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德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具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较高层次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等素质的人才 ,使受教育者按社会发展需要完成社会化 ;高校德育的本质决定了其在高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 ;要确立德育的首要地位 ,必须正确认识德育与“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和“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等提法的关系 ,还要正确认识德育与诸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网络德育的主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一对关系范畴。网络德育是德育的一种形式,网络则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载体。与现实德育相比,网络德育在教育方式、过程、资源、信息传输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特征,在此基础上,网络德育给予主客体相对平等的对话与交往空间,使得二者自身及其存在形态、相互关系等产生了新的特点,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德育主客体的存在及其关系。同时,应该认识到,网络德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逻辑与实现,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网络情境和网络实践。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学者关于现代德育与后现代德育主张的矛盾冲突之中,阐明我国德育的走向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要处理好传统德育和现代德育的关系,批评和继承的关系,我国德育和西方德育的关系,现代德育和后现代德育的关系,沿袭现代性的精神理念并根据自己的文化渊源塑造一种不同的现代性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影响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正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生态保护,教育为本;生态教育,德育先行。依靠道德力量,重建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秩序,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是时代赋予德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对传统德育进行分析与反思 ,充分了解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 ,加强两个主体的互动 ,尤其是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促进德育整体优化 ,有利于更好地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最终实现中国德育现代化、现代德育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从少儿亚道德现象反思德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年儿童中出现偏离社会主流道德的亚道德现象,有社会、教育和少年儿童自身的原因.从教育方面看,主要由于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有距离,德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有距离,德育评价偏差等因素.要使德育更有实效,一要改变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二要充实、创新教材;三要让德育目标真正有效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什么是教师的爱、学生需要爱、教师怎样爱三个方面,阐述了作为德育教师的爱与教书育人的关系,教师的爱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教师的崇高美德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加强主体性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主体性德育的教育过程"知、情、意、行"四个微观视角出发研究主体性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以知育情,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以情动人;以意促行,以行强意;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相似文献   

9.
德育系统本身是决定未成年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未成年人德育系统是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和德育评价六个要素系统与幼儿德育、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包括中职和中师德育)三个层次系统构成的统一的整体。 目前,未成年人德育的实效性不是很强,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未成年人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德育系统本身的原因,也与德育系统所处的环境有关。本文拟从德育系统本身的角度,以未成年人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管理、评价为主线,结合幼儿德育、小学德育和中学德育对未成年人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试作  相似文献   

10.
教育心理学对德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提升当前高校德育教学效果要做到:激发学习主体的潜能,改革德育教学内容,为迁移而学,遵循动机与学习的辨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素质,丰富德育教师教学技巧,重视隐性课程作用,塑造教师健全人格,结合德育内容改革,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结合大学生认知特点,丰富教师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11.
和谐相邻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其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青少年德育对相邻关系的关注是欠缺的。从相邻关系的法律性和道德性的角度而言,青少年德育应当重视相邻关系教育,加强青少年在相邻关系中的容忍、信任和道德两难教育,建议现行中小学德育教科书中充实相邻关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德育观是教育观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树立与时代性质、德育目标等相适应的新德育观,即以人为本的主体一发展性德育观;连结生活世界的生活德育观;面向整个社会的终身德育观;经及充分满足人的复杂性的综合德育观。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的德育观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德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德育的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德育的内容要体现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德育的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德育工作者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成熟及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战略构想的提出,给我们思考德育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立足培养和谐健康的人,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使命.和谐健康的人拥有三重和谐关系,即自我的和谐、社会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为实现这三重和谐关系,需要学校教育实践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大力实践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主动构建主流价值体系等,造就和谐健康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当前德育提出新挑战。高校作为德育的主场域,必将"立德树人"理念贯彻到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完善德育发展新机制。亲和力是人际交往关系中的推动力量,是个体被接受和亲近程度的衡量标准。提升高校德育亲和力是增强高校德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提升高校德育亲和力,首先要分析德育自身影响力、德育工作者与德育对象的互动关系以及德育外在环境影响等问题,从现实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正确方向,提高德育工作者亲和力,丰富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从而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道德现状反映出当前德育教育效果不容乐观,德育智慧内容的缺失是使德育失去魅力,影响德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面对当前德育现状,迫切需要德育智慧内容的回归。应从主体性、情感性和实践性智慧三个方面,深入理解德育智慧的涵义,深究其缺失的根本原因,最终从德育环境、德育目的和德育教育主体的教育手段等三个方面探索德育智慧内容的有效补救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对素质教育的迫切呼唤,是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基础学校的公民意识教育与德育工作可从三个方面整合:与德育课程整合、与德育常规整合、与德育实践整合,从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8.
隐性德育的作用机制是潜移默化的,更能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因此对警察院校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警察院校隐性德育可以通过三个层面来实施:一是挖掘教材中的隐性德育因素;二是教学活动中渗透隐性德育;三是发挥校园文化中的隐性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校隐性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高校隐性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从两个方面即高校隐性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和高校隐性德育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田芳  刘海英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0):161-161,173
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良好的校园文化,可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职业学院精神和职业文化氛围,对德育工作有较大促进作用。准确把握校园文化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是发掘和强化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