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漳台宗族间有着深厚的渊源,虽分隔两岸,但却形成极为相似的宗族文化。文章通过对漳台两地族谱、昭穆、祠堂的分析,得出漳台宗族文化具有同根性。  相似文献   

2.
"开漳圣王"文化作为一种祖根文化,是海峡两岸联系的精神纽带.它深具特色,不仅体现为开漳治州文化,还体现为民间信仰文化和寻根文化,其开发在促进民族统一大业、推动闽台经贸合作、促进海峡西区经济建设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闽南话漳腔辞典>(中华书局2007年版)是方言志、亦是民俗志著作;"以风俗解释方言,即以方言表现风俗"是方言学、亦是民俗学之道.本文从<闽南话漳腔辞典>收录的闽南方言俗语及其释义部分举例取证,描述或补述闽、台婚姻旧俗之若干情节,说明和证明闽、台两地民俗文化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4.
农村宗族问题与村级治理的初步研究--以湖北省农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一些农村宗族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宗族意识与村治的相关性问题的走访、调查表明宗族活动确实在湖北一些地方有所恢复,但远非人们起初想象的那样严重;宗族文化的价值观对村级治理中的权力关系确实还有一定影响,但宗族文化作为一种政治亚文化形态,给人总的印象仍是日趋衰微的;在村治过程中,公共伦理而非家族伦理仍是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5.
宗族弱化与村民自治关系研究--以武汉市屏风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看待村治中的宗族,以及如何在村民自治不规范时适当地强调宗族的正面效果,是当代农村问题研究的学者和政府权力应当深思的问题.和历史上的宗族相比较,现在的宗族处于一种明显弱化的状态.在转型时期,许多农村处于一种缺乏强制力的失范与失序状态.不仅村民自治这种制度供给未能树立应该有的权威,连宗族这种传统文化的整合形式也未能发挥作用.村民自治,一方面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还需要村民本身的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6.
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是动物生存的天性,也是人类的本性,因而"大姓欺小姓,强房欺弱房"也就成为中国村落社区宗族关系的一种普遍特征。本文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福建莆田黄村庄姓宗族为例,对黄村庄姓宗族生存的社会环境、村庙神域、游神仪式及族群文化重构等作一初步的探索。莆田黄村是以黄姓宗族为主、同时辅以庄姓宗族的村落。庄姓宗族在经济、政治上明显劣于黄姓宗族,属于弱势族群。但是在文化的展示上、宗族意识的彰显上庄姓宗族却不逊色于黄姓宗族。庄姓宗族通过传统的元宵游神活动,展现宗族意识,实际上是体现了弱势族群不屈服于自己现有地位,对强势族群的一种本能抗争。  相似文献   

7.
陈政、陈元光父子率中原87姓入闽平乱,为唐代漳州带来了和平与繁荣,至此“开漳圣王”及开漳文化在海内外不断洧播。开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凝聚海内外华人认祖归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宗族是我国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选举过程中村民的宗族偏好在所难免。2011年是集中换届之年,宗族派系势力这一课题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从个案入手,研究宗族派系势力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影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在做出基本价值评价后,为把宗族派系的矛盾和竞争引导到和平、公开、可控的秩序中,从观念认识、文化法律、技术操作等维度,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宗族组织是由血缘关系联结而成的利益共同体。我国古代宗族组织参与基层乡村治安控制是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宗族组织进行基层乡村治安控制依赖于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安排,包括治安控制的依据、条件、范围、程序与手段等。宗族组织在稳定基层政权、调解矛盾纠纷、预防和制止犯罪等方面发挥了维护秩序的功能;但与此同时,宗族组织在基层乡村治安控制中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当前治安工作中,公安机关应引导宗族组织发挥治安秩序维护功能,抑制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10.
宗族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再次复苏,广东省湛江市的刘傅宗族文化在沉寂了近半个世纪后又重新由隐性转为显性,建立宗亲会、联宗修谱、清明祭祖、修建宗祠等活动日益繁盛。宗族活动的空间有重建现象,但已不复当年的奢华,其功能除祭祖外也成为教书育人、旅游、举办活动的场所。族房长被宗亲联谊会所取代。宗族活动新增了办娱乐活动、敬老、助学的内容。究其转变的原因及发展的动力主要有社会管理的转变,经济的发展,祠堂本身功能上的变化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宗族是我国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选举过程中村民的宗族偏好在所难免。今年是集中换届之年,宗族派系势力这一课题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从个案入手,研究宗族派系势力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影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在做出基本价值评价后,为把宗族派系的矛盾和竞争引导到和平、公开、可控的秩序中,从观念认识、文化法律、技术操作等维度,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宗族组织是由血缘关系联结而成的利益共同体。我国古代宗族组织参与基层乡村治安控制是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宗族组织进行基层乡村治安控制依赖于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安排,包括治安控制的依据、条件、范围、程序与手段等。宗族组织在稳定基层政权、调解矛盾纠纷、预防和制止犯罪等方面发挥了维护秩序的功能;但与此同时,宗族组织在基层乡村治安控制中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当前治安工作中,公安机关应引导宗族组织发挥治安秩序维护功能,抑制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农村黑恶势力的形成与文化传统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文化传统受历史、地域、民风等影响,对宗族观念、封建帮会习俗、地域环境等也有很强的渗透力。宗族文化、帮会文化、地域文化在自身的传播与传递过程中,将起着渲染、扩展与教化作用。不良文化作为违法犯罪的客观条件,对黑恶势力的形成起着深层的背景作用、中介作用和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旗杆夹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其来源于科举制度,是宗族、个人名誉的象征。广州陈家祠旗杆夹因历史原因受到破坏。2004年陈家祠旗杆夹重见天日。陈家祠旗杆夹是陈氏宗族繁荣的历史见证,是科举制度历史的活档案,是宗祠文化繁盛的标志,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闽南文化的驱动下,厦漳泉区域实现节庆旅游合作,大力发展旅游节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根据闽南文化和厦漳泉旅游节庆活动的相关性,探讨闽南金三角这一独特区域的节庆旅游合作,从而达到整合节庆旅游资源,弘扬闽南文化,培育富有闽南特色的节庆旅游品牌,做大做强闽南金三角节庆旅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姓氏宗族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迄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乡村政治、社会的发展.在姓氏比较单一的村落,姓氏宗族的影响更加复杂.日照市庞家店子村的村民选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与宗族有关的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在选举程序和内容方面,姓氏宗族现象对农村选举的影响依旧很大,对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弊也有利.应该对姓氏单一的村落的选举问题作辨证的分析,将好的制度和做法巩固下来,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宗族村庄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村庄聚落样态,具有鲜明的血缘纽带特征。虽然近代以来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外部输入不断增多,但粤西黄村以宗族组织为代表的传统因素在当下的村庄治理中仍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内生性因素强于外嵌因素,不仅能团结村民宗族成员,号召募捐获取村庄发展资金,而且通过成立村庄治安队为村庄提供了治理秩序,并以宗族组织与县、镇博弈以获取村庄发展资源。以村两委、乡镇、县为代表的现代治理组织在黄村的治理中无法取代黄村村务理事会的治理效用。挖掘乡村社会本身所含有的特殊资源,也许是宗族底色下大型村庄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汉魏之际的军阀混战中,以某一宗族为中心包含其他各种社会成员,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宗族集团.文章分析了宗族集团的构成特点和内部关系,并进而揭示了宗族集团的活动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乡村文化传统精华与糟粕并存,其中"注重实际"、"安土乐天"、"重义轻利"、"宗族法权"、"崇尚权威"、"循环保守"等观念和行为是乡村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些传统的活的东西对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作用.新形势下,我们发扬务实精神,克服崇尚宗法、崇尚权威等保守思想,对继承和改造乡村文化传统,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传统诉讼中的宗法伦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诉讼的运作过程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色彩.宗法伦理原则贯彻于中国古代诉讼制度及司法活动的情形集中体现为相隐不为罪、依服制审判和宗族法的特殊作用.它曾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法律传统的性格与特征,反映了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