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减灾》2012,(9X):36-42
<正>对政府而言,从灾害发生前的预警、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应急安置到灾害过渡期安置,是灾害管理中极具挑战性的关键时期。而对受灾的妇女儿童而言,这是一段艰难的非常时期,是身心最为脆弱的时期。因此,在此期间,政府必须充分考虑妇女儿童特殊的生理、心理脆弱性,为处于灾害应急期的妇女儿童提供及时必需的服务保障。在此,灾害  相似文献   

2.
【正】京政发[2012]2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加强城乡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是针对近年国际、国内地质和气象等大灾、巨灾事件频发,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的迫切需要;是积极应对北京位于地震带及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灾害发生系数增加等实际问题的必要措施;是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建...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1,(11):1-1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综合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还有不少环节需要完善和加强。在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中,还存在诸如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仍较淡薄、基层社区的减灾能力薄弱等多方面问题。 近年来,基层政府积极指导社区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社会减灾公共设施和器材装备建设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4.
周长生 《中国减灾》2013,(5X):26-27
<正>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每年因灾带来的种种创伤与阵痛,足以让我们对自然灾害"刮目相看"。抛开导致灾害发生的客观因素不说,单因人类自身原因诱发的灾害已屡见不鲜,而防灾意识淡薄和侥幸心理居上是重要原因。由于经验主义导致大众对自然灾害常常进行错误判断,人们总是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式去思考问题,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却并没有在人们的心中打下坚实的烙印。笔者认为,加强防灾减灾要将儿童作为重点,增加防备意识,加大宣传引导,强化应急演练,是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的根本所在。防灾减灾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学龄前的娃娃来说,从小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2,(9X):43-48
<正>在灾后恢复重建期间,无论是妇女儿童的生理、心理恢复,还是其生活环境以及生计恢复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这个时期,应该对妇女儿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怎样提供服务,如果保障这样的服务是有效和持续的,是我们必须明确并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蔡一平 《中国减灾》2012,(23):38-39
社区减灾为何需要关注社会性别因素人们通常会认为,在灾害面前人人平等,男人女人在面对灾害所遭受的威胁和伤害是一样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2004年底东南亚的海啸灾害中,妇女的死亡率远远高于男性,占8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原因有很多。第一,男女存在身体上的差异。女性与男性相比,体力弱,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04,(6):4-5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5月19日在中组部、民政部、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省部级干部灾害应急管理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强调。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自然灾害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灾害应急机制,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已逐步应用到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中。但总体来看,我国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技术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针对灾害现场工作的信息采集、灾害监测、指挥调度与应急通信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不足,对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造成较大影响,特别在遇到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常规通信中断时,或是在常规通信不能完全覆盖的西部山区,其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陈素珍 《中国减灾》2014,(11):40-41
一次台风即将来临,后田社区启动了早已熟悉的应急流程.在接到上级预警后,社区值班员开始昼夜观察水位及台风变化并及时通报,广播员不间断发出预警,请居民做好撤离准备,抢险救灾突击队检查所有应急救灾装备.在台风登陆前4小时,各应急小组组织被转移人员前往避灾中心.社区主任刘尚亦手中有一份不断更新的紧急联络名单,囊括了灾害来临时需要转移安置的危房居住人员、危险区域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在台风登陆前2小时,应急小组根据名单再次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危险区域不留一人.避灾中心内,工作人员安排床位,分发救灾物资,架起大锅炒菜煮饭,秩序井然。  相似文献   

10.
潘谊 《中国减灾》2013,(5X):18-20
<正>在自然灾害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约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仍然是最脆弱人群之一。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生活在农村和城市的儿童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的灾害管理人员和各方面相关工作者需要换个角度考察和理解儿童在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需求。经验可以慢慢积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儿童减灾教育的现状2008年汶川地震后,笔者在与一位从事救灾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聊天时听到:他上小学的女儿已经学奥数了,但就是没有学过地震来临时应如何避灾。言语间流露出对当时中国儿童减灾教育的空白和对下一代珍爱生命方面的努力缺乏失望有加,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成  相似文献   

11.
刘明远 《中国减灾》2013,(3X):34-35
<正>灾害经济学逐渐成为各国防灾减灾政策的重要知识源头,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对灾害经济学的研究运用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实中许多自然灾害中的人祸因素,恰恰说明了减灾意识在许多领域里的缺乏,也说明灾害经济学研究和普及的紧迫性。灾害经济学的一些常识让我们知道,与其他经济学科相比,灾害经济学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灾害经济学的目标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损失最小化。灾害经济学谋求的是以最小的投入来实现受灾损失的最小化。二是灾害经济学是一门守业经济学。灾害经济学不研究价值形成和价值增  相似文献   

12.
试论灾害意识及在减灾实践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强 《中国减灾》1992,2(2):20-22,10
灾害意识在人们同灾害斗争的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加强对灾害意识的调查研究工作。日本从1982年开始,把灾害意识的调查研究作为灾害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比如,日本东海大学贺世治等人开展的关于沿海居民防水防灾意识长期变化的考察;名古屋工业大学尾正志等人进行的对名古屋市南部集中暴雨灾害(1979年9月10日—13日)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未来一个时期,我们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国家防灾减灾体系,使其能够基本满足全球气候变暖所产生的日益复杂的灾害救助的需要,真正能够不断减轻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子荷 《中国减灾》2011,(12):27-27
城市风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高风险的社会中。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让每个人都意识到日常防灾减灾工作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更能显著地降低灾害的损失,也会使灾难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工作的难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近年来,为有效应对灾害风险,福建省民政厅基于福建省情实际和自然灾害特点,按照《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要求,不断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城乡自然灾害避险场所建设,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省县、乡、村三级的自然灾害避灾网络,灾害应急避险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论灾害史的三大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灾害史是一门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何为“灾害史”?今天以前的灾害,都是灾害史。这些已经发生过的灾害和防灾减灾知识,可以指导我们今后的减灾工作。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的就是历史的重要性。灾害史具备什么功能呢?可以用六个字来表达,即“存史、教化、资政”。存史功能:即基础功能、信息功能。对新发生的灾害,我们想了解过去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灾害,采取过什么措施。可以利用地方志,或者专志(水利志、气象志、地震志、民政志等)。还可以利用各地已经…  相似文献   

17.
杨海宇 《中国减灾》2013,(5X):12-14
<正>儿童与灾害过去十年间,全世界范围内因灾死亡人数达到90万人,经济损失5700亿美元;到2015年,每年将有3.75亿人受到与气候相关的灾害影响;现在全球每年有1.75亿儿童受到灾害的影响。在自然灾害和武装冲突中,儿童是最脆弱的群体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对灾害和冲突的紧急状态应对中,政府和相关人道主义援助机构都为儿童提供保护和照料服务。然而,这类的保护和照料服务缺乏综合性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的防灾减灾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学锋 《中国减灾》2004,(10):48-49
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的中国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自然灾害对国家和人民形成了严重威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封建统治者逐渐认识到临时救灾的不足,开始制定预防灾害和减少灾害的政策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灾害的发生。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局限,这些政策也存在一些缺陷。历史上的防灾减灾政策对我们当代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仓储”是传统的防灾减灾政策,也是封建社会救灾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所谓仓储,实际就是仓库制度,国家平时储备粮食,以备灾害发生时应急。仓储分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两种,其中国家储备是主…  相似文献   

19.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亚龙 《中国减灾》1997,7(1):24-26
1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意义气象灾害是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大,危害最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因此,科学评估气象灾害风险,采取正确防灾措施,对减轻灾害,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风对港口、码头有很大影响,筹建码头时,选择恰当,就会产生巨大经济效益。80年代,上海市煤气公司规划建造煤气厂和煤码头,当时有两种方案,一是建在宝山石洞口,另一是建在浦东。后来经过对两地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选择了建在浦东的方案。因为石洞口气象条件比浦东差,风的影响会造成驳船不能常年作业,一年约有三分之一时间不能…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全民减灾教育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推进减灾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提升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教育培训的水平,提高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让每一位公民成为防灾减灾中合格、有力的一份子,共同维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