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越:"第三条道路"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广兵 《桂海论丛》2001,17(2):29-31
"第三条道路",是近年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股政治思潮.它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在冷战之后,吸收了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兴起的新的发展变数,为摆脱传统的"老左"新右"派的理论困境,而进行大胆的理论反思和探索.从个人、家庭、社区,到政府、国家,"第三条道路"的设计者们超越"左"右",抓住了社会改革的关键要素,提出了全面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第三条道路"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全球化时代出现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哲学和社会思潮.冷战后两大意识形态对立格局的终结、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各国中间阶层的扩大以及欧美各国经济、社会问题的积重难返等是其产生的诱因."第三条道路"坚持社会公正,力求建立合作包容型的社会关系;主张建立新的经济秩序;主张重新定位国家,重建国家和政府;主张改革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3.
刘伟锋 《前沿》2007,(10):137-138
建立公民社会是"第三条道路"政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现状、"第三条道路"与中国公民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国公民社会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等方面。通过借鉴"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正确处理好公民社会与国家、公民社会与民主的关系,以便使我国的公民社会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政党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危机推出了"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尽管"第三条道路"不等同"中间路线",但其"超越左与右"理念可以借鉴用于分析台湾政治发展。"第三条道路"在台湾主要表现为:李登辉超越族群和省籍对立,提出"新台湾人"口号;陈水扁提出"新中间路线",借掩盖意识形态"独统"之争来赢得选举;马英九执政以来试图整合台湾社会蓝绿二元分化,实现蓝绿共主。展望未来,"中间路线"在选举政治的台湾仍有市场,但阻力重重。  相似文献   

5.
"第三条道路"是流行于欧美各国的改良主义治国方略,是资本主义政党为了缓和国内经济、社会矛盾而采取的实用主义发展模式.运用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从政党政治的角度深入分析"第三条道路"的成因、内容和实践效果,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走向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6.
西欧社会党选择的"第三条道路"作为对全球化问题的回应,在坚持传统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现的同时,吸收了新自由主义刺激经济增长、改革福利国家制度的有益经验,试图通过理论革新建立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之间新的平衡机制.这一选择使西方左翼政党在全球化时代获得了理论和实践上的短暂复兴,但并未赢得西方社会的长久热情.  相似文献   

7.
西方第三条道路思潮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主要是以青年政策为中介向青年传播的。这主要体现在提出与现时代社会青年相适应的政治行动思路;倡导与青年“新个人主义”相应的积极责任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唤起青年的政治热情;配套实施相关的就业、教育、经济和社会政策促进青年发展等方面。第三条道路向西方青年传播对我们的启示在于;需要重视并创新性地去巩固党执政的青年基础;需要有效地向当代中国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欧洲社会民主党自诞生以来,为了适应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多次对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调整.而作为"第三条道路"理论和实践重要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其进行改革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和资本主义变化的要求,构建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新模式,以便更好地调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本文就"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理念和改革措施等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9.
对于"第三条道路"的政策主张,我们既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借鉴其在国家与市场关系方面、公平与效率方面、阶层利益调和方面以及国际事务参与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也要看到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和措施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它虽然能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0.
"全盘西化"思潮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全球范围内现代化浪潮、西方中心主义思潮和西方的文化扩张均对其形成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作为一种极端化的激进主义思潮,"全盘西化"思潮在根本上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它至少在以下几对关系上是错误的一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上将二者决然对立,忽视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相承接的一面;二是在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问题上以偏概全,忽视了现代化模式和道路的多样性;三是在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上犯了绝对性的错误,没有看到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中国只能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但不能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13.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8.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讨高校文化时尚的内涵,着力挖掘高校文化时尚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正确引导从"文化时尚"到"时尚文化"的同构与传承,趋利避害地发挥高校时尚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波浪式”前进。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江泽民牢牢把握时代特征,提出“跨越式”发展。“波浪式”前进与“跨越式”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