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磊 《南亚研究季刊》2020,(1):20-28,I0002
跨境恐怖主义是影响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机制化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可以被借鉴地运用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跨境恐怖主义威胁评估中。通过考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跨境恐怖主义的活动强度,可以发现中缅边境的跨境恐怖主义风险相对较低,孟印边境的跨境恐怖主义风险很高,缅孟、印缅边境的跨境恐怖主义风险则处于中等状态。以双边合作为基础,尽快建立和完善多方参与的安全合作机制,特别是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成果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区域落地生根,将有助于本区域跨境恐怖主义问题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2.
恐怖主义与民族、宗教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是当代国际社会不稳定的一大因素,“9·11”事件更是凸现出恐怖主义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的一大公害。我们这里所说的恐怖主义,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有组织的政治性恐怖主义。它是指行为者对非战斗目标(特定的公私机构、设施、交通工具、非战斗人员尤其是无辜平民等)采用暴力或暴力威胁的极端手段,进行破坏、报复和讹诈,把一定的对象(有关政府、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内恐怖活动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不仅面临严重的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其国内恐怖主义形势也非常严峻。美国国内恐怖主义分为极左型、极右型、本土暴力“圣战”型和特殊利益型四大类别。随着奥巴马作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上台及移民、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险等方面改革的推进,加之国内经济问题的困扰,美国国内意识形态冲突有上升的趋势,且海外反恐活动对美国国内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影响也在上升。草根“圣战”分子在美国国内恐怖主义中的影响开始凸显。  相似文献   

4.
西方学者对恐怖主义诱因的理论解释大致可分为两个阵营:个性缺陷模式和社会学 习模式。社会学习模式和个性缺陷模式从行为主义和社会心理的角度分析了暴力行为(包括恐怖 主义行为)的起因, 对恐怖主义的动因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但也有其局限性。9· 11事件后, 文明冲 突论和全球化理论因其对恐怖主义文化和经济根源的分析以及9· 11事件的验证而受到广泛关 注。鉴于恐怖主义产生根源的复杂性, 我们无法用一两种简约的理论来提供认知恐怖主义的路径。 但上述理论有助于我们全面解释和理解恐怖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遭受直接军事入侵的威胁在下降,但随着大国的战略介入、邻国对边海争议地区主权的声索,不安全因素在不断增加,恐怖主义、毒品走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很突出。与之相适应,中国边海防的战略目标、政策和措施等都应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6.
2014年,非洲经济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虽遭遇埃博拉疫情、大宗产品价格下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受益于非洲内生动力渐足,以及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和中国等新兴国家带动,仍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亮点。但是,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和跨国有组织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在非洲进一步上升,尤其是恐  相似文献   

7.
中亚地区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各国独立以来,整个地区因面临各种"新挑战",如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有组织犯罪、毒品和武器非法交易以及非法移民等问题.从历史发展、地缘政治状况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看,中亚地区所处安全环境非常脆弱且极易受到恐怖主义的威胁.中亚国家在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运动合流的情况下,纷纷制定了相关的国内反恐政策,同时也加入到了地区和全球性反恐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军 《国际交流》2009,(2):20-22
金融危机既给国际安全体系的重大变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挑战。首先。安全威胁重新排序:非传统安全威胁进一步上升,并开始由反恐安全转移到金融安全。经济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主题。金融危机背景下。传统安全威胁仍然严重存在,但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而且由恐怖主义迅速扩展到气候、粮食、能源以及经济、金融等领域。金融安全在国家经济安全乃至整个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上升。  相似文献   

9.
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与反恐怖斗争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恐怖主义乌云仍浓重地笼罩着全球。中亚、南亚、非洲不断发生的大规模人质绑架事件,世界各地频繁的爆炸、暗杀,给国际社会、无辜民众带来极大的危害。恐怖主义这个毒瘤仍在蔓延、膨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面对日益猖獗的恐怖活动,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寻找打击恐怖主义的有效途径,特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着巴基斯坦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俾路支省的恐怖主义逐渐成为巴基斯坦的重大安全威胁。其原生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独立问题逐渐和新生的经济博弈、文化裂变、政治诉求等相勾连,使俾路支恐怖主义在袭击手段、袭击目标、袭击对象和力量成分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并对巴基斯坦的政权统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际形象及对外关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反恐怖主义与我国东北地区城市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在一定的空间内汇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城市这种高度的聚集性和防范恐怖袭击的脆弱性会使其成为恐怖分子的重要打击目标。受地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城市面临着国际恐怖主义和国内恐怖主义的潜在双重威胁,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在借鉴西方城市反恐经验的基础上构筑我国东北地区城市的反恐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后,美国迅速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大量阿富汗塔利班(后文简称"阿塔")成员逃往巴基斯坦,重建了阿塔组织。另外,巴基斯坦本土仍有四大恐怖主义势力:伊斯兰教派恐怖主义势力、巴基斯坦塔利班(后文简称"巴塔")、反印度恐怖主义势力和民族分裂恐怖主义势力。这五大恐怖主义势力使巴基斯坦深陷恐怖主义漩涡。加之,它们在指导思想、政治目标、组织稳定性上存在差异,致使巴国内恐怖主义问题更加复杂。这不仅威胁巴基斯坦自身及与邻国关系的发展,而且威胁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乃至南亚地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极端的解构力量,恐怖主义对于国际秩序的威胁和损害不仅在于通过制造恶性事件以破坏国际社会的安全稳定,更在于借助销蚀主流价值而削弱国际秩序的观念基础。因此,国际社会有必要将评估和应对恐怖主义的社会解构纳入反恐治理的基本范畴。其中,以“伊斯兰国”组织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力量进行社会解构的行为策略,可以分为以动摇当代领土政治、颠覆主流生命伦理和创设替代政治秩序为主要构成的重释再造,以动员恐怖袭击、滋长恐怖气氛和催生仇恨敌对为主要构成的“木马”植入,以“黑色经济”“黑色宣传”和“黑色技术”为主要构成的反向利用。目前,国际社会的反恐路径注重结合预防恐怖主义的内向防御逻辑与打击恐怖主义的外向进攻逻辑。沿着这一思路,国际社会可以综合采取加强反恐实践中的逆向战略、修正反恐叙事中的敌意话语和联通反恐治理中的不同系统等多种举措以应对恐怖主义的社会解构。  相似文献   

14.
恐怖主义威胁认知对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是外部政策评估的有效切入点:威胁认知通过影响政策目标与政策路径,构成恐怖主义治理能够在多大限度内发挥其有效性的前提。九一一事件以来,西方对恐怖主义威胁出现了"传统智慧""本土恐怖主义"和"极端意识形态"三种不同的认知,治理政策经历了"全球反恐战争""反激进化"和"反极端化"三个阶段,政策目标经历了"文化安全化—族群安全化—思想安全化"的演进,政策路径出现了从"群体化"到"个体与群体兼重"再到"个体化"的转变。恐怖主义威胁认知的三个阶段演进,更多的是面对新恐怖威胁的被动更新,而非针对前一阶段问题所做的主动修正。这导致当代西方恐怖主义治理的既有政策有限性将会持续,反恐的政策负担会越来越重,甚至"越反越恐"。在当前国际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西方乃至全球的恐怖主义治理又处于一个需要更新威胁认知的关头,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当前恐怖主义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恐怖分子利用海洋难以监控的特点,日益威胁到国际社会在海洋的活动。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特别是在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海上恐怖主义愈演愈烈,同时,海盗与恐怖主义间的联 系更趋紧密,极大地威胁各国的海上利益。海上恐怖主义也逐渐成为反恐领域的新焦点。针对海上 反恐,国际社会已存在相应的国际条约作为执法的依据。但在海上反恐过程中,需要解决反恐与国 家主权之间的矛盾,海上恐怖活动的管辖权以及海上反恐的国际合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在产生、演化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全球化特征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以2012年全球恐怖威胁指数为分析起点,总结近6年来全球以及各区域恐怖主义威胁发展趋势,分析全球范围内国家层面发生的典型恐怖袭击事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球未来恐怖威胁发展态势进行预测.本文同时分析国际恐怖组织未来发展的一些新动向:第三代“基地”组织浮现,多目标联动战术取代“独狼”袭击,生化武器的使用苗头渐露等.  相似文献   

17.
(四)恐怖主义。按照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定义,为实现政治目的、针对平民或民用目标、故意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的行为,就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的行为主体通常指非国家集团或秘密组织;如果遭受恐怖袭击的一方是行为体之外的另一个主权国家,则可称之为国际恐怖主义;如果行为主体为主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了传统安全观向非传统安全观的转变 ,在非传统安全理论视角下探讨了以自然的传染病威胁和恶意的生物恐怖主义威胁为主要内容的生物安全威胁的非传统特点 ,并对由生物安全所引发的“人本安全观”作一理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经济、社会、安全、外交等方面对欧盟当前的战略态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本文认为,尽管欧盟及其各成员国一直在努力进行改革和调整,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欧盟仍处于战略困境之中,如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艰巨挑战,一体化未能走出低谷,能源安全及恐怖主义等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等,这对欧盟外交战略包括对华战略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北约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同盟和集体防务组织,其反恐战略值得关注。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威胁相对减弱,而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威胁正不断增强。北约的整体战略也就此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对恐怖主义问题的关注在其战略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尤其是"9·11"事件后,反击恐怖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北约议事日程中最紧迫的议题。这一变化反映在北约不断修订的战略文件中,也体现在北约的政策实践中。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恐怖主义的反击重塑了北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