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灿荣  刘宣佑  黄达 《东北亚论坛》2013,(5):3-12,117,127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2.
关于2013年东北亚形势的变化,有以下方面值得关注。 一、美国再平衡战略遭遇困难 本世纪初,东亚的合作进展很快。亚洲国家的一系列动作引起了美国的警觉,其中最警惕的就是中国的崛起和亚洲的团结。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美国来讲是一个灾难。所以,美国所谓重返亚洲和再平衡政策的核心就是要打散亚洲。我认为,美国在亚洲的再平衡战略已经部署完毕,当然,不是说他兵力部署完毕,而是基本的军事架构已经搭建完成了。  相似文献   

3.
夏立平 《和平与发展》2012,(2):9-14,70,77,80
奥巴马政府调整美国亚太战略,将美国全球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东亚地区。其主要特点:一是高调宣示"重返亚洲";二是通过加强与盟友关系和建立加入多边组织以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三是加强美国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四是争取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权;五是在地缘战略上以南海问题形成联盟。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将受到经济上力不从心、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手段支撑其亚太领导地位作用有限等因素的制约。但奥巴马政府调整美国亚太战略将使东亚地区特别是南海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4.
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经济实力与战略构想、实施能力之间的落差暴露无遗,军事、外交、经济三大手段参差不齐,导致战略失衡不断深化。它尖锐地表现为亚太战略重点与欧洲、中东战略热点的严重失衡,美国不得不将部分精力"回转"欧洲和中东,这必然牵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同时,也表现为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身失衡,军事部署捉襟见肘,联盟与伙伴关系频频告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停滞不前,对华关系咄咄逼人,地区形势紧张动荡。因此,亚太再平衡战略作为一项长期、综合的战略,围绕安全、经济和对华关系三项任务,在坚持中调整和再平衡具有某种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战略调整基于其对外部安全环境和其全球军事战略的全面评估,有着复杂的政 治、经济和安全动因,应对中国崛起并非美国战略调整的主要目标,更不是唯一目标。但是,从美国 加紧调整亚太军事部署的动向看,其中防范中国的意图也十分明显,如果说,几年前美国还把中国 界定为潜在“威胁”,现在则将中国不断增强的实力视为日益现实的“威胁”。美国战略调整将使中 国周边安全局势中的不确定性增加,相对平静局面极有可能出现波折和动荡,中美关系的战略稳 定将受到冲击。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并对中国大战略筹划提出 更高要求。为此应全面准确把握中美关系的时代特征,拓展战略合作空间,有效制衡和努力消解美 国战略调整对中国带来的战略压力,维护中美关系基本的战略稳定。  相似文献   

6.
以九一一事件为标志,进入21 世纪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是以伊拉克和阿富汗两 场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反恐战争”。这一战略正在结束。美国新的战略重点被确定为亚洲,针对 中国。针对中国并不必然是敌对、包围和遏制中国。美国对华战略还没有因美国全球和地区战 略调整而改变。“重返亚洲”或“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应对中国的崛起及地区地位 和影响的上升,维护美国在亚洲的主导或“领导”地位,平衡、制约和防范中国。在国力力不 从心的情况下,美国新的地区战略以军事和安全为主要手段,挑拨和利用亚洲各国间的问题和 矛盾,进而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受全球化、科技革命、中国海上力量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美国国内对海权进行新的反思,海权终结论让位于海权不可或缺论,马汉与科贝特的海权理论受到新的审视,技术创新对海权的影响被格外关注。与新认知相伴的是美国海军战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从"由海向陆"转向"重返海洋控制",扩大海军舰队规模,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确定"全域进入"新职能,将中国作为西太平洋海权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对海权的再认识及政策调整,是其维持海洋霸权的自然逻辑发展,将加剧大国间的地缘战略竞争。  相似文献   

8.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9.
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外交;周边战略;战略意图;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展开以及同盟自身的演化,日美同盟出现松绑日本、调整基地、扩边扩容等具体的变化,在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中承担着基石功能、中介功能、平衡功能以及牵引功能。在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牵引下,日美同盟由双重遏制中日向单一遏制中国转化;同盟视野存在突进东海及南海的趋势,严重威胁中国的海洋战略;美国亚太同盟战略出现由重北轻南向南北并重转化,南北对接趋势显现,中国东域战略空间进一步紧张。  相似文献   

11.
种种迹象表明,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的战略调整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对新世纪美国单边主义扩张战略的调整,"战略收缩"是第一步.在逐步完成"战略收缩"的同时,"伙伴能力建设"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突出表现.美国战略调整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其目标是重塑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战略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许琳 《东北亚论坛》2012,21(4):36-41
21世纪初亚洲地位的迅速提升正在引起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东移。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目标,是要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里,"保持和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能力,改善安全,扩大繁荣,促进美国的价值观"。为此,美国将以"前沿部署外交"为开端,按照"六条关键性的行动路线"向前推进:增强美国的双边安全同盟;深化美国与新兴大国的关系;发展与区域性多边机构的接触;扩大贸易和投资;打造基础广泛的军事存在;增进民主和人权。这表明,"现实的理想主义"构成了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13.
美国通过加入TPP从实质上确立了"重返亚洲"的全球战略调整,在更大程度上加快了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干涉。美国主导下的TPP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中国的整体和局部FTA战略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在此基础上对FTA战略做出合理的调整。中国的FTA战略重心仍应保留在东亚地区,提高国内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同时跟踪研究TPP的最新进展,为以后加入TPP谈判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重返亚太新战略的重目的是,平衡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保持美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面对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印度如何调整及回应美国的战略,不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印度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的战略独立性、安全及其经济发展与繁荣,而且还将决定未来印中关系以及印关关系的发展走向。根据印度“不结盟政策”的传统,印度未来将在其政策选择中做出足够理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与发展》2010,(5):13-21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明显的调整。一是外交政策调整,改变布什时期单边主义政策,采取“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的“巧实力”外交手段:二是军控政策调整,调整核裁军、军控与防扩散政策,宣示“无核世界”主张。抢占道德制高点:三是调整中东战略与反恐重心东移,以期集中力量解决阿富汗、巴基斯坦恐怖主义问题和改善美国同穆斯林的关系;四是“重返亚洲”,巩固美日、美韩同盟,积极介入东亚一体化进程,循着“巧实力”思路影响亚洲的“问题国家”:五是对俄政策调整,从国家层面到东欧防御计划、防扩散等各方面着手回暖美俄关系。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调整,并未改变美国的对外政策实质,对中国的影响是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重心东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上台两年来,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调整,转而全面东移,其主要动因:一是由于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中心正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二是亚洲新兴大国的快速崛起:三是亚太地区不仅是美国眼前复苏经济的依托,更是其未来贸易和投资大发展的基地:四是由于亚洲已成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焦点地区。为了实现这个转移,美国从外交、经济和军事安全等各个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然而,美国要完全实现这个转移并不容易,中东北非政治变局将迫使美国重新调整其中东政策:美俄基本矛盾和欧洲因素使美国对欧洲并不能完全放心;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动荡可能使美国面临新的更加严峻的战略和安全形势;美国内政治、经济、民意等因素也在制约其战略重心东移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亚洲战略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集中关注美国的“反恐”、“防止核扩散”和“大国崛起”这三个方面与亚洲的联系,以及美国战略变化对亚洲产生的影响与冲击。在新世纪美国的主要利益与亚洲息息相关,过去几年美国虽然一直在调整亚洲战略,但调整后的成果乏善可陈。美国面临多层次挑战,却采取权宜之计,在某一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又长期性地损害了其他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王达  刘晓鑫 《东北亚论坛》2013,(6):71-78,12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各界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增长范式和结构性变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美国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经济战略全面调整的新时期。"再工业化"战略是美国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出于应对危机冲击和走出衰退困境的客观需要,对其经济发展战略做出的战略性调整。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其长期战略目标能否实现仍受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和影响。为此,中国应当充分准备,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9.
周敏凯 《和平与发展》2012,(3):7-12,77-80
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中美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奥巴马上台后中关关系大起大落,两个《中美联合声明》对中美关系作出新定位,但是奥巴马政府又在积极实施亚太地区战略调整,高调重返亚太地区。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从“接触加遏制”向“合作加牵滞”调整的新取向,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背景之一是,中国迅速和平崛起,亚太地区力量平衡状况出现重大变化,美国需要做出必要的回应。美国亚太地区战略调整不能简单解读为战略围堵中国。但要落实中美两国“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定位,需要两国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依然存在战略互信基础脆弱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内容提要]冷战后美国欧亚大陆战略的调整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9·11事件”以来,美国借反恐之机加紧战略扩张,其欧亚大陆战略呈现出更强的进攻性和冒险性。美国欧亚大陆战略调整以地缘战略为依据,以欧亚大陆为中心,以避免全球性竞争对手的崛起为目标;欧亚平衡、两洋并重,“东扩”与“西进”相协调;重视推进联盟战略,深化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推行过程注重层次性、递进性和有序性;多头并举,谋取全面利益;重视三边关系,谋求建立“霸权均势”,显示出战略筹划、部署和实施的前瞻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