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PUC19质粒为载体构建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EcoRIDNA文库。根据已经发表的澳大利亚ILTV-SA2株和英国ILTV-V822株的糖蛋白g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ILTV中国王岗株DNA为模板,扩增出1.338kb的糖蛋白gB基因片段,用DIG标记制备成核酸探针,从ILTVEcoRIDNA文库中筛选出阳性重组子,得到一个EcoRI3.0kb的ILTVDNA片段。经酶切分析表明,该3.0kbILTVDNAEcoRI片段含有完整的糖蛋白gB基因,经PCR和核酸杂交表明所克隆的糖蛋白gB基因是特异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技术从北京地区3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BJ1,BJ2,BJ3)中扩增出1054bpS1基因高变区。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inⅠ和PstⅠ的酶切位点分析图谱进一步证实了RTnestedPCR的特异性。将3段S1基因分别克隆到pUC19质粒中,获得重组质粒pUCIBVS1BJ1,pUCIBVS1BJ2和pUCIBVS1BJ3。  相似文献   

3.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取新城疫病毒F48E8株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扩增反应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长约1.93kb,与预期结果相符。将其克隆入质粒载体pGEM-3Zf(+)中,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Southern杂交证实为新城疫病毒F48E8株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  相似文献   

4.
利用反转录(RT)及套式PCR(NPCR)方法,获得了中国猪瘟兔化弱毒(HCLV)兔脾组织毒5110个碱基(2240~7350)的扩增片段,包括其结构蛋白基因gp55和非结构蛋白基因p54及p80,将其克隆于测序载体中,通过测序确定了这些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5.
用鸡传染性法氏党病病毒(IBD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地高辛(DIG)标记的cDNA探针组织印迹杂交试验,从某鸡场爆发新城疫(ND)的病鸡脾及法氏囊组织中检测到了IBDV,证明该ND病鸡存在IBDV的亚临床鸡鸡感染。进而分析了该疫情的爆发原因,并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亚临床型感染和免疫程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鸟枪法克隆鸡痘病毒(Fowlpoxvirus,FPV)基因组BamHⅠ部分片段,用Thgoxigenin一dUTP标记的FPV282F_4弱毒株BamHⅠ片段探针,点杂交,证实22个克隆插入了FPV282E_4弱毒抹DNA的BamHⅠ片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小不同的6个质粒pUA、nUB、pUC、pUD、pUE、pUF。6个质粒插入的片段A、B、C、D、E、F分别为7.3,4.9.4.2,3.6,3.2,3.0kb,分别以ClaⅠ、EcoRⅠ、EcoRV、HindⅡ、PstⅠ、SacⅠ、SacⅠ、SmaⅠ、XhoⅠ进行单酶切,又经适当组合酶切。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片段在在的单酶切位点为A:EcoRⅠ、SacⅠ、XhⅠ位点;B:EcoRⅠ、XhⅠ、HindⅡ位点;C:ClaⅠ、SacⅠ、SalⅠ位点;D:SalⅠ、PstⅠ位点;E:EcoRV位点;F:EcoRV位点。逃出7.3kb片段,选取片段中单一酶切位点BglⅡ,插入痘苗病毒(vacciniavirus,vv)P_7,5启动于和P_11启动子控制下的报告基因LacZ,构建成时时表达载体质粒,通过与FPV282E_4株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一生的重组病毒,可以表  相似文献   

7.
提取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总RNA,用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反应获得了约750bp的核酸片段,将其与pGEMT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埃希氏菌JM109。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及测序,证明所克隆的片段含有完整的VP1基因;将重组质粒与表达载体pcDNA3.1( )分别用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连接,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宿主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测序结果证明,目的基因正确插入到表达载体中,命名为pcDNAV;用同样方法将IL18基因插入pcDNAV中,命名为pcDNAVI。用pcDNAVI免疫豚鼠,2周后加强免疫1次,每周用ELISA检测豚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pcDNAVI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8.
根据植物组成型表达质粒pBin438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及FMDVVP1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从种子特异性启动子7S质粒pU82质粒中扩增7S启动子,经HindⅢ和BamHⅠ酶切,与经同样双酶切的植物组成型表达载体pBin438大片段连接,经酶切、PCR鉴定及序列分析,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7SBin438构建完成。从FMDVVP1基因的pGEMVP1质粒中扩增VP1基因,经BamHⅠ和SalⅠ双酶切后,与p7SBin438质粒酶切后的大片段连接,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FMDVVP1基因已置于种子特异性启动子7S下游,成功构建了FMDVVP1基因的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7SBin438VP1。通过三亲交配法,将表达载体p7SBin438VP1导入根癌农杆菌,为研究FMD可饲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型标准毒株(ATCCVR-2332)的ORF6及部分ORF7的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26374PS/26375PR,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6株PRRSV北京分离株进行了检测。结果该引物对6株病毒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RTPCR产物,并与ATCCVR2332株扩增产物的大小相当,而欧洲型标准毒株(LV株)未获扩增片段。进一步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发现这6株病毒及ATCCVR-2332的PCR产物皆出现相同的限制性酶切图谱,证实6株病毒均为PRRSV。  相似文献   

10.
以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片段经电泳及酶切分析证明大小及ECoRI位点的位置均与设计结果相符,可以确定为ILTVTK基因片段。用此法检测5只发病鸡的气管拭子,气管和血清样品,均扩增出ILTVTK基因特异性的-713bp片断,证实为ILTV感染。该方法敏感、特异、快速,是禽病病原诊断中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定点突变的原理 ,获得包含有口蹄疫病毒P1、2A、3C及部分 2B编码区的目的基因片段 ,经KpnⅠ和XbaⅠ双酶切后 ,与经同样处理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 pcDNA3.1(+ )连接。经鉴定及DNA序列分析 ,口蹄疫病毒目的基因片段已被正确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 )上 ,且目的基因上的XbaⅠ位点成功突变  相似文献   

12.
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5 型菌株(AF363361)的apxⅠ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法扩增apxⅠA基因,获得了3 069 bp的片段,将其克隆到pMD 18 T载体,经酶切、PCR鉴定和序列分析,表明克隆是成功的。再将长为1 149 bp的apxⅠA基因的部分片段(编码ApxⅠ的N 端的片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 28(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 apxⅠA,转化大肠埃希氏菌JM109(DE3),在IPTG 诱导下获得了高效表达,经SDS PAGE检测,证实表达产物大小约为41 ku。  相似文献   

13.
为了构建微小隐孢子虫类钙调蛋白(calmodulin-like protein,CML)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la细胞中实现表达,以微小隐孢子虫卵囊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CML基因,插入到克隆载体pMD18-T中。对经鉴定的pMD-CML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将目的基因连接到经同样内切酶双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上。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后,用FuGENE HD转染试剂介导的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用Western-blot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微小隐孢子虫CML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CML,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中实现了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研究CML的特性和功能、寻找新的防控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构建猪肌生成抑制素 (MSTN)成熟蛋白编码序列的克隆与表达载体 ,并对mRNA进行转录水平的检测 ,为获得较好的猪肌生成抑制素抗原、制备抗体打下良好的基础。猪MSTN基因的cDNA去除信号肽后 ,用PCR扩增的 1.2kb目的片段与 pMD18 T载体连接 ,将克隆载体的质粒DNA与同样用BamHⅠ和SalⅠ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的表达载体 pET2 8a(+ )质粒定向连接 ,对筛选出的阳性克隆用酶切及测序法鉴定。对猪MSTN基因成熟蛋白编码序列进行反转录 ,对mRNANorthern杂交进行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 ,所得到的序列与所设计的序列完全一致 ,表明成功地进行了猪MSTN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及筛选 ;目的片段定向插入 ,阅读框架正确 ;RT PCR成功地反转录得到约 1.2kb的目的DNA片段 ,Northern杂交后对mRNA印迹放射自显影 ,见到清晰的 1.2kb特异带  相似文献   

15.
对从含有鸡毒霉形体H3株TM 1基因的大肠埃希氏菌DH5α中提取的质粒,进行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获得了大约为786bp的目的片段。将此片段与经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的线性原核表达载体pET 30a 1连接,转化宿主菌BL21(DE3),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经酶切、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确证其插入正确,从而构建成了重组表达载体。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 PAGE电泳分析,证明其分子质量约为29ku;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该蛋白可被鸡毒霉形体阳性血清识别,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的NS1基因,通过SalⅠ EcoRⅠ双酶切后把该基因插入到经过同样双酶切的穿梭质粒pDC315中。重组穿梭载体经过双酶切和PCR鉴定后进行测序,序列测定正确。将获得的重组穿梭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共转染293细胞后获得重组腺病毒。PCR鉴定及间接ELISA检测的结果证明所构建的重组腺病毒成功地表达了JEV的NS1。  相似文献   

17.
为利用原核表达方法使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a蛋白表达在细菌的外表面,对克隆载体pMD18-T-pgsA进行KpnⅠ+BamHⅠ双酶切,将所得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pgsA,对克隆载体pMD18-T-Sa和重组质粒pET-pgsA分别进行BamHⅠ+HindⅢ双酶切,将Sa片段插入pET-pgs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pgsA-Sa。重组质粒pET-pgsA-Sa经PCR和序列鉴定为阳性后,转化入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在70ku处出现了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目的条带。Western-blot试验证实,融合基因pgsA-Sa获得了正确表达,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表面获得了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实现了TGEV Sa蛋白在细菌外表面的正确表达,初步鉴定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跨膜表达体系的建立和新型口服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将北京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分离株BJ2 和BJ4 的ORF 7 及部分3’端非编码区( UTR) 的RTPCR 扩增产物克隆连接于p GEMTeasy 质粒载体上,重组质粒经EcoR Ⅰ酶切鉴定后进行了双链测序。测定的基因序列与欧美标准毒株已知序列比较发现,BJ2 和BJ4 株与美洲VR2332 株非常接近,在其长度为555 bp 的cDNA 序列中,仅与VR2332 株分别相差1 和2 个核苷酸,其中ORF 7 的核苷酸序列与VR2332 株同源性分别高达100 % 和99 .46 % ,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VR2332 株同源性分别为100 % 和99 .25 % ,3’UTR 则完全相同;而与欧洲LV 株则有明显差异,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68 .00 % 和67 .00 % ,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有65 .00 % 和64 .00 % ,且BJ2 和BJ4 株与LV 株相比缺失了KKSTAPM 和ASQG 两段氨基酸序列,而3’UTR 则比LV 株多出38 nt 的一段特征性核苷酸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J2 和BJ4 株属于同一基因型,且具有VR2332 株的基因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套式PCR扩增鸡贫血病毒(CAV)687bp片段,分别以HaeⅢ,HinfⅠ和HpaⅡ酶切,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用该技术对我国山东分离株的分析表明,SJ1和SJ2与日本的TK5803株和瑞典的1/80和1/91株相同,应属于Todd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多态性分析(RFLP)分类方法中的第2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构建鸭肝炎病毒VP1和VP3结构蛋白基因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以RT-PCR方法扩增鸭肝炎病毒的VP1和VP3基因,克隆至pGEM-T载体。经筛选测序验证后,以BamHⅠ+XhoⅠ双酶切回收VP1和VP3目的片段,与经相同方法处理的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1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FastBac1-VP1和pFastBac1-VP3。将经酶切及测序鉴定的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入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发生转座作用,经抗性及蓝白斑筛选,成功获得各自携带VP1和VP3基因的重组穿梭载体,将其命名为rBacmid-VP1、rBacmid-VP3。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在昆虫细胞中表达VP1或VP3基因,开发研制鸭肝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