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国防部2010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的军事与安全发展》年度报告是在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中美关系发展出现困难以及受美国国内政治深度影响的背景下发布的。“报告”在关注中国军力发展的同时,也强调了中美军事交流的重要性。“报告”中虽然包含有明显的“中国威胁论”成分,但美国对华战略的基调并未发生重大转变。“报告”延续了此前“中国军力报告”的主流风格,总体上缺乏新意,但就其出台的背景和权威性而言,仍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几种主要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几种主要力量张中义美国政府和国会是对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处于制定对华政策的内层。但是,随着中美关系的拓展和加深,关心及参与制定美国对华政策者越来越多。这些参与者主要有:利益集团、新闻媒介、中国问题专家及一些研究机构、公众舆论。最终出...  相似文献   

3.
肖晞 《东北亚论坛》2006,15(6):62-66
2006年2月6日出台的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首次称中国是“最具有与美国进行军事竞争潜力”的新兴大国,并指责中国正常的国防建设,称中国对安全事务采取了“遮掩的态度”,“中国军力扩张的速度和范围已使区域军力面临失衡的危险。”五角大楼对中国的这种战略定位,折射出中美冲突的实质,即美国作为霸权护持国,采取一切有效手段防卫“挑战者”,从而引发的竞争、矛盾和斗争。由于中国和平发展的既定战略是明确的,在这一变量确定的情况下,未来中美冲突的发展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5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提名退役海军中将麦克尔·麦康奈尔(Michael McCormell)接替内格罗蓬特担任美国第二任国家情报总监,2月20日麦康奈尔宣誓就职。自上任一年多来,麦康奈尔锐意进取,推动改革,进一步整合美国情报界,在政府决策圈中的影响力日增。2008年2月27日,在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年度《中国军力评估报告》之前,作为美国情报界“沙皇”的麦康奈尔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对中国军力发展状况发表意见,认为中国现在发展军力的步骤,是任何正常国家都会采取的正常行为。  相似文献   

5.
最近出台的美国防部《中国军力报告》对当前美国朝野掀起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它对中国的诋毁在美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不会改变中美关系的总体框架。中美在加强双方战略互信方面有多方面工作可做。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美国对华政策历来是随着其自身实力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从来没有象冷战结束后这样摇摆不定,变化莫测。如果说冷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也非常稳定和明确的话,那么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则变得很不稳定了。美国趁1989年...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防部于3月25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军力报告》(Military Power Repor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9,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的首份中国军力报告,其出台有着深刻的国际和美国国内政治背景。首先,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呼吁加强合作,共度时艰,尤其是4月伦敦G20金融峰会召开在即,协调中美两大经济体的立场对于解决当前金融危机具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治中的党派因素对美国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影响,这也明显反映在对华政策中。民主、共和两党在外交上不同的政策倾向,是它们在对华政策上有所区别的根本原因,而多年来美国国内的对华政策辩论,也主要以党派斗争的形式存在。奥巴马的对华政策既有党派倾向因素,也反映出当前美国国内的共识。美国大选将近,正确理解美国对华政策中党派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准确把握未来可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克林顿政府初期处于对华政策的十字路口。冷战结束,美国全面调整对外政策,把经济放到对外战略的首位,知识产权问题凸现。而对华政策背离这一主旨,把人权作为首要目标,并与最惠国待遇问题挂钩。这种矛盾决定其必然改弦更张。以经贸为立足点的接触政策的确立,使知识产权问题再次回到中美关系的中心,美国经历了对华政策的一次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10.
论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总统克林顿执政的四年里,中美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发展的道路相当坎坷。美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美面临的挑战、特别是根据美对中国的看法.从维护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几度调整对华政策。美对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美力图通过制定和实施“全面接触”政策。以维持中整关系的基本稳定;同时美也将中国定为需要认真加以防范的对象。目前这种接触和遏制手法交替并用的对华政策已大体趋于明朗,并为美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Strategic Reassurance" and the Future of China-U.S. Rel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rategic reassurance," a new concept in Obama's China policy, should be fostered bilaterally by dialogue designed to highlight and reinforce the areas of common interests while addressing the sources of mistrust directly. Yet in practice it seems that U.S. strategic reassurance has contrasted all China's core interest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must recognize their different social systems and asymmetrical national strength in seeking to realize strategic stability. Crisis control requires sophisticated management of both side, especially on sensitive issues like weapons sales, the Dalai Lam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对东南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高调"重返",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在东南亚存在的举措。2013年连任后,他将在未来4年继续把东南亚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着力点。同时,奥巴马政府意识到其东南亚政策也需要进行"再平衡",应放缓军事"重返"脚步,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全方位投入,均衡化、长期化地推进东南亚外交。国内财政限制、中东等地区外交挑战和外交人员人事变动等因素会对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东南亚外交有所制约,但其未来政策走向仍将对中国周边外交和中美关系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13.
On February 27, 2006, Chen Shuibian announced his decision to cease the operation of the "National Unification Council (NUC)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ts guidelines," which further increased the risk of "Taiwan independence." Chen's campaign for "Taiwan independence," which in essence was an attempt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us gravely damaging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The next day,the White House and U. S. State Department made a separate response. On the one hand, they argued that Chen didn't change the status quo as he only "freezed" instead of "abolishing" the "NUC"and its guideline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urged the leaders of mainland China and the Taiwan authorities to go back to the negotiation table. ① Such understatement and seeming evenhandedness by the U.S. shows its acquiescence to the reality of Chen's abolition of the"NUC," and its limited ability to control Chen's activities for "Taiwan independence." In the coming two years, Washington's current Taiwan policy will hardly continue to work, as Chen will steadily promote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legal independence." The U. S. must make an option between allowing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forces to impinge on its "one-China policy' and clearly suppressing the movement for "Taiwan independence."  相似文献   

14.
奥巴马以倡导“新政”当选美国总统。美国长期奉行的经济自由主义政策将会终结;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将会被多边主义取代。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政策可能会在经贸、汇率、环境、知识产权以及人权等问题上给中国造成压力;多边主义外交将增加中美磋商与合作的机会。奥巴马“新政”下的中美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将会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开始显露坍缩征兆。然而,美国仍然保持着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其内政外交政策选择一直具有全球性影响。特朗普政府实施的"美国优先"政策对全球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特别是对华发动极限施压性的"贸易战"和战略竞争,使中美关系发生严重倒退。特朗普政府随心所欲、极端强硬的执政风格,不仅招致很多国家的激烈批判和反对,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巨大争议。美国大选已经落下帷幕,尽管现任总统特朗普仍然没有承认和接受败选事实,但美国政府更迭已经无可逆转。新一届美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我们将如何应对美国因政府更迭而发生的政策调整?为加强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前瞻研究,2020年11月5日,本刊编辑部联合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东北亚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美国研究所等单位召开了"美国大选后的世界格局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10位专家做了会议发言。本刊选择其中3篇和另外1篇投稿摘要刊发,希望能够促进对美国新一届政府内政外交政策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与中美关系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美国政治步入“奥巴马时代”。本质上属于自由主义的奥巴马具有“现实的理想主义”外交理念,在确保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前提下,他会在安全、经济、民主以及全球性问题等对外政策领域有所调整。奥巴马对华政策的延续性将大于变革性,有理由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The U.S. is the largest country outside of the region to involve itself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U.S. policy on this issue is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containing China's rise and this will continue to be the case in the near future. Meanwhile, the U.S. has proposed a new multi-lateral security mechanism, incorporating itself,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is article will put forward some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above issues.  相似文献   

18.
以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其从历史分析与理论论证的角度为美国的东北亚政策提出了"离岸平衡手"的解读与构想。然而朝核危机爆发后,美国的东北亚政策正朝着建立多边安全机制的方向发展,进攻性现实主义提出的"中国威胁论"也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19.
When does America's "aggressively unilateral" trade policy work best to open overseas markets? This paper revisits the determinants and effectiveness of Section 301 of U.S. trade law and develops a modified two-level game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domestic interests and institutions support the use of aggressive negotiation tactics. It argues that a system-level variable, the structure of trade, systematically affects threat effectiveness by influencing both the level of unity among domestic interest groups and the degree of divided government in the sender of threats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s sanction threats will enjoy more unified domestic support and hence be more credible when the dispute involves a country having a competitive trade relationship with the U.S. (such as Japan, Canad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rather than one having a complementary trade relationship with the U.S. (such as China, India, and Brazil). Statistical tests based on the universe of Section 301 cases concluded between 1975 and 1995 yield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is contention.  相似文献   

20.
试析2008年大选后的美国对外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总统大选在即,从候选人当前辩论的焦点看,两党政策主张既有一定差别,也有趋同迹象。从外交方面看,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将会进一步收敛,对外(特别是同盟国)协商与合作将会得到加强。美国对华政策取决于其国家利益的需要,中美关系发展的内在动力将会主导双边关系的发展,不会因美国总统的更迭而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