸关系,与扩大俄在中东政治影响力的外交战略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的中东政策经历了叶利钦时期、普京时期、梅德韦杰夫时期三个阶段。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中东政策缺乏战略考虑,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围绕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扩展国际影响力三个目标形成了明确而积极的中东政策,梅德韦杰夫时期基本继承了普京时期的中东政策,但在中东地区的政治问题上较多强调与西方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中东地区历来是大国战略博弈的重点区域。自阿拉伯国家陷入群体性动荡以来,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大国或地区力量围绕中东变局纷纷进行政策与战略调整。美国中东战略调整的根本目标是既要避免类似伊拉克战争的深度卷入,又要保持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欧盟尤其是法、英两国对中东变局的积极干预使欧洲对中东事务的影响明显增强,欧盟正力图确立统一的中东战略,但其内部分歧不容忽视。俄罗斯中东战略的核心特征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实用主义外交,并极力维护其地缘战略利益和能源利益。中国应进一步增强对中东战略地位的认识,冷静客观地认识中东变局对中国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并在坚持原则的同时适度扩大对中东事务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王郦久 《亚非纵横》2012,(3):35-37,60,62
2010年底以来,中东地区多数国家进入政治动荡,一些国家由于内生性矛盾和冲突导致政权更迭,利比亚卡扎菲在两方武力干涉下丧命,叙利亚政治危机跌宕起伏,伊朗核问题被推到“战与和”的风口浪尖上。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和中东地区邻国,非常关切地区局势变化,并按自己的战略利益和判断,采取相应政策与措施,对地区局势发展施加并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第五年,俄罗斯正式出兵叙利亚,成为打击“伊斯兰国”的重要力量。通过军事行动,俄罗斯成功阻止了恐怖活动的进一步蔓延、提升了自身国际影响力、在困境中绝处逢生。当前,中东地区矛盾依旧纷繁复杂,多方势力持续深度博弈,俄罗斯两次宣布从叙利亚撤出部队,展现了其军事-外交联动运用的“巧实力”,获得了战略红利、实现了部分既定地缘政治目标。然而,俄罗斯长期介入叙利亚与美国及西方展开地缘博弈,对其国家振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叙利亚持续动荡的局势及域外大国的深度介入,使俄罗斯虽两次宣布撤兵,却从未真正撤出,围绕叙利亚及中东地区主导权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还将在各大国间反复上演。随着普京开启其第四个总统任期,俄罗斯在解决叙利亚危机、破除西方制裁、振兴国家经济等问题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这需要普京和俄罗斯精英阶层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已成为影响中东地区稳定的最大安全隐患,也门局势恶化也折射出中东安全局势混乱的一面,但这些并不反映当前中东局势的全部,很大程度上它是美国战略调整引发中东地缘政治格局重构以及中东变局导致中东局部动荡的延续。从全局看,随着埃及等早期"因变生乱"的转型国家正逐步向"乱后求治"过渡,中东变局总体上出现了逐渐趋稳的迹象。巴勒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等传统热点问题也出现了新的发展。美国调整后的中东战略意图日趋明朗,构建一个由中东主要国家形成的互相制约、相对平衡的地区安全新架构的想法正逐渐浮出水面。未来一段时期,中东局势还将在全球和地区大势下继续盘整,该地区地缘政治关系也将随之继续做适应性调整,并最终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在叙利亚境内对极端主义势力"伊斯兰国"发动的大规模空袭,是其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及拓展地区利益,从战略层面实现俄罗斯外交突围而采取的行动。与以往相比,俄罗斯此次反恐行动有一些变化:首先,这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第一次成建制规模的海外反恐军事行动;其次,俄罗斯此举有意与美国争夺国际反恐话语权;第三,以往俄罗斯在国际反恐领域积极合作的对象主要是独联体国家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此次行动加强了与中东地区国家的合作,组建了新的反恐联盟。俄罗斯此次反恐行动取得了部分积极效果,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其战略目的,但同时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行动也面临巨大挑战。俄罗斯此次行动不仅对中东地区安全局势有重大影响,也深刻影响着其国内的反恐形势。  相似文献   

9.
2010年底,突尼斯发生社会动荡和政府变革,2011年以来蔓延到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家。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对该地区国家经济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中东变局冲击的外交应对经历了一个从紧急应对到全面统筹的过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前,中国要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认识中东变局的影响,要从“外部环境考验”的高度认识中东变局的冲击;要客观认识中东变局对中国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要进一步总结应对中东变局宝贵经验,并对存在的不足与偏差加以改进;要科学谋划中长期的中国中东外交战略及实现手段,尤其要进一步增强对中东战略地位的认识,并在坚持传统外交原则的同时适度扩大对中东事务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战后中东国际关系的地缘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拉克战争后 ,中东国际关系的地缘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 6点 :伊拉克成为美国在中东的“支柱国家” ;沙特、埃及和土耳其等国与美国处于一种“无所适从国家”的关系 ;伊朗、叙利亚是美国的“潜在敌意国家” ;法、德与美国盟友反目 ;俄罗斯和美国矛盾重重 ;“多强”合作的趋势加强。中东地区大国同美国的关系将进行新一轮的分化与组合 ,世界强国针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进一步加强合作将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国际关系生动地展现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理论、合作理论和权力 (实力 )理论。未来的中东国际关系将是这样一幅图景 :国家利益为主轴 ,国家实力为决定因素 ,冲突与合作共生、霸权与反霸权、均势与反均势共存、多角色多层次博弈。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突尼斯爆发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执政长达23年的本·阿里总统迅即下台.2011年1月25日,埃及发生了抗议示威活动,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此后,中东其他国家政局也出现动荡,如也门、利比亚、巴林、沙特和叙利亚.中东剧变后,不少国家进入了政治转型期,而该地区长期处于蛰伏状态的政治伊斯兰势力异军突起,成为中东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博弈方。面对中东剧变,俄罗斯外交奉行了实用主义原则,通过“两面下注”的手法,保持与各相关方之间的联系,以确保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与经济利益。俄罗斯外交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防范中东政治动荡的“溢出效应”,保持俄罗斯国家发展进程的延续性与稳定性。从当前形势来看,中东变局引发俄罗斯政治“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4.
赵伟明 《西亚非洲》2007,(10):32-37
最近一二年,俄罗斯对中东战略出现了明显变化,显现出极强的独立性和挑战性。俄罗斯在一些重大的中东问题上公开表明与美国的分歧,批评美国对中东的政策;主动出击,扩大俄罗斯对中东的影响,挑战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俄罗斯对中东战略的调整有其深刻的背景,其中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因素。今后,俄罗斯在中东事务上将会更加顽强地自我表现;而美国则必须更多地关注俄罗斯的立场和顾及俄罗斯的利益。既竞争又合作将成为今后俄美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中东仍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其中巴以冲突、伊拉克重建、伊朗核问题、黎巴嫩与叙利亚危机此起彼伏,与美国在中东推行民主改造战略共同构成了中东形势的主页。一、巴以冲突趋于缓和,但双方内部危机增大2005年,对于命运多舛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来说既充满希望,也不乏失望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东形势出现新变化:埃及政治转型陷入新的重组,叙利亚内政在伊斯兰激进分子的参与下更加混乱,伊朗核问题在鲁哈尼上台后有重大突破,巴以在国界、难民安置等问题上也有进展。这些变化中美国的主导因素在下降,中国与中东国家在能源、地缘战略利益等方面的依赖在加强。中国顺应这种局势的变化,就巴以冲突、叙利亚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等提出主张,并积极推动解决。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中东形势出现新变化:埃及政治转型陷入新的重组,叙利亚内政在伊斯兰激进分子的参与下更加混乱,伊朗核问题在鲁哈尼上台后有重大突破,巴以在国界、难民安置等问题上也有进展。这些变化中美国的主导因素在下降,中国与中东国家在能源、地缘战略利益等方面的依赖在加强。中国顺应这种局势的变化,就巴以冲突、叙利亚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等提出主张,并积极推动解决。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上看,影响中东和平的关键因素主要源自两大民族矛盾:一是阿以冲突,二是中东库尔德问题。相较而言,中东库尔德问题尽管不像阿以冲突那么突出,但其复杂程度并不亚于前者。它不仅长期困扰着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与叙利亚等地区国家,而且常常招致大国的外部干预,以致至今悬而未决。中东库尔德人是个具有跨界属性的民族,这使中东库尔德问题愈发凸显,并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宗派地缘政治的观点来看,美国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导致当前中东地区宗派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根源。这场战争在推翻萨达姆逊尼派政权的同时,也解除了伊拉克对什叶派神权国家伊朗的遏制。此后,伊朗和沙特所代表的伊斯兰两大教派,在中东伊斯兰地区逐步形成了一种带有教派色彩的宗派地缘政治势力,并爆发了持续不断的冲突。"阿拉伯之春"爆发后,民众反对专制政权的起义在宗派势力的利用下,日益成为宗派地缘政治冲突的工具,从而使得中东地区的宗派地缘政治冲突变得更为复杂,并造成叙利亚等多国的国内冲突长久持续。  相似文献   

20.
中东动荡不仅是该地区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一部分,而且还深刻反映了国际秩序的调整与变化。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环境的迅速变化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权势的快速转移是诱发中东变局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时机上看,美国中东战略的收缩,为中东变革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从发展上看,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拉大了中东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距;从理念和制度建设上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对缺乏机制和制度创新动力和能力的中东国家形成了巨大冲击。而正在转变中的国际秩序以及世界权力结构的变化趋势,也必将对未来中东地区秩序重构及各国政治及社会转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