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亚国家独立以来,日本的中亚政策经历了起步、发展、深化三个阶段。由于中亚地区一直处于日本对外政策的边缘、日本与中亚国家发展关系受制于诸多客观因素、日本的中亚政策缺乏战略规划而将解决具体问题作为政策的核心目标等原因,其中亚政策整体收效不大,目前不会对华造成重大压力,但中国应通过深化与中亚国家的政治、经贸、安全、人文合作,削弱日本在中亚对华的牵制。  相似文献   

2.
高飞 《外交评论》2013,30(5):39-50
中亚在欧亚地缘政治中地位十分重要。冷战后,中美俄战略博弈在中亚体现得尤为突出。近年来,中美俄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设想。通过比较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俄罗斯的"欧亚联盟"和中国的"西进"战略,文章认为中美俄博弈从不同的方向将中亚与周边相连,将促成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互联互通。相比美俄,中国的"西进"依托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平台,具有独特的优势,只要政策运用得当,顺势而为、保持耐心,中国参与中亚博弈的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亚独特的地缘优势 ,丰富的能源和其它战略资源 ,使其成为大国争夺的目标 ,美国更是把中亚战略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中亚战略目标明确 ,就是配合两洋战略 ,更牢固地控制住欧亚大陆 ,争夺中亚的油气资源 ,削弱俄罗斯的影响以及遏制伊斯兰势力的扩张。但美国的中亚战略会受到俄罗斯的制约 ,“三股恶势力”也会对其中亚战略构成挑战。由于中亚邻近中国西部边疆 ,美在中亚渗透会对中国产生一定影响 ,使中国的地缘安全环境复杂化。  相似文献   

4.
《外交评论》2017,(3):77-108
中国是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形成过程中持久和最重要的"他者"。冷战结束后,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亚洲首次出现两强格局。在政治和知识精英主导下,日本分别建构了中国的"安全关切"、"安全威胁"和"敌人"意象,并通过"去中国化"和"污名化"中国,完成了自身海洋国家身份的建构,进而将其战略化为重要的国际博弈工具。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及其战略化,是日本对自身身份与道路的自主选择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符号化的国际政治斗争话语。随着中日海上力量的共同崛起及其战略的"海洋转向",中日海洋竞争将会加剧,也预示着中日海洋战略将会相互观照和塑造。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更是一项重大的对外交往战略工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有着几千年深厚的历史沉淀.自秦汉时期开始,就形成了与周边域外、海外国家交往的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国通往中亚、阿拉伯地区陆上丝绸之路.秦末徐福东渡朝鲜及日本,汉代中国商船远航东南亚及印度洋沿岸,则相继开辟了北方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而明代郑和下西洋,则让海上丝绸之路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作为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先行者与实践者,在新时期提出了将中亚地区建设成为"四位一体"核心油气合作区的战略部署。中亚地区的战略位置、中国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的现状和愿景、资源与市场的契合性,决定了中亚地区油气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中亚地区,油气合作要坚持"互利共赢、层次递进、市场导向"的合作原则。"资源、供应、效益、品牌"是中亚地区油气核心合作区的建设目标。要实现"四位一体",必须立足中亚地区油气合作现状和发展空间,进一步夯实资源基础,加强供应保障,提升质量效益,塑造品牌形象,最大化中石油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7.
论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位于亚欧两大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苏联解体、中亚五国独立以来,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发展经历了迅猛发展、受到严重挫折和重新崛起三个阶段。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迅速崛起有着极为复杂的背景和深层的原因,并对中亚各国乃至地区的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和中亚是唇齿相依的近邻,再加上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不能不受到泛伊斯兰主义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消除泛伊斯兰主义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中亚计划":美国摆脱全球困境的重要战略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光  张屹峰 《外交评论》2008,42(2):85-90
目前,美国在全球范围面临冷战结束后前所未有的战略困局."大中亚计划"能够从学者之见上升为官方的战略构想,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不仅适应了美国中亚政策调整的需要,而且有利于美国在全球摆脱困局."大中亚计划"以经济为重点,适应了中亚国家发展的需要,并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该计划的实施,美国会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在中亚的地位和影响,并策应其在中东乃至全球摆脱困境的努力.然而."大中亚计划"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障碍,不可能使美国成为中亚的主宰,更不足以破解美国面临的全球困局.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亚安全战略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战略资源和能源。已成为大国地缘政治竞赛战略区。作为中亚地区近邻的中国。应制定明确的中亚战略以维护自身安全。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战略选择上。一方面要体现合作求发展、合作求双赢的精神。以“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为指导。倡导新安全观。在中亚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保障和平、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另一方面结合国家利益的需要。以上海合作组织为战略依托。以能源合作为战略重点。平衡中亚各方势力,保持中亚地缘战略的灵活性。为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机遇,将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纳入国家"一带一路"的总体发展战略,积极实施常规与非常规、陆上与海上、中浅层与深层三个并重战略,在现有全球三大运营中心的基础上增加俄罗斯或中亚油气运营中心,积极推动由国家层面牵头构建双边和多边综合协调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日本2001年度<防卫白皮书>中有关中国军事力量的描述与评论表明,现今的日本已将中国看作事实上的防卫对象和对其构成"潜在"威胁的国家,中国在日本安全战略中地位上升.日本政府的这一动向,表明了日本对现今国际局势、东亚地区安全,特别是对中、日、俄等国国家力量消长变化的认识和因此进行的政策调整,突出反映了日本对华政策中的防范和制约内容,这对未来的中日关系将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美国成为东亚大国力量结构中的关键角色,在美、中、日三角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冷战后美国东亚大国战略的核心是如何平衡与中日两国的关系,其战略的嬗变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制约中日关系的外部因素。美国东亚大国战略由均势战略转向优势战略不仅破坏了地区力量均势,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中日两国间在安全、历史等问题上的分歧。中日关系的趋冷将对东亚的安全、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水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被一些国家视为一个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而中亚地区的水利资源利用问题,特别是共同利用过境河流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中亚区域稳定以及中亚各国实际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阐述了中亚地区水资源的基本现状及安全的重要性,对中亚水资源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了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亚各国在水资源合作问题上的可能性与合作方式,并对合作前景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做了展望。文章还在最后指出,加强中亚深层次合作研究以及对上海合作组织自身深化发展方面的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尤其是“9.11”事件发生以来,中亚地区对于世界各大国或相关地区强国的地缘和能源战略的重要性凸显。美国作为一超,在企图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逐渐认识到中亚地区的重要性并逐步调整其中亚战略,其成就令其他利益角逐者刮目相看。但是,美国在追求自己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诉求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和掣肘。中亚地区的未来不会取决于美国的一厢情愿,但是美国依然会将建立和加强中亚地区平衡作为自身在欧亚大陆综合性地缘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黄朝翰 《外交评论》2006,48(3):47-57
中国崛起不是孤立的,大部分东亚国家同样取得了骄人的经济业绩。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力倡建立FTA行为已经成了新世纪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虑及FDI的其他决定性因素,流向该地区的FDI之间大多不存在竞争关系,中国并没有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的FDI流入造成巨大影响。即使对那些具有潜在竞争性(即出口导向型)FDI而言,中国也能够刺激它们流向其他东盟国家,并同中国在该地区的生产网络形成互补。从地缘因素看,中国崛起以及日本经济复兴使人们重新燃起变21世纪为“太平洋世纪”的希望。中国在谋求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需要同邻国保持更为密切的经济共生关系,整个东亚地区也会从中国经济崛起中受益。  相似文献   

16.
中日是东亚大国,东亚共同体建设离不开中日的主动参与,而中日关系改善的最大希望又在于推动东亚地区合作。东亚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体制与前景,在根本上取决于中日合作的快慢与成败。以共建东亚共同体的意识构建中日关系的新基础,是中日关系走出历史阴影、携手走向未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亚洲地区秩序的转变与中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中英 《外交评论》2005,29(4):41-49
地区秩序是一个经常使用但却缺少定义的概念。本文探讨了亚洲地区秩序的现状和特征,特别强调以美国为中心的同盟体制和正在兴起的亚洲地区主义实践。快速发展的地区相互依存和发育中的各种亚洲地区安排以及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区域强国的崛起或者复兴,推动着亚洲地区秩序的历史性转变。一方面,美国在竭力强化亚洲地区的“中心—轮辐”体系,另一方面,迟到的亚洲地区整合和地区主义正在帮助塑造着地区主义为基础的地区秩序。从地区秩序转型的角度,亚洲目前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有三种基本的地区秩序选择:美国霸权秩序的强化、取代美国秩序的新强权秩序和地区主义为基础的亚洲秩序。明显地,未来导向的地区主义为基础的亚洲秩序符合所有亚洲各国的利益。地区主义为基础的秩序并不是为了挑战美国的主导性,而是为了使亚洲地区秩序更加合法、合理和正常。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以地区主义为基础制定其亚洲政策,将在亚洲地区秩序的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亚地区的毒品生产和交易活动日渐猖獗,毒品问题已成为中亚国家的主要威胁。严重的毒品问题是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它对中亚地区及其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毒品问题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有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日、韩—东盟自贸区的先后建立,东亚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9年日本前首相鸠山再度提议建立"东亚共同体",该建议引起了东亚各国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虽然东亚各国已认识到"东亚共同体"是未来东亚各国经济合作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东亚共同体的建立还面临诸多的政治和法律问题。这些问题表明"东亚共同体"的建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