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行为倾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不仅是"道德人",而且具有"经济人"、"政治人"和"契约人"的一般特征,其行为往往带有企业化倾向。"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可能使地方政府超越"道德人"边界,直至成为"准市场主体";"契约人"角色可能诱使地方政府行为缺位;"政治人"角色又易使地方政府致力扩大政绩、降低政治风险。多重角色集于一体,决定了地方政府既要尽可能充分运用改革政策资源,又要权衡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考察现阶段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与模式,认为地方政府具有成为制度创新"第一行动集团"的动机和能力;并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模式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特征,认为虽然存在不规范的经济现象,但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事实上为市场取向改革提供了低成本、低风险的环境,使改革呈现渐进过渡特征;并且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博奕过程客观上推进了排他性产权的确立与市场主体的培育,并必然伴随地方政府的角色蜕变.  相似文献   

3.
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地方政府赋予了新的要求和职能。本文通过研究传统经济发展战略中地方政府角色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不协调之处和新型工业化战略中的市场角色和政府角色的关系,从地方政府层面入手,分析新型工业化战略中地方政府角色转变的角度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政府的“经济人”角色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中 《桂海论丛》2004,20(5):78-80
政府机构应当恪守行政管理者、公共服务者与社会援助者的角色,然而,实践中的政府机构却被涂抹上了一层浓厚的"经济人"的色彩.政府的"经济人"角色损害了政府的诚信,危害了政府自身的合法性,它的根源应当予以探究.如何淡化政府的"经济人"角色,以建立诚信政府,更应当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赵春盛 《思想战线》2007,33(5):135-136
在当代国家治理与发展语境中,权力层级性下移、地方政府能力建设、区域性组织发展、多元治理中心等正成为国家行政改革和政府发展的主要领域。重视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可摆脱国家整体性治理危机,从而推动国家政治制度的创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地方政府在国家治理与发展中的地方性角色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方面:1.政治系统的地方构建者地方政府是在国家结构形式意义上作为国家依法在地方设置的一级政府体系,对所辖区域行使国家法定管理职能,并通过中央与地方间的宪政关系成为国家政治系统的地方构建者。地方政府作为国家…  相似文献   

6.
破解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低效的基本手段是打破政府垄断,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关键所在,恰恰是把政府公共服务的分配者角色同生产者角色剥离开来。由政府分配公共服务,以保证公共服务领域的基本走向和公平正义;由市场生产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以保证公共服务领域的竞争与效率,从而较好地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鄂璠 《小康》2012,(4):32-35
正地方政府在"友城交往潮"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1872对友好城市(省州)关系应该如何维护?碰到"不友好"的来访者,或者出访时遇到"不友好"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把目标瞄准国际化后,这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官员必须思考和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作为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力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在系统梳理已有理论中对政府角色经典演绎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治理新常态下所呈现出的诸多特征,进而提出地方政府角色历时性变革的时代命题。详细阐述地方政府在依法治国、政府与市场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和集体行动网络等一系列具有现代性意义的战略举措中重新审视自身角色的理性逻辑。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存量改革、完善制度安排和加快社会培育等方面寻求角色转型的现实路径,以建立更具现代化的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9.
许正中 《人民论坛》2012,(30):60-61
政府的角色应实现由"划桨政府"向"掌舵政府"转变、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最终实现由"控制型政府"向"激励型政府"转变对于处于制度转轨、社会转型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来说,需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创新以助推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应转变职能,铺设普遍服务网;社会治理模式应重塑劳动者本位,走向公民社会;文化领域应破除落后的宗法制度和乡土文明,实现文化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角色、价值取向、行为约束因素等多方面的变化,使得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呈现出利益本位化、权力市场化、行为企业化、目标显性化、运作模糊化的特征,并在经济行为方面体现出一些独特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1.
社区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实践运用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作用的发挥决定着社区治理的方向和成果。社区治理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定位从角色能力、角色权力、角色责任三个方面展开。我国社区治理的推进,地方政府应在社区多中心治理的框架内,通过社会资本的投资和发掘,实现良好的社区治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唐睿 《人民论坛》2013,(8):86-87
自21世纪以来,昆山、江阴等中国东部县级政府开始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发生了从服务型政府向引导型政府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政治和经济激励、政府与企业间相对谈判能力的变化所造成的,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地方政府通过出台当地产业调整与升级的规划与政策,影响、规约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社会角色理论来分析地方政府领导者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这些角色之间的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地方保护问题,试图揭示地方保护的社会学根源,从而从社会学角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角色转变中的误区与对策张紧跟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地方政府并不具有一级政府所应有的独立地位,而更多地承担着中央政府分支机构的角色,更多地起着“中转站”的中介作用;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时代的过渡,地方政府在发展中的主导型特征大大增强,其角色也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健 《理论月刊》2012,(2):84-87
地方政府生态是地方政府存在与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生态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条件下建构起来的.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演变,地方政府生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显著的地方特色.地方政府生态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准确认识并深刻理解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生态的内涵与特点,是研究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前提性条件.  相似文献   

16.
谭英俊 《桂海论丛》2011,27(3):90-94
从建设"两型社会"的背景来考察,"长株潭"政府组织规模还没有达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理想程度。传统的区划经济观念、过高的公务员福利、尚未转变到位的政府职能、稍显滞后的区域合作、非合理性的权力增长以及强大的湖湘文化等都是影响"长株潭"地方政府规模的重要因素。要构建适度的政府组织规模,地方政府要坚持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着力点,通过强化服务理念,合理定位政府角色,科学调整人员结构,严格规范公共权力,并通过构建电子政府、复合行政、生态政府等方式,不断探索政府组织规模优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立法行为来源于有权机关的授权,地方政府立法权与地方政府依据授权从事立法活动并不排斥.依据《立法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之规定,地方政府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具有共性--立法性,否定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立法性,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实践上导致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之行为游离于权利监督、程序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之外.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在国家均衡发展战略下,中央政府鼓励各地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的地方经济社会系统随之产生,加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了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调配资源的能力,从而为地方政府向上级政府的纵向求援、补给不足提供了制度保证,而地方资源之间的交流受到上级政府的调控与约束。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央政府逐渐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相伴而生的是社会主体及地方政府独立地位逐渐凸显,地方间的资源交流与互补主要借助于市场,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调配方式逐渐式微。在非均衡战略鼓励下,地方政府"经济人"角色日益显性化,各地竞相发展地方经济,相互间的资源及市场争夺日趋激烈,出于理性选择的自我保护行为也愈演愈烈,以市场分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地区割裂将各自为政的体制性障碍再次凸显出来。与此同时,通过合作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也一直是地方政府的策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全面、持续、有效的治理创新,是对全面改革深化阶段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的能动回应。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包括政治类创新、行政类创新、公共服务类创新和社会管理类创新等内容,以历届地方政府创新奖为数据分析源,通过量化分析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归纳出现阶段地方政府在推进治理创新中的适应性差异及长效创新路径的主要因素,有助于推进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长效发展。分析显示,虽然我国地方政府所推进的治理创新在创新内容、区域分布和主体层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民本政府"的价值驱动、"民主化、技术化"的决策取向、"多元合作"的主体定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客体定位、"动态治理"的过程导向是历届地方政府获奖项目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韩巍 《中国行政管理》2016,(10):135-139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受到经济增长价值的侵蚀是当前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遭遇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监管政治理论和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在对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主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治理结构一利益一激励"的中国政府安全生产管理价值分析框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安全生产的治理结构由政企合一转向多元分化;利益结构由国家"包办"演变为交错复杂;政府安全生产管理的內在价值也由福利导向转为发展导向。为了重建政府安全生产管理的公平正义价值,在利益结构方面要通过法治化和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促使地方政府形成安全生产监管的內在激励,在治理结构方面通过职工组织建设和利益表达渠道的完善增强职工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行为的影响力,重新构造经济增长与安全生产的均衡激励机制.从而在政府安全生产管理价值上重新确立维护社会正义的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