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梁启超宪草”与民国初期宪政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秀清 《现代法学》2001,23(6):21-34
本文对“梁启超宪草”的主要内容作了具体的分析 ,并同时阐述了民国初期中国宪政实践中移植西方宪政模式的艰难与反复。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联合抵制五五宪草,在随后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了十二原则,并据此草拟了政协宪草。经过张君劢、孙科等人的努力,1946年最后通过的"宪法"基本上与政协宪草一致。与五五宪草相较,这部"宪法"从文本上讲是较佳的,可国民党政府非法地将其匆匆通过只是为了粉饰太平,这也预示了这部"宪法"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3.
张群 《法治研究》2010,(10):59-65
在民国宪法史上,对住房问题有较多讨论并多次进行住房权入宪的立法尝试,但均未得到妥善解决。其中,训政约法明确规定了房租管制条款,但未能实施;“五五宪草”和制宪国大时期均有住房保障条款的提案,但未被采纳;有学者提出1947年宪法中含有“住者有其屋”的条款,但未成为通说。这既和民国时期对住房问题的偏颇认识有关,也因为住房权入宪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应该慎之又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汪荣宝在清末《大清新刑律》制定过程中,力主废除纲常礼教条款的《暂行章程》,但民初起草《天坛宪草》时,却是“孔教入宪”的积极倡导者。他支持孔教为国教,批评《临时约法》的信教自由条款,并使得孔子之道写入了《天坛宪草》的教育条款之中。在清末民初这一转折的背后,折射出一个儒家宪政保守主义者内在之善变和其时代的智识话语与意蒂牢结之变。  相似文献   

5.
论人民法院的司宪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日开  贺晟 《法学》2004,(2):11-19
法院的司宪义务奠基于权力所有者———人民对法院的角色期待以及人民通过宪法表达的对民主、公正和秩序的价值追求。“司宪”是“司法”的必经阶段 ,人民法院不“司宪”将不能正确“司法”。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人民法院的司宪职权 ,法院也无任何理由可以自卸其司宪义务。在现行宪政体制下 ,人民法院履行其司宪义务的途径是 :立即让宪法进入已有的诉讼和尽快建立宪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宪政观念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大学生的宪政观念应怎样培养 ?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在法律系二年级大学生中组织了一场关于“良性违宪”问题的辩论和讨论。通过讨论 ,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关于宪政的某些观念和观点。讨论中大学生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主要有 :“良性违宪”的“宪”指的是什么 ?“良性违宪”的主体是谁 ?“良性”与“恶性”的界线是什么 ?应怎样评价“良性违宪”的实际效果 ?应怎样看待宪法与改革的关系 ?等等。同时 ,大学生们还分析了“良性违宪”在我国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加强和保障宪法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2006,(6):1-1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五五”普法的序幕徐徐拉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五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最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联合召开了第六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为推动“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作了总动员。实施“五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民初私拟宪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新华  刘鄂 《中外法学》2007,(3):318-338
<正> 清末民国时期,我国官方宪法以及宪草面世者数以十计,其中每一部宪法的出台都会引起世人关注。时至今日,这些宪法仍为学界关注之焦点,研究成果颇多。然就在官方宪法得到高度关注的同时,清末民国时另一制宪成果却久为世人所忽视,这就是私拟宪法草案(简称私拟宪草)。据不完全统计,清末以至民国,私拟宪草至少有上百份之多。这百余部私拟宪草分别出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2008,(12):F0003-F0003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2009年是“五五”普法规划实施的第四个年头,在新的形势下,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在推动“五五”普法中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探讨“五五”普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推动“五五”普法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鼓励、引导司法行政系统广大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调研、认真探索推进“五五”普法深入发展的新思路,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服务科学发展,并推出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中国司法杂志和司法部法制宣传司联合举办“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服务科学发展”专栏征文活动。征文主题: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服务科学发展征文选题: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相似文献   

10.
任海深 《江淮法治》2009,(11):12-14
为贯彻落实国家2006年至2010年“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推进我省“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安徽省“十一五”期间依法治省工作纲要的实施,2006年6月29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听取和审议《关于全省“四五”法制宣传工作情况和“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费春 《现代法学》2001,(1):99-101
《鄂州临时约法》是民国时期湖北军政府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近代民权宪法草案 ,它的人民立宪思想、民主立宪程序和突出的人权法案内容 ,为中国近代立宪主义树立了一个样板 ,在中国宪政史上居于开创性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很有必要根据 1999年以来在实践中取得的重要新经验和新认识对现行宪法做如下修改 :在序言中增加两个方面的内容 ;修改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一百二十六等条款和第三章第七节 ;新设第三十五、第四十、第五十一、第三十七、第一百二十三等五个副条。有必要采用国外通行的修宪技术并公布一个宪法的正式文本。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建立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缺陷表现在宪法监督缺乏专门性、连续性、可操作性及准确性。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以及宪法本身缺乏亲和力等诸多因素。为此,应设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制定相关宪法监督的法律,建立和完善宪法监督保障体制与违宪制裁措施,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制定与现有国情相适应的违宪审查制度,以完善中国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别具一格的加拿大宪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殖民者的统治到加拿大的主权独立 ,短短几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造就了一部风格独具的宪法。英国和法国殖民者不仅在这片北美土地上留下统治的痕迹 ,也给加拿大宪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本文试图分析加拿大宪法的特点、历史演进 ,并将它与其他国家的宪法进行比较。加拿大宪法既是成文宪法 ,又具有不成文宪法的要素 ;既是相对柔性的宪法 ,又具有刚性的特色 ;既强调君主立宪 ,又体现了主权在民。  相似文献   

15.
文本意义上,党章与宪法分属不同规范体系,党章为全体党员的根本章程而宪法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大法。调整党员内部关系是党章的本分,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宪法的本分。政治意义上,党章与宪法密不可分,二者的关系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人民主权理论是党章与宪法的政治契合,党章总纲与宪法序言是党章与宪法的文本契合。党章与宪法的契合途径表现为:党的活动必须立于宪法框架内;宪法的制订与修改须体现党章蕴含的政治价值与理念。  相似文献   

16.
论宪法效力的终极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中 《政法论丛》2011,(2):79-85
在法律的效力链条中,宪法常常被置于效力的终端。但是,宪法本身的效力依据,却是一个值得追问的终极性问题。宪法序言,就是宪法效力的终极依据。中国宪法序言是通过"历史"向宪法提供了终极性的效力依据或正当性依据。相比之下,美国宪法序言是通过"契约"向美国宪法提供了终极性的效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振国 《现代法学》2003,25(1):145-150
张君劢起草的《国事会议宪法草案》和《政治协商会议宪法草案》有关中央政制都采用了新内阁制设计,两部宪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后者还被国民党政府采用为1947年宪法的底本,本文就是对这两部宪草设计的中央政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宪法解释对象是宪法解释的首要问题。宪法理论界至今存在宪法说、宪法条文说、宪法规范说、宪法文本说四种关于宪法解释的学说,都难免有模糊不清的缺点。笔者从宪法渊源的角度展开分析,首先从一般意义上分析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是否可以作为宪法解释对象,然后着眼于中国宪法文化的特点分析中国宪法解释对象的特殊性。通过区分宪法解释学和解释实践上的宪法解释对象,从而限定宪法解释对象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违宪审查机构的性质和地位——以宪法的性质为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宪审查机构的设置取决于对其性质和地位的理解。要正确把握违宪审查机构的性质和地位,必须以对宪法的理解为根据。我们认为,宪法不是法律,它既是高级法,又是社会契约,而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将宪法推演为程序法则。因此,作为保证宪法实施的机构,违宪审查机构具有超国家、超法律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论重视和加强宪法的程序性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宪法司法化"不应仅仅指宪法司法适用的整个状态和过程,它还应包括强调宪法应该像司法过程那样做到程式化,像司法活动那样重视其程序性问题这样一层重要涵义.重视和加强宪法的程序性建设以实现宪法的程式化,乃是深化我国宪政建设中的又一紧迫而严峻的重大课题,这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构建和创新.在这方面,行政行为司法化所促成的行政程序建设的成果及其不断深入推进,实际上已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