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论全球环境立法的趋同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劲 《中外法学》1998,(2):32-42
<正> 全球环境立法的趋同化,是本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各国环境立法中出现的一种广泛的立法倾向。这种倾向除了表现为各国的国内环境立法在目标、原则、措施和手段上的趋同外,而且还表现在国内环境立法与国际环境立法在法律体系、法律结构以及法律规范上的趋同。笔者认为,这种倾向的出现绝非偶然,它与当代全球环境问题的背景以及全球环境保护思潮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人类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在20世纪所发生的改变表现于法律及其规范上的一种信号,它昭示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将在21世纪出现新的变革。以下,本文拟就全球环境立法趋同化运动的背景、思想理念以及法律现象予以论述,并且探讨伴随全球环境立法趋同化过程所出现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周青  王俊 《行政与法》2009,(2):104-108
文章分析了国际环境法及西方发达国家环境立法价值理念的演进,展现国际环境立法呈现出"趋同化"的趋势,探计了"趋同化"对我国环境价值理念升华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比较法具有无穷的魅力,可以促进法律和人类的进步。有学者认为比较法的目的是创建共同法,但这种观点过于理想化。将比较法的目的定位在促进法律趋同化是较为合理的。法律趋同化具有历史必然性,而比较法可以促进法律趋同化走势的加强。因特网为比较法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法律资料,使比较法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而使法律趋同化走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因特网本身促进了各国文化的趋同,这从另一方面推动了法律的趋同化。  相似文献   

4.
国际海事委员会和国际海事组织的立法工作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海事委员会和国际海事组织自成立起一直致力于统一各国海商法的工作。在简要介绍二者的组织结构和有关活动的基础上,对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立法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指出具有“私法性”特征的国际海事委员会规则和具有“公法性”特征的国际海事组织公约的海事立法的国际趋同化特征将会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5.
周后春 《时代法学》2013,11(1):112-118
当代物权冲突法在不动产物权、物为动产或不动产的识别、交通运输工具、物权变动、运输中物品的物权、因时效届满而取得物权、有价证券等物权法律适用方面均呈现出趋同化走势,当代物权冲突法的趋同化走势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及法律等各种原因,中国涉外物权法律适用规则应适应当代物权冲突法的趋同化走势,与国际社会的立法实践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各国日益关注环境恶化问题,作为环境保护问题的核心——环境权,越来越成为环境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主张和新的法律理论,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价值取向,各国的学术界和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对环境权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正因为如此,对环境权理论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国外国际私法的新发展与中国国际私法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国际私法在国际上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1.国际私法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2.国际私法的趋同化趋势日益明显,比较国际私法学得到迅速发展;3.冲突法在与实体法逐步融合的同时,自身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4.国际私法的国内立法形式日趋专门化和法典化。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国际私法学将呈现下列特点:1.趋同化与中国化并存发展的趋势;2.立法体系的统一化和理论体系的多样化长期共存的趋势;3.理论化与实践化交替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一丁 《河北法学》2013,(2):109-115
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到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再到2012年里约可持续发展大会,国际环境法已经走过四十余年发展历程。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环境法不仅扩展和丰富了传统国际法律关系的内容,其本身也呈现趋同化现象和碎片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之间、民主党派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趋同化现象。这种政党之间的趋同有一定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但是过于趋同必将影响民主党派特色和优势的发挥,不利于多党合作事业和民主党派自身的发展。因此,必须辩证地看待民主党派趋同化问题,在趋同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许凯 《政法论坛》2022,(2):125-136
当代欧盟国际私法对法律趋同化理论的实践依托于两大基石:一是从成员国中心主义的条约模式,转变为共同体中心主义的超国家立法模式,二是独立释法的超国家司法机构。作为直接趋同方式的典型,布鲁塞尔体系以相互信任原则为中心推动判决自由流动目标的实现,罗马条例体系则凭借统一冲突法方式寻求法律适用确定性的目标,两者相得益彰并逐渐迈向合流。英国脱欧一方面意味着间接趋同方式的回归,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法律趋同化理论的局限性,未来的欧盟应重新认知法律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矛盾关系。当代欧盟统一国际私法的经验对中国国际私法内外体系的完善提供了三点启示:一是国际私法立法模式的法典化路径;二是通过统一立法与多边化司法协同实现区际私法的再优化;三是辩证化理解法律趋同化理论,既要积极加入判决自由流动的国际条约,更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私法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环境法基本原则对环境法体系建设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是学者在参考和借鉴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归纳概括得出的.由于没有较高位阶的立法规定,现行环境法基本原则存在表述不一致、内容不确定、无法充分体现环境法价值理念等缺陷.纵观外国环境基本法大都有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专门规定.在全球环境法形成的大趋势下,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也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而不同的法律文化和环境法治背景又使得各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立法技术极具个性化.目前,具有我国环境基本法地位的《环境保护法》正面临修改,利用这一契机,在学习和借鉴外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明确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是环境基本法修改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论农村环保中法的缺失及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恶化、环境保护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话题的背景下,农村环境问题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然欲寻求农村环境保护的依据,却难觅国家法和民间法的踪迹。建立和推进农村环保自治制度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国家法与民间法缺位所致环境监管疲软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崔冬  胡敏 《行政与法》2010,(3):25-28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于环境政策,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的并存是客观实际的需要。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是我国保护环境的两种有效手段,二者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二者并不矛盾,应当协调配合,共同发挥环境保护的合力作用。本文分析了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提出在现阶段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应当并存,进而提出正确处理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的协调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环境法理念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辉  陈泉生 《时代法学》2004,2(2):60-66
法律的价值取向是法律制度设计的精神家园。从全面把握自然属性的视角出发 ,本文详细阐述了环境法的一系列基本理念 ,将一些传统法的理念予以重新定位 ,以适应环境法的革命性需求。文中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互动 ,探索了环境安全在环境法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提出了构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秩序 ,并追求跨越种际、代际的环境正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于先天缺少法律基石和理论依据的环境法来说,它的研究方法有必要运用法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定理、分析工具和标准研究分析生态环境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环境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表明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必须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等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发挥引导作用,为制定环境保护方针、技术经济政策、环境规划提供理论根据。对环保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即以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审视环境问题,运用经济手段和方法进行环境管理,研究环境措施的经济效果,为制定最佳环保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Since 1992, the tens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al concerns has been a central ele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 law-making process which has resulted in the adoption of various treaties and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s in the fiel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se instruments show that reconcili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has not been easy to achieve. The balance seems to tip in favour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some of the "well-established" principles and concepts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as well as some new developments in this field,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tendency of excluding conditionality and equitable considerations from the elab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obligations taken by State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is contended here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developed to a certain extent at the expens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relating to development. This has been an incidental consequence of, at least, three elements: the movement toward more participation of transnational civil society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making process; the use of a rights and duties language which helps to mask the developmental aspects sometimes involved in the prevention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ight to a healthy environmental.  相似文献   

17.
论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与健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蔡守秋 《河北法学》2008,26(3):17-25
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和不足,是环境保护领域政府失灵、环境法律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主要体现在"重政府经济责任,轻政府环境责任"、"重企业环境义务和追究企业环境责任,轻政府环境义务和追究政府环境责任"、"重政府环境权力,轻政府环境义务"等八个方面。通过阐明健全政府环境责任的法理基础、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建立健全政府环境责任的体系和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创建“养护者受益”环保法基本原则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张怡 《现代法学》2005,27(6):12-17
“公地的悲剧”自英国的“圈地运动”始得以有效遏制,而保持公地基本制度下的环境保护也仍然在赋予公民无可辩驳的义务与责任之中持续着各种形式的环保投资,可实践证明形式的多样性和不啬资财并未能有效地阻止自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究其根源,无不与公地基本制度和法律层面除私有化之外,一直没有公地独特的接纳或认可私权内在的权义对等所需求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有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并保护公地之上私人为环保所付出劳动和养护投入所获得的权益至关重要,为此,拟创设“养护者受益”环保法基本原则,来弥补公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忽视私权关怀之严重缺陷,以期阻止“公地的悲剧”的延续。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的实施机制关系法的有效性,现行单一化的环境保护法实施机制影响了其有效性的发挥。农村环境保护的现实状况决定了农村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机制必须从实然的单一化走向应然的多元化,构建共生互补、协调配套的多元化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