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现代政治理论对公共权力本质属性的表述是: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公共权力赋予的对象是国家政权机构,其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也就是说,公共权力只能是由国家政权机构代表广大人民来行使运用。一个政党获取了执政地位、成为执政党,也就获取了公共权力,但并不代表其获取和运作公共权力必然具有合法性。执政党要取得对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从权力的来源上看,要通过合法程序,符合人民的意志和意愿;从内容上看,应当超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协调、整合各种社会利益,成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从形式上看,只能采用间接的方式,通过国家政权机构来体现  相似文献   

2.
朱要辉 《传承》2010,(15):90-91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及代议制不完善等现实原因,我国一部分人手中的公共权力并未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相反成为个别人谋取私利的权力,也就出现了权力寻租现象。这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体制,消弱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因而必须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3.
政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思想教育是基础,为政风建设提供科学的价值理念支撑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制度建设是保证,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可以加强对政府公职人员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从内在思想和外在保证两方面约束政府公职人员公共权力的运行,是加强和改进政风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及代议制不完善等现实原因,我国一部分人手中的公共权力并未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相反成为个别人谋取私利的权力,也就出现了权力寻租现象.这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体制,消弱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因而必须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5.
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是两类不同的公共治理主体,两者都具有公共治理的权力。公共治理权力具有公共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公平正义双重维度的效益。目前,在我国公共治理权力效益的实现和提升中存在着治理权力主体能力、权力结构及权力运行模式等诸多制约性因素和发展障碍。只有探究出相应的消解路径和对策,才能破解影响公共治理权力效益的困局,实现和提升公共治理权力效益。  相似文献   

6.
当前政府在实践层面的某些失范导致了政府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危机。回应公共权力合法性危机的前提是厘清其理论基础与历史发展路径。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的工业化转型决定了公共权力的变迁实质上遵循了韦伯式合法性的理论轨迹,延续韦伯式合法性路径需要理性制度与公共权力供求平衡为前提,这也是重申官僚制工具理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浅析改革进程中的公共权力异化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公共权力异化现象这概念替代传统的腐败概念以求更深刻地反映问题的本质以及避免概念上的模糊性。文章首先从公共利益这一角度界定了公共权力异化现象 ,接着便立足于改革 ,从公职人员的内在动因和公共权力运作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环境分析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发生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公共权力异化的不断自我增强机制 ,力求从全方位、多层次揭示当前改革进程中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彭兵 《理论月刊》2007,(3):70-72
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权力的运行机制应用到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进而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目标。公共权力具有人民性、相对性、支配性、权威性、组织性、稀缺性、经营性和代理性。当公共权力不受到限制时,掌权者就会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去侵害公民的权利,这需要通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舆论手段在体制内解决公共权力运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公共权力的制衡路径设计基本组合思路为对于最高层级的公共权力,在制衡路径上应当选择横向制衡;对于中间层级的公共权力,在制衡路径上应当选择以纵向制约为主,横向制衡为辅;对于最底层级的公共权力,在制衡路径上应当选择纵向制约。  相似文献   

9.
张智新  张杰 《前进》2005,(6):48-48
要全面、准确地认识公共权力的基本属性,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权力的论述,深刻领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领导权、执政权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全面把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充分认识并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的独特属性。权力具有公共性。从权力的来源看,它是起源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在本质上是一种凝聚和体现公共意志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和群体组织有序运转的强制力。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充分体…  相似文献   

10.
刘学生 《传承》2008,(8):118-119
政府管理创新需要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同时也是为了追求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则为政府管理创新创造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管理创新与公共权力正确行使的统一,必须加强服务政府、有限政府和民主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政府管理创新需要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同时也是为了追求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则为政府管理创新创造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管理创新与公共权力正确行使的统一,必须加强服务政府、有限政府和民主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2.
江海 《求索》2014,(3):42-45
在儒教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的公平正义观念具有与西方的公平正义观不同的特质,反映出二者的社会基础的不同。由此不同,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努力在公共权力的配置方面的具体改革方向,中国社会需要完善社会的基本制度的建设,加大对基本自由权的制度建立及保护,推出切实解决有关民生疾苦,民情舆论相对成熟的制度设计,以使政府公共权力的行使符合民众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合法性运作是公共权力理性化对民生治理的政治贡献,民生作为考量公共权力合法性运作的重要向度具有整合政治生态的价值意蕴。民生治理是善治与公共理性的价值厘定,也是公共权力理性化的有效运作形式。行政善治回应了政府角色定位的民生纲领,政府公共权力合法性运作的民生导向有效诠释了执政之基、服务嵌入与回应性治理的三重面向。因此,政府民生治理既是政府责任与民心资源的利益救赎,也是公共权力合法性运作的价值基础。政府民生治理的发展理路呈现了政治话语到法治论域的民生治理景图,公民社会与人民社会互构的民生治理逻辑,民生治理到民权保障的制度规约,民生改善到政治认同的价值依归等四维演进谱系。  相似文献   

14.
《政策瞭望》2014,(7):22-24
所谓“权力清单”.不仅仅是对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各项公共权力进行全面统计.并将权力以列表清单的形式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而是一整套行政权力运行、政府职能管理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实施“权力清单”是我国推动政务公开、加强依法行政、强化群众监督、从源头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对于政府职能转变和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与国内社会双重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公共管理正在历经路径转变,即从“发展主义”转向“以人为本”。针对“发展主义”带来的失衡和以往形成于同质社会的一整套管理模式,中国公共管理的路径选择应以人为逻辑起点,构建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与可治理的社会。中国公共管理最终将从经济建设的管制型公共管理转变为均衡发展的服务型公共管理,从政府单独治理型公共管理转变为社会共同参与治理型公共管理,从为民做主的权力本位型公共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权利本位型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16.
何美然 《前沿》2011,(10):50-53
在现代社会,个体权利和公共权力关系主要体现为个体权利、国家权力、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其中,国家权力与个体权利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传统体制下,个体权利和社会权力受到国家权力的控制和挤压;改革开放以来,公民个人权利和社会自治权力不断扩张,国家权力逐步收缩。要使公共权力和个体权利的关系保持和谐,就是要在国家权力的制导下,通过社会自治权力的发展,使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力本质相一致,实现国家权力向个体权利回归。  相似文献   

17.
公共权力运行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公共权力是行政性配置资源的支配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天然内生着异化的基因。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交易和政治决策纳入单一的私人利益分析框架解释个人偏好与公共选择之间的关系。委托—代理理论重点分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代理风险。新制度经济学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设计约束权力运行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8.
现代民主政府应是理性化的政府,其根本特征就是政府权力的理性化,即政府公共地、理性地使用所获得的公共权力,把这种由人民主权所委托的治权资源高效而公正地用于公共管理、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政府权力理性化是政府权力世俗化、制度化与民主化、政府现代化的基础,主要体现为政府权力价值的公共化、权力配置的合理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化和权力行使的责任化。政府权力的理性化过程,也就是政府权力资源的获得、安排、使用、监督等一系列公共治理活动中逐步彰显公共理性精神、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社会科学与和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黎映桃  胡铁民 《前沿》2004,13(1):160-163
腐败 ,这一全球性的政治之癌 ,在我国日益呈现出复杂多样的严峻趋势。面对这一现状 ,总结中外学者关于腐败问题的多维探讨所提供的经验 ,笔者从公共权力的角度对腐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腐败滋生的公共权力之源应是 :公共权力人的自利性、公共权力的可获利性以及公共权力的易失控性 ,三者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是一个有机整体 ,因此 ,加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强化对公共权力运行的监督与约束理当是现时中国治理腐败的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论转轨政府公共理性的缺席及其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轨时期,政府公共理性的缺席,导致公共权力的异化。主要表现为一些行业和地区出现政府俘获的趋势,使得经济权力的政治扩张与政治权力的经济扩张均占据了一定的政府空间和市场空间,导致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政治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克服公共权力的异化,应重建公共理性,探索包括政府俘获的合理规避、权力扩张的有效遏制、市场垄断的科学治理等实效性的对策,推动中国经济政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