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及其战略企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中东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从而取得了在阿富汗、伊拉克以及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进行了全球军事战略调整,其中包括增加军事拨款、压缩军事基地数量、巩固重点基地、制定新的反恐军事战略等措施。军事战略调整目的之一是企图巩固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但美国在中东长期驻军必将面临许多问题,如巨额军费投入、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美国受孤立的处境等,其中有些问题难以解决。美军在伊拉克可能越陷越深,短期内难以脱身,从而影响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计划。  相似文献   

2.
美国亚太军事力量调整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得手后,对其全球战略部署进行调整。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对亚太地区特别是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和指挥体系等作了大幅度调整,旨在强化联盟关系,增强灵活性,构建力量投送能力,提升部队整体作战能力。这一调整将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控制力,对地区和国际安全形势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后中东形势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京烈 《亚非纵横》2004,(1):41-45,40
通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国进一步实现了其战略构想——在全球地缘战略中建构扼住中东、控制两洋的"哑铃态势",推导出规范世界秩序的"中东模式",但是并没有给中东带来和平,相反使局势更力口动荡。解决巴以冲突并不缺少"方案",关键在于如何落实方案,如果以色列继续坚持强硬立场,那么无论谁出任巴总理都将难有作为。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之后,国际社会更不应无视巴勒斯坦人民继续生活在以色列的军事占领下。动荡的伊拉克充满变数,未来局势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伊民族矛盾、伊拉克重建问题、伊拉克各派势力的矛盾、主要大国与美国的争斗等4种矛盾的相互作用。此外,伊拉克还存在被肢解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随着印太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的中心,在该地区拥有直接主权利益和永久军事存在的法国是欧盟国家中最早提出"印太战略"的国家。法国版"印太战略"希望通过军事及多边合作建立稳定的多极秩序。为此,法国不断增加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以海洋安全为重点强化与地区国家的军事合作,建立以法印澳为轴心的印太伙伴关系网络。法国希望通过"印太战略",重振其全球大国地位,呼应美国制衡中国战略,维护法国本土及海外地区的安全,拓展其在印太地区的经贸和海洋经济利益。不过,法国存在资源掣肘、身份认知困境、国内政治层面制约等局限,这些因素将影响其"印太战略"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鉴于美国是世界强国中唯一处于西半球的国家,且对大中东地区的能源依赖度逐年下降,所以美国理应减少对该地区的军事部署。但是,长期以来,美国在大中东不仅军事基地规模最大,而且驻军人数最多。为解释这一现象,本文以大中东地区为例,从战略层面、军事层面、政治层面和利益层面四个维度出发,考察美国海外军事基地部署的动因。研究发现,将敌人遏制在战区范围内是美国海外军事部署的隐性逻辑。通过在盟国土地上部署军事基地,美国不仅可以对各区域"分而治之",而且成为利益攸关方和议题设置者。美国在大中东地区部署军事基地,承载着谋求地区领导权、增强军事投射能力、巩固军事联盟体系和维护现实利益等多重功能。尽管特朗普政府对大中东地区事务缺乏干预的热心,但是对于实力衰落的美国来说,海外军事基地的政治象征意义与军事作战意义同等重要,美国在大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将继续发挥传统军事功能和非传统政治与外交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进程中,两党候选人在对外政策方面的基本共识是美国的国家安全正面临严峻而复杂的威胁与挑战,恐怖分子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发动袭击是当前头号威胁;美国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保持全球领导地位并以美国的信念、原则改造世界.在具体议题和对外政策模式上,两党候选人分歧明显民主党主张从伊拉克撤军、与伊朗直接谈判,共和党主张美军继续留在伊拉克,强化对伊朗的多边制裁;民主党强调通过加强联盟、运用多边合作方式推行美国外交政策,挽回美国的国际形象,共和党则突出重振自身军事、经济力量的重要性,维持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风格.在本次大选中,两党候选人在对华政策方面仍将保持"沉默状态",中美关系也不会列入下届美国政府最紧迫的对外关系议题.  相似文献   

7.
"新帝国主义"霸权行为是美国为解决中心地区无止境的资本积累和维持全球军事霸权,而对其他国家进行领土权力控制所造成的结果,其突出表现形式是美元霸权、新自由主义剥夺性积累、单边主义和"新炮舰政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重创美国经济以及美军深陷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泥淖,宣告美式新自由主义神话以及美国通过穷兵黩武推行的"新帝国主义"全球进攻战略的双料破产,使美国的霸权遭受沉重打击.尽管美国正通过制造金融战争来搞垮竞争对手国特别是中国的经济,或制造地区局势紧张来破坏他国现代化进程,以延缓自身霸权的颓势,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层面的扩展和深化,美国霸权终将在愈来愈猛烈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中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8.
冷战时期叙利亚与美国关系长期冷淡,海湾战争后叙美关系得到较大改善;九一一事件后,在美国发动的全球反恐怖主义战争中,叙美在如何界定恐怖主义和由谁主导反恐斗争的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叙利亚坚决反对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但在美国的压力下给予了一定合作;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迫使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结束了“叙黎特殊关系”,叙利亚处境较为孤立;未来叙美关系仍将在合作中存在根本性分歧,但继续保持合作。  相似文献   

9.
奥巴马治下的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仍将是“大中东”。从伊拉克撤军,与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协议方面作出规划,以解决美国在伊拉克长期利益和军事存在;可能与伊拉克进行谈判.但难度很大;中东和平进程有可能取得进展;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将成为美国的反恐重点地区;中国因素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要准确认识美国"重返亚洲"的再平衡战略,需要对其重新评估。首先,要判断美国重返亚洲,是一个军事战略,还是政治、军事、经济甚至是价值观的全面战略?我的看法,总体上它是一个以军事力量前沿部署调整为主的安全战略,其他要素则围绕这一战略调整。特别是美国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需要在亚洲军力部署上进行全面调整。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国"的崛起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同时也威胁着美国及俄罗斯等国的利益。2014年8月,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开始对伊拉克境内的"伊斯兰国"展开军事打击,同年9月底又把军事打击范围扩展到叙利亚境内。一年后,俄罗斯也派军队进入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美国为其入叙打击"伊斯兰国"所给出的法律依据是:保卫伊拉克的集体自卫行动的延伸;叙利亚政府无意愿或无能力有效打击"伊斯兰国"。俄罗斯为其入叙打击"伊斯兰国"所给出的法律依据是:受到叙利亚政府的邀请;打击目标仅限于恐怖组织。同为入叙打击"伊斯兰国",美俄却选择了不同法律依据,其重要原因是两国围绕"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府是否是合法政府"而进行着国际话语权之争。这种话语权之争从根本上讲是"何谓合法政府"这一国际规范层面问题之争的外在表现,其事关中国战略利益,值得中国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8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于俄亥俄州辛辛纳提的"对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上宣布了"全球防御部署检讨"计划,拟在未来十年内从欧洲和亚洲撤回6-7万名美军,这是美国政府首次公布将对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进行重大调整。布什在8月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新政策”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三方面的内容。军事上,美国将向伊拉克增派大约2万人的军队;政治上,布什政府将向伊政府施压,为其设立缓解教派冲突及稳定国家局势方面的“指标”;经济上,美国将投入大约10亿美元,加强伊拉克重建。“伊拉克新政策”的出台是美国国内民主和共和两党之间、美国和伊拉克政府之间观点博弈,伊拉克教派结构恶化以及伊朗核危机恶性发展的结果。美国“伊拉克新政策”的基本要旨在于控制伊拉克作为中东的战略轴心。  相似文献   

14.
目前 ,美国在伊拉克的重建工作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诸方面的重重困难 ,美国在伊拉克的存在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国际观察》2021,(2):127-156
自主性武器是美国确保其世界领导地位和维持其军事威慑力的安全支撑和重要抓手,但是,军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引发了针对自主性武器安全问题的国际军控议题。作为其战略支撑的基础之一和军事伦理论证中的重要一环,美国在此议题上明显存在重大利益关切。近年来,美国积极参与相关的国际讨论,并在此问题上逐步明确了一系列独特的观念和立场。为实现在此议题上的全球领导力并维护其全球霸权利益,美国不仅向国际社会积极表达和重申其鲜明的立场,而且还极力通过推广美国经验向国际社会论证和佐证其立场的"美式理论"。显然,美国在自主性武器国际军控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将对该议题的未来走向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认为,作为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不仅在当今的国际安全治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且也在该议题上存在重大利益关联。但是,中国目前对该议题的参与度明显不足:一是在该问题的立场上存在模糊甚至矛盾之处;二是深受"立场模糊,方案缺失"困局的制约。据此,中国可以通过澄清立场、拓展多元思路和不断积累经验尽快形成"中国方案",为国际安全治理和自主性武器国际军控规则的形成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6.
1991年 1月 1 7日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为借口 ,对伊拉克实施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1 993年 1月 1 7日 美国以伊拉克在伊南部地区部署导弹为由 ;向巴格达以南约 2 1公里处的一个核设施发射了 4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 6月 2 7日 ,美国借口伊拉克试图杀害美国前总统布什 ,向巴格达市内的伊拉克情报局总部发射了 2 4枚“战斧”式巡航导弹。1 994年 1 0月 7日 伊拉克军队向科威特作战略移动。美国向海湾派出航空母舰及 5 4万人的军队和大批战斗机后 ,伊拉克军队撤离。1 996年 8月 3 1日 伊拉克出兵进攻受…  相似文献   

17.
美国知名学者罗伯特·阿特认为,军事力量和全球同盟体系是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关键;1中国学者也指出,在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军事是重要组成部分,奥巴马政府试图在全球层面上向亚太倾斜,在区域层面上从东北亚向东南亚、南亚及大洋洲扩展。2而且,由于美国军费开支自2011年起进入长期下行通道,军备建设与海外军事行动日益受限,选择性介入而非包揽地区安全事务,加强盟国军力、让盟国更多承担地区安全责任、  相似文献   

18.
俄美关于反导问题的斗争及其对世界军事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取得"世界核霸权"地位,不断扩展其反导系统的发展计划,并加紧技术研制和实际部署,这给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的军事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俄罗斯为了维持与美国的"战略平衡",对美国发展反导系统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双方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略交锋。俄美围绕反导问题展开的斗争不仅关乎两国自身军事安全,而且对世界军事安全也具有直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遏制两伊",是克林顿政府对海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政策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在美国朝野曾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哈塔米当选伊朗总统后,美国采取措施改善同伊朗的关系,美国对海湾的政策逐步由"遏制两伊",向"独遏伊拉克"的方向发展。无论是"遏制两伊"也好,还是"独遏伊拉克"也好,都是美国插手海湾事务,保持和扩大在海湾地区的影响,维护美国在海湾地区霸权的重要手段。只要伊拉克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海域一直是反映世界海权强国的窗口。谁是世界海军老大,谁就在太平洋上耀武扬威,不论最初的西班牙、荷兰还是后来的英国、日本和美国。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拼凑对付中国的政治军事联盟的同时,为了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其盟友不要挑衅中国。美国目前在亚太部署的性质是:为万一将来开战,占据有利的前沿阵地,并用这种有利的战略前沿部署来制止中国使用武力。它既是战略态势层面的遏制,又是心理层面的威慑,也是未来可能的作战层面的前沿部署。中美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而引发灾难性悲剧,双方都应消除在敏感地方的模棱两可,变模糊为清晰,以防陷入"萨干坦盲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