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力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法医学中的运用处于探索阶段.作者对一例颅脑损伤的疑难案例应用生物力学原理进行了法医鉴定,现报告如下:案情简介八七年六月十一日,某市个体司机井××驾驶三轮摩托车与居民杨××的自行车相撞,使杨从自行车上摔下,头部着地.井立即下车扶杨坐在地上,此时杨之子上前对着井的面部打了一拳,致使  相似文献   

2.
三、法医学要点(一)损伤判定及其因县关系损伤判定是对损伤及其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损害,以及该损害与伤者自身健康状况之间作用关系的分析判断。损伤判定涉及外界的损伤因素、自身健康增况、损伤与全身临床表现的关系、损伤部位与该部位(或功能系统)既往病变的关系。损伤判定在活体鉴定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1)盲目照搬照套医院诊断。(2)缺乏临床各科系统的实践经验,关于此点作者在本刊96年第1期作过论述。损伤判定的应用:(1)在一般的诉中鉴定时,审查医院已经作出的临床诊断,最终目的确定具有科学依据和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3.
运用生物力学判定半月板损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东 《法医学杂志》1994,10(4):180-180
运用生物力学判定半月板损伤1例张海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100039)1案例某男,39岁,骑摩托车时与迎面驶来的一辆摩托车相撞(相撞时其猛然跳起)。左膝X片示无骨质及韧带损伤征象。经治疗,左膝一直疼痛,并时有膝软、交锁现象,股四头肌出现萎缩.六...  相似文献   

4.
马立军 《法医学杂志》1999,15(2):107-108
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科学。在法医学研究中,统计学的正确应用对于课题设计、资料分析和论文撰写都十分必要。笔者在查阅法医论文中,发现许多文章特别是案例分析论文在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提出拙见,以...  相似文献   

5.
运用VEP评价视功能的法医学研究刘技辉,宋嗣荣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系临床法医学教研室(110001)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是指给予视网膜视觉刺激在大脑皮层枕区所记录到的电位。它是一种客观评定视觉生理和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是司法鉴定中的鉴定类型之一.是适应道路交通事故中调查取证需要而产生的.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车辆技术、各种痕迹及其它相关内容的鉴定.是一种与法医学、力学、汽车工程学、痕迹物证学等学科息息相关的综合性鉴定。谁是驾车人的鉴定是运用痕迹学、法医学等鉴定的相关技术.针对一辆车在事故发生时存在多名当事人的情况作出的分析和判定.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是司法鉴定中的鉴定类型之一,是适应道路交通事故中调查取证需要而产生的。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车辆技术、各种痕迹及其它相关内容的鉴定,是一种与法医学、力学、汽车工程学、痕迹物证学等学科息息相关的综合性鉴定。谁是驾车人的鉴定是运用痕迹学、法医学等鉴定的相关技术,针对一辆车在事故发生时存在多名当事人的情况作出的分析和判定。  相似文献   

8.
脑死亡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死亡及其法医学意义谷振勇,韩业兴综述脑死亡(BrainDeath)是1968年才明确提出的现代死亡概念[1]。脑死亡不仅是医学、法医学的重要课题,还涉及法律、哲学及伦理等多学科,引起世人瞩目。作者就脑死亡一些基本问题综述如下。一、脑死亡的定义脑死亡...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法医学是为法律服务的一门自然科学,其提供服务是通过鉴定实现的。鉴定在法医学,乃至法庭科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我国在司法鉴定立法方面很不完善,以及其他众所周知的原因,致使有关法医学鉴定的理论发展缓慢,很不系统,这不仅影响专业教育培养职业鉴定人,而且,也不利于充分发挥法医学鉴定的服务职能。为此,我们提出创建“法医鉴定学”,作为法医学的分支学科。法医鉴定学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其学科框架尚难明确界定。我刊从本期开始设“法医鉴定学”专题栏目,本期两篇文章,旨在抛砖引玉,特别是通常所称…  相似文献   

10.
在法医学实践中.扩增Amelogenin基因是进行生物样本的性别鉴定的主要方法,并为大多数的商品化法医鉴定试剂盒如AmpFlSTR IdentifierTM(ABI)、PowerPlex(Promega)等所采用。但个体的Amelogenin基因如果发生突变,致X或Y特异片段扩增失败,则可能导致错误的性别判定。  相似文献   

11.
有限元法是求解工程问题近似解的一种数学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人体生物力学研究。将有限元法和生物力学技术应用于法医学血管损伤与疾病的关系以及病理机制探索是传统法医学的一次技术革新。本文综述了人体血管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发展历程及其在血管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对其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现代法医学发展战略的思考刘技辉,宋嗣荣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系(110001)法医学是研究法律和医学相关问题的一门科学。随着法学和医学的发展,现代法医学的发展呈现二大趋势。一是法医学的范畴不断扩大,具体表现为:由尸体法医学向活体法医学转化,由传统...  相似文献   

13.
黄飞骏  李元福 《法医学杂志》1994,10(2):88-88,90
心脏挫伤致死法医学鉴定二例黄飞骏,李元福(1.华西医科大学,成都6100412.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分局,成都610041)心脏挫伤(heartcontution)在法医实践小并不多见[1-2]。它是心脏闭合性损伤的一种,常见于胸腹部特别是心前区受到强大...  相似文献   

14.
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在交通逃逸事故驾驶人认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来讲,一起有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在驾驶人判定中会应用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以判断车辆运行轨迹和驾驶行为,应用到法医学的知识以判断人体损伤的致伤方式,应用到痕迹检验的知识以判断造痕体、接触方向、接触方式、接触角度和作用力的大小,应用到理化检验的知识以判断两客体是否发生接触(路卡德原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2):109-112
一直沿用的法医学概念未能反映法医学学科体系特征和本质属性。本文从法医学学科发展战略角度,解析了法医学学科体系,完善了传统法医学概念。法医学的科学技术体系基本架构是:以鉴识科学、基础医学、生物学、法学为理论基础,将理论研究成果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技术通过应用研究转化为法医检案技术,以生物识别、物理识别、化学识别、关联分析为法医鉴识科学技术体系。基于此,法医学概念的定义应表述为:法医学是研究并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损害、死亡、身份鉴识等问题,为刑事侦查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证据的医学学科。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是法医学鉴定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颅脑损伤生物力学分析存在技术手段陈旧、分析数据模糊等问题。基于影像学的虚拟解剖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具有非侵入、细节还原充分和力学数据准确等优点,在颅脑损伤生物力学分析中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可提高鉴定证据客观性,推动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证据学角度探讨法医学及其分支学科的重新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证据学角度,对法医学及其分支学科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划分。同时,为了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方面理顺法医学的学科定位,尝试澄清了"证据科学"与"法(庭)科学"、"应用医学"与"特种医学"等相关上下位学科和平行学科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人身伤害赔偿及其法医学问题(上)常林前言一、概述(一)基本概念(二)关于生命健康权及精神损害(三)人身伤害赔偿与法医学的关系二、鉴定与赔偿的若干问题(一)伤残程度评定与赔偿(二)医疗费审查及误工时限的确定(三)精神损害的法医学鉴定问题三、法医学要点(...  相似文献   

19.
《法医学杂志》2023,(2):193-199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医学专业的创建和法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的热点问题。43年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坚持公安-院校联合办学,协同创新,形成了“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的法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5+3/X”一体化改革,在教学、科研、鉴定、专业、学科、团队、平台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和管理体系,为中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作出历史性贡献,为法医学一流专业和法医学一级学科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国家新型法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培养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法医学科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建设、区域社会发展及法医学事业建设输送更多优秀法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法医学鉴定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法医学鉴定直到明治维新以前,一直受到中国法医学的影响,仅仅停留在尸表检验水平上。明治维新以来,法医学作为医学的分科正式得以承认。明治七年(1874年)东京警视厅的裁判医学校聘请外籍教师系统地传授法医学,开创了近代日本法医学教育之先驱。明治十五年(1882年),留学德国、奥地利归国的片山国嘉博士接替外籍教师,成为第一个从事法医学教育的日本人。明治甘一年(1888年),片山国嘉在东京大学医学部创设裁判医学教研室。从此,在日本的各主要大学相继开设了法医学课程及设立起法医学教研室。明治甘四年(1891年),裁判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