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目前复杂多变的治安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派出所民警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不仅极易造成民警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可能给基层公安队伍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应在制度保障方面提供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缓解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隐患。  相似文献   

2.
通过随机抽取的福州市五区八县市各警种的部分民警,采用了角色冲突问卷、SCL-90量表进行测试调查,结果表明:福州市警察群体对角色紧张、角色模糊、角色负荷的同意程度普遍偏高、不容忽视。警察群体角色冲突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即角色冲突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差。女性警察的角色冲突高于男性,女性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要低于男性警察;缉毒警察的心理健康最差,交警、片警次之;大专学历的警察心理健康相对较差。从角色冲突入手,降低或消除警察角色冲突,会对警察心理健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警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大保 《公安教育》2006,(8):47-48,46
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要研究采取措施、切实关心一线民警的健康问题。”加强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努力培养警察必备的过硬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保持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提高警察整体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全面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本文,则就如何搞好警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谈点粗浅认识。一、身心健康,警魂之本身心健康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人生之本、创业之基。传统的健康观认为,“没有查出疾病,就是健康”,往往忽视心理卫生保健。现代的健康观认为,人的生命健康,应包括身体(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和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新疆地区的长治久安,在维护国家稳定、打击暴力恐怖犯罪事件、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警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笔者采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224名来自新疆基层的派出所民警心理控制源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1)新疆派出所警察的心理控制源整体倾向于外控性;(2)内控性在成长地、警龄和职级上均有显著差异:权势控在警龄和教育程度上差异显著:机遇控在成长地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论刑讯逼供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现象的心理原因主要在于一些警察存在的认知偏差、情绪控制能力差、办案能力差、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及自我意识上的偏差。解决刑讯逼供问题的心理对策包括建立符合警察职业特点的教育训练模式 ,落实警察招收中的心理选拔环节 ,加强教育训练的针对性 ,以全面提高警察队伍的办案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公安教育》2007,(1):34-34,3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其心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要求警察的心理素质也要不断提高。公安民警心理能力训练主要用于对警察的基本心理能力进行训练,可以科学提高民警的心理能力,同时可以减少日常训练中大量的物力投入。一、心理能力训练简介  相似文献   

7.
柯健 《公安研究》2008,(5):69-76
通过对公安基层所队建设情况调查问卷(分为民警问卷与群众问卷两个部分)中筛选出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相关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可能影响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深层问题:民警和群众对有困难找警察的口号、对警察的收入等都存在认知差异,民警和群众对上级公安机关出台政策措施有不同的建议,群众对公安基层工作有较高的期望,据此提出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安民警在警务工作中要面对较多的应激事件,从而易引发自身的应激反应。应激状态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机制均会对民警的身心健康水平与任务的完成程度造成一定影响。目前,心理应激能力训练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国外警察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将心理弹性训练与视觉—运动行为训练引入警察心理训练之中,对于完善我国公安民警心理训练科学体系,提高公安民警的职业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警察心理训练是警察素质训练的基础,是公安队伍管理客观现实的迫切要求,是公安思想工作的重要补充。如何对民警进行心理训练,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尝试对警察心理训练的理论和实践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0.
EAP心理工作模式下的民警工作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警工作幸福感是衡量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目前,公安工作更多地关注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和群众幸福感,却忽视了民警自身的身心状况。加强民警心理健康服务、提升民警工作幸福感正逐步成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引进和运用EAP服务制度对于提高民警的幸福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警察心理训练内容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训练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警察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我国警察心理训练尚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警察心理训练对于提升警察心理素质、保持警察心理健康和提高警察实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警察心理训练包括基本心理素质训练、压力管理训练、人际沟通训练、团队协作训练和情景处置训练等主要内容。放松训练法、心理图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暗室迷宫训练法、再认回忆训练法、抗干扰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角色扮演训练法等是警察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华 《公安教育》2012,(2):25-27
一、引言心理行为训练就是运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行为训练作为媒介手段,用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训练方法。警察心理行为训练就是在心理行为训练基础上,结合警察自身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警察心理、  相似文献   

13.
警察实战射击是指民警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为了应对突发紧急状况而使用枪支进行射击的活动;竞技运动射击是指射击运动员或是射击爱好者对准目标进行打靶的竞技项目。无论是警用射击还是运动射击,由于射击人员、对象、目标等因素的不同,都会导致两项活动的参与人员在心理层面产生较大差异。只有通过对警察实战射击心理与竞技运动射击心理进行比较研究,理清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并有效借鉴竞技运动射击心理训练的科学之处,才能更好地为一线民警实战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2005公安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此后,各地公安机关都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尝试并开展了一系列与民警心理健康服务相关的工作。其中,警察培训学校无疑成为了这一重点工作的"特区"。心理行为训练更是以其  相似文献   

15.
在警察培训中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已成为提高警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开展心理行为训练现状,提出了心理行为训练项目的训练过程分为训前心理建设、训中心理体验和训后心理分享,以及在警察培训中开展心理行为训练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一、树立“服务民警、服务实践”的教育理念。从注重心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关注警察职业心理能力的提高 根据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警察心理训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体现了公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注重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化特色为导向,突出学员的警察职业心理能力培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担任刑罚执行重任的监狱民警面对比以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职业的特性使民警心理压抑值偏高.为了进一步了解四川省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监狱民警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促进民警心理健康的对策,最近笔者从20个监狱分组抽取了初任民警207人,司晋督民警200人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初任民警和司晋督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将这两组调查数字与社会正常人群的类似调查比较,发现司晋督民警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远高于社会正常人群.监狱民警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公安教育》2011,(6):F0003-F0003
<正>为切实提高民警心理训练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公安机关心理健康训练工作深入开展,浙江省公安厅于2011年4月18日至27日在浙江警察学院举办全省公安机关心理健康训练专题培训班。来自省、市、县三级公安心理健康训练教官和全省取得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证的民警共85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围绕"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紧贴实战、能力为先"的工作思路组织培训事项。在课程设置上,认真征求部分资深心理工作者的意见,依  相似文献   

19.
<正>已经形成的普遍共识是,警察职业具有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特点,各级公安机关对民警心理健康问题愈加重视,心理健康保护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硬件配置、课程开设、人员培养等方面均呈现专业化趋势。(1)目前,全国各地的民警心理服务机构陆续建立,如辽宁省公安厅成立了警察心理咨询训练中心,搭建了由外聘专家、兼职人员、基层业务骨干、信息员  相似文献   

20.
对668名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较强,既体现出对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主观评价较高,也表现出具有较强的心理弹性和更多地使用认知情绪调节的适应性策略。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而且心理健康者与不佳者在心理调适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者、使用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越多者,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增强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能有效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幸福的积极生活态度有助于心理健康。本研究中理性分析、积极关注两种策略对心理健康状况未能产生显著影响,对于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能力提升的训练需考虑该群体职业要求的特殊性,谨慎选择调适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