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登上《时代》周刊的1中国环保人2015年1月1日,接到法院的立案通知,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工作人员小吴没有想到,他们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福建南平生态破坏案成为了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全国法院受理的第一起由民间组织提起并立案的公益诉讼案件。"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甚至可以视为中国公益诉讼发展的巨大突破。"该案的代理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诉讼部主任刘湘说。"新环境保护法  相似文献   

2.
2012年8月3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自此,"公益诉讼"这一概念正式进入我国司法体系当中。而分别于2014年3月15日和2015年1月1日修订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法》也加入了有关公益诉讼的规定。其实在我国立法尚未引入"公益诉讼"这一概念之时,学界对其的研究和讨论就已经开始了,而随着2015年1月由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和福建绿家园联合提起的福建南平生态破坏案(以下简称"南平案"),以及2015年7月由上海消保委就手机预装应用软件引发侵权责任纠纷提起的公益诉讼分别成为我国首例环境公益诉讼和消费公益诉讼,在制度真正应用到实践中之后,人们在承认公益诉讼存在的必要性的同时也逐渐发现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本文在关注公益诉讼案件以及众多学者对于该项制度的讨论之后,总结想法,希望这些思考能对新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广 《政府法制》2013,(22):24-25
近日,环保公益诉讼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导火索就是日前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提交的《环保法修正案(草案)》中的新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中华环保联合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环保联合会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无论是环境法学界还是环境实务界,都期待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能尽快在我国建立。被称为我国海洋环境生态损害赔偿第一案——"塔斯曼海轮"案件(以下简称"塔"案),对于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但是,有些学者对该案的环境公益性仍有质疑。所以,对于这一事件的环境公益性剖析还有待进一步辨明,以助力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着昆明市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展开讨论,以该案为主线,从环境公益诉讼概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当事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据问题、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个人诉讼的关系几个方面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本案适用的地方性规定《关于办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部分规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辉  李茉 《中国检察官》2021,(16):47-50
野生动物保护案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如何体现修复优先的办案导向,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天鹅案"2020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该案办理具有创新之处,承办检察官将恢复为主、治污更要复绿的环境司法导向,合理应用于具体案件的办理中,其生态修复责任的实现路径对同类案件办理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侵害案件也日益频发,给国家、集体利益以及公民个人利益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与之相比,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却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在此次环保法修订后,环保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立案调解是指法院立案庭在立案受理民商案件后,对有可能通过协商解决纠纷的民商事案件,在开庭审理前由法院主持进行调解的诉讼活动。立案调解可在较短时间内解决纷争,提高诉讼效率,减少诉累,降低诉讼成本,努力实现案结事了的目标,也能避免因不服判决而减少无理缠诉和无理上访。  相似文献   

9.
自立案制改革实施以来,立案登记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案难仍然困扰诉讼实践,表现为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占比不高、环境公益诉讼总量占比较低、法院对环境公益诉讼并非起诉就受理仍需进行实质审查。其原因主要包括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限制严格、缺乏对环境公益诉讼立案激励以及部分地方势力因素的干扰。可以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立案标准的改造、扩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范围、合理设置立案标准、构建起诉激励机制并加强公众环境资源保护的法治意识,从而探寻环境公益诉讼立案难的纾解进路。  相似文献   

10.
刘超 《河北法学》2012,30(6):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普遍忽视了法院/法官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认知与态度,当前法院与法官普遍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持有保守与拒绝的态度,其原因在于法院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动力机制存在缺陷:法律依据不足、专门环境诉讼机制缺位,法院排斥群体性诉讼,环保法庭的制度突破难以获得法官群体的广泛认同.因此,必须从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构建系统的环境诉讼机制体系、进行专业培训和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等几个方面开发与重塑法院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201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这一名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再度增高. 广东省社会组织提起的首宗环境公益诉讼案开庭审理;湖北省跨行政区域受理的首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达成和解;湖南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达成和解;为破除地方保护,云南省高院将试点环境公益诉讼跨区域管辖…… 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意见,要求各地法院要依法及时受理符合法定条件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探索构建有利于社会组织提起诉讼的程序和配套机制. 这一系列的新动向足够令人振奋并对未来抱有期待.那么,在过去的近一年半时间里,环保法赋予社会组织的这项权利,在各地的落地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环境纠纷,各地法院纷纷成立专门环境资源审判组织,探索环境审判新机制.然而,环保法庭自设立以来,一直面临“无案可审”的尴尬境地,其中受案范围过窄且缺乏统一性规范是导致这一症结的重要原因,受案范围问题关系到专门环境审判机构的生命力,因此应当加快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统一规范并合理拓宽环保法庭的受案范围,在界定我国环保法庭受案范围时可以考虑包含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包括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因环境损害引起的私权诉讼案件、环境刑事诉讼案件、环境行政非诉执行案件.  相似文献   

13.
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写入了环境公益诉讼条款,但并未改变其游离于舆情和现实之间的事实。而立案最集中地展现了环境公益诉讼对传统诉讼形态的突破,也构成这一制度深化实施的重大障碍。就该制度完善而言,一个合适的视角是对既有立案机制进行疏通和塑造。在策略上,则须以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为分析框架,从诉状要件中的具体化义务、当事人要件中的诉权理论、法院要件中的专业化对接方面展开重点而富理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8月31日.民诉法修正案获通过.增加"公益诉讼"的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提起诉讼这一规定未明确具体哪些组织可提起诉讼以及民间团体的诉讼资格法工委表示.这一问题将在具体实践中探索由于法律一直没有赋予民间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直接导致一些民间组织向法院提起的大量公益诉讼案件.由于法院认定原告与案件之间没有直接的利  相似文献   

15.
公益诉讼的启动对我国当前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法庭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审结了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笔者试从原告诉讼主体资格和公益诉讼限制两方面对该案进行评述,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公益诉讼的启动对我国当前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法庭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审结了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笔者试从原告诉讼主体资格和公益诉讼限制两方面对该案进行评述,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大案速览     
《法人》2014,(11):10-11
正五粮液违规披露案1344万和解日前,五粮液发布公告称,经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调解,五粮液向141名原告一次性支付人民币1344万元,每位股民平均获得9.5万元补偿。这也成为国内首例法院受理权证投资者作为原告的案件。该案源于2009年9月,五粮液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1年5月,证监会认定五粮液在信息披  相似文献   

18.
新《环境保护法》虽然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但在司法实践具体实施法律规定时还会遇到符合条件并有能力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组织可能很少、本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主要类别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无法开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法律规定的机关"范围不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程序规则缺乏、司法体制改革滞后使人民法院不能积极立案和环境公益诉讼相关制度缺乏必要衔接的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观念和消除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种种担心和惧怕心理、制定诉讼程序规则、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通过政府支持增强环保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能力、通过加速司法改革来建立有利于环境公益诉讼的环境审判体制。  相似文献   

19.
囿于结案率的要求,许多一线办案法官每年年底都在超负荷地工作。这固然与当前许多法院普遍存在的"案多人少"的实际情况有关,但也与一些法官"前松后紧"的办案习惯不无关系。诉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只要案件符合诉讼法规定的形式要件,并且不属于法律规定的不予登记立案的4种情形,法院就应当在法定期间内登记立案。这既是立案登记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级法院的法定职责所在。客观来讲,以年底结案率来考评审判绩效并不符合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因为诉讼程序的启  相似文献   

20.
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可以分为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普遍做法。当下,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切实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迫切要求,是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需要,是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但是,确定检察机关提取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应遵循维护公益原则、维护法治原则和国家适度干预原则,而且案件范围应予以限定。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相当于原告,但应称之为"公诉人"更为合适。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程序包括受理、立案、审查和决定,而且在公益诉讼中享有抗诉等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