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上一个最为基本的范畴,由于理论研究视野的局限和实用主义的误导,我国行政法学界相当一部分人曾一度对我国传统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提出了诸多质疑。从完善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和行政程序立法的视角来看,正确认识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至为关键。本文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具体行政行为内涵的演进出发,分析并探讨了学术界对具体行政行为概念界定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本文对具体行政行为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行政行为是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学和行政法的一个核心范畴,意义重大,但是直到今天,它的概念仍然是莫衷一是,它的内涵和外延依旧是众说纷纭.文章在梳理并分析国内外行政行为概念有关学说的基础上,尝试重新界定行政行为概念.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者们对行政事实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认识比较模糊,并且经常将其与其他相关的概念混淆。为使行政事实行为的内涵进一步明晰化,纠正人们关于行政事实行为的部分错误认识,文章拟将行政事实行为和行政法律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等相关的概念进行比较,以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行政协力是符合行政民主化、法治化的制度选择,已成为当今行政实践重要的行政手段和行为形式。准确界定行政协力概念是行政协力制度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行政协力的内涵、特征、分类也是讨论行政协力概念不可缺少的要素,而行政协力与行政协助、行政参与人协助(力)义务、社会协助、行政委托等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有必要在辨析中明确行政协力的内涵和外延。正确解读行政协力的法律性质问题,对于把握行政协力的本质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行政行为之公定力是传统行政法学上的一个基础性概念,曾为维护行政秩序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维系其在行政法上基础性地位的理论基础发生了动摇。所以,行政行为之公定力作为历史性概念应逐步退出行政行为的效力领域。  相似文献   

6.
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的核心概念,但其范围在学理上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行政行为”替代“具体行政行为”成为新行政诉讼法的核心概念,但行政诉讼法没有对行政行为作出界定.确定行政行为的范围应当回应保障公民诉权的修法目的,最大限度接近对公民权利的司法无遗漏保护,将实践中影响公民权益的行政权力运行形态尽可能纳入行政行为概念之中.行政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受案范围逐项列举的情形,事实行为、重大行政决策行为、规范性文件也包括在内.规范行政权的基本法——行政程序法是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重要法律依据,我国应尽快制定行政程序法,建构行政行为基本原则、行政合同法律制度和行政行为效力制度等,解决法院因行政程序法缺失面临的法律适用困境.  相似文献   

7.
在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过程中,不确定法律概念是划分司法权与行政权边界的重要标准。本文从与行政裁量的比较出发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以德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脉络为框架描绘了不确定法律概念从萌芽、确立及发展的路径,最后探讨了司法权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审查强度,着重论述了判断余地理论的理论依据、适用空间和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出现了各类性质较为模糊的"灰色化行政不作为",不完全作为行政行为就是典型之一,它导致传统行政不作为理论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认定。因此,研究不完全作为行政行为的概念、构成要件、理论依据等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对行政行为概念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行为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通用的观点是行政行为是公法行为、法律行为,不包括私法行为、准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这种行政行为不符合"词的通常用法",导致某些公权力行为地位不明,与我国的现行司法实践相悖,与WTO规则相冲突,有悖于行政法治,有必要对我国的行政行为概念进行反思.根据世界行政法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司法实践的需要,我国的行政行为应该是行政权的运用与不运用的所有行为,其中对行政权要从命令到服务、从事实到意思、到效果等多方位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法对行政纠错行为所作的规定较为原则,本文从行政纠错行为的内涵、方式、特征、利弊、限制、诉讼救济等角度对行政纠错行为予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行政服务中心是目前我国行政许可模式的重要形式。然而,现行的行政许可中心模式至多只能说是“善政”,改善的是行政许可的组织程式与运作方式,缺乏政府与社会、公民的良性互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现行行政审批体制与市场经济和民主进程的矛盾。应该充分借鉴“公共服务多元化”的理论精髓,结合我国实际,使行政许可服务由成立行政许可中心的“善政”模式转变为还政于民、还政于社会的“善治”模式。  相似文献   

12.
行政垄断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对其进行治理根除,已经迫在眉睫.行政垄断存在双重违法性,其本质特征是行政权的膨胀和对私权的干预.行政垄断规制悖论的产生,理论根源在于经济法、行政法部门法划分理论上的内在冲突以及由此造成的法律调整范围上的重叠.因此在对行政垄断进行规制时要坚持法律规制为主,系统监督和党纪监督辅助结合、反垄断法与行政法互相配合以及坚持结构、行为与结果认定行政垄断三原则,在具体的法律规制中通过调整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范围的界定、调整行政诉讼法和宪法时抽象行政垄断行为的规制以及建立行政垄断的责任制度来逐步根除行政垄断,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行政合同是在近现代民主思想的影响下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柔性的行政管理方式,它是权力因素和契约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行政合同中所体现的权力和契约的双重性造成了对其传统认识上的价值悖论,但是这两种价值并非根本对立冲突,而是可以互补相融的,形成一定悖论程度中的释然。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抽象行政行为的逐渐增多,违法抽象行政行为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害的现象已日趋严重,但由于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相对人不得起诉抽象行政行为,使得相对人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针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屡屡被诉和司法监督的乏力形成的鲜明对比,应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这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行政争议作为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概念,是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根本不同之处,如何界定与判定行政争议则是行政诉讼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行政争议是行政主体在行使公权力过程中与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依据公法可以解决的争议.判断某一争议是否为行政争议,应当把握主体、公权力、权利义务的特殊性、公共利益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行政道德失范是产生腐败的内在因素,具体表现在行政体制自身的“组织道德”失范和行政角色冲突下部分行政主体道德失范两个方面。因此,克服行政道德失范,需要从完善行政体制与改善公务员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行政奖励是我国现代法制观念下的一种新型行政行为,而行政奖励的客体是行政奖励的基本法律范畴和前提条件,我国目前的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尚不能阐明其实质性内容,对行政奖励的客体进行立法上和理论上的系统研究,从而科学界定行政奖励的客体,便于政府行政部门科学行政,并针对不同类型受奖行为的特性实施有效的奖励。  相似文献   

18.
随着法治进程的深入,依法行政越来越被各级行政机关所重视,依法定的、公正的程序实施行政行为更是各级政府所不可违背的。在这种背景下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有关部门也已在起草之中。而作为统领一部法律的基本原则,对于该法的制定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这部未来的《行政程序法》中,应如何确定其基本原则,哪一些又应成为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各自的内容又将是什么,这些都将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台湾“行政程序法”于1999年2月3日公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依据台湾“行政程序法”第l条规定:“为使行政行为遵循公正、公开与民主之程序,确保依法行政之原则,以保障人民权益,提高行政效能,增进人民对行政之信赖,特制定本法”。台湾“行政程序法”之内容分为“总则”、“行政处分”、“行政契约”、“法规命令及行政规则”、“行政计画”、“行政指导”、“陈情”与“附则”等八章,共175条。自1999年2月3日公布至今,除于2000年12月27日及2001年6月20日两度修正公布第174条之1有关职权命令失效日期之规定,2005年12月28日配合政府资讯公开法之公布施行删除第44条、第45条之规定外,其余条文均未变动。台湾“行政程序法”实施之成效,包括强化民权保障、深化民主原则、贯彻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增进人民对行政之信赖、行政法总论之法典化等。晚近,大陆倡议制定行政程序法之呼声不断。本文拟略述台湾“行政程序法”之立法沿革、主要内容、实施成效、所遏问题,期能为大陆行政程序法起草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前理论和立法所使用的行政处分概念比较混乱,需要加以澄清和规范.行政处分的当事人应当限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处分与政纪处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行政处分必须以违法行政为前提,是违法行政所导致的一种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