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液化石油气与煤气中毒鉴定的异同。方法 将实验小白鼠、SD大鼠及家兔分别经液化石油气和煤气染毒,测定中毒后血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HbCO%)及丙烷。结果 煤气中毒家兔体内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达及49.95%;煤气中毒死亡小白鼠及大鼠体内HbCO%大于60%;液化石油气中毒死亡的家兔、小白鼠及大鼠血中检出丙烷,而体内HbCO%与正常的家兔、小白鼠及大鼠体内HbCO%无明显差异。结论 煤气中毒可通过测定其体内HbCO%进行鉴定;液化石油气中毒后体内HbCO%未见明显升高,可通过测定血中丙烷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近年来有关血液样品中碳氧血红蛋白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资料,发现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稳定性受到盛放容器、保存温度、容器顶部空气体积、初始HbCO饱和度及防腐剂的添加与否的影响,其中保存温度、容器顶部空气体积及初始HbCO饱和度则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检验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越来越多地应用仪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中紫外光谱法由于简单、方便,应用较普遍。但该法需要对所得到的紫外光谱图进行手工测量计算,常常产生较大的误差。本文采用Matlab软件,根据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的计算方法编写了一个程序,消除了这种人为的误差,并实现了测量过程的自动化,且计算快速、简便。Mat-lab软件计算功能强大,提供了一种演算纸方式的编程语言,已成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的基本技能[1,2],但在法庭物证科学中的应用还很少,现报道如下。1一氧化碳中毒血紫外吸收光谱图取0.2ml检血,加适量的蒸馏水稀…  相似文献   

4.
甲醛对一氧化碳中毒血检验干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an YY  Liao LC  Yang L 《法医学杂志》2004,20(1):23-25
目的探讨甲醛对一氧化碳中毒血的检测是否产生干扰,提高一氧化碳中毒鉴定的可靠性。方法采用常用的血中一氧化碳或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的检测方法对未加甲醛和加甲醛的血样分别进行实验研究。结果甲醛对加热法、氢氧化钠法、氯化钯法、分光光度法等检测方法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结论经福尔马林灌注或固定的检材不宜用于一氧化碳中毒血检测,否则可能导致错误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5.
作者通过导数光谱法与吸收光谱法的对比实验,归纳出导数光谱法不但具有吸收光谱法的一般优点,还具有以下特点;(1)高分辨率和灵敏度;(2)定性准确;(3)能精确测定λmax和“肩”峰的波长;(4)能消除背景干扰;(5)能分析混和样品。  相似文献   

6.
95例尸体血中HbCO%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简称HbCO%,下同)含量是判断一氧化碳中毒,推断火灾中尸体生前状态的依据。本文证明:血中HbCO%与其年龄、性别及不同情况下CO中毒有关。一氧化碳中毒的尸体含量较高(平均大于60%);火灾事故中遇难的尸体含量中等(平均在30~50%);而被杀后投入火场或服毒后自焚则较低(平均小于20%)。  相似文献   

7.
导数分光光度法(简称导数光谱法),是由French于1955年首先提出来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防疫、环境、地质、司法等各个领域,本文就紫外/可见导数光谱法在原理和应用上作简单的介绍。 1 导数紫外光谱原理 1.1定量分析原理 导数紫外光谱获得方法有3种,即光学法、电子学法、数值微分法,目前多采用微机控制的数值微分法。1979年,HP公司首先研制了二级管陈列分光光度计,该技  相似文献   

8.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测定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血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HbCO%)测定的影响因素,为其结果评定和所需样品保存条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三种分光光度法,测定30d内不同条件下保存的CO阳性血的HbCO%的变化。结果 还原双波长法、双波长法测定结果比较稳定,单波长法抗干扰能力较差;尸检所取血样的保存条件包括温度、保存时间及与空气接触程度对HbCO%的测定均有影响,其中温度影响较为显著。结论 利用还原双波长法与双波长法,并结合光谱扫描观察峰形变化可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30d内4℃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血样接触少量空气不影响其HbCO%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对CO中毒死亡案件的判定,主要是依据血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但在实际案例中,会遇到血COHb浓度低于致死浓度的情况,从而对CO中毒死亡的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通过分析49例CO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7种一氧化碳中毒血样分光光度含量测定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方法用空白血添加一氧化碳配制不同浓度的样品,采用双波长法、还原法(3种)、切线法和导数光谱法(2种)进行检测,对各种方法线性范围、重现性和操作中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考察,并用实际案件检材验证和比较。结果还原法一在30%~70%、还原法三在20%~100%,其他方法在20%~7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样本浓度超过或低于50%,采用切线法有一定误差;导数法及还原法三因需要制备CO饱和样本,操作略微繁琐,但导数光谱法计算结果准确性好。结论几种方法均可用于一氧化碳中毒血的检测,实验结果可为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正含碳物质燃烧不全会产生CO,其引起的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每年因CO中毒而死亡者居各种外中毒死亡之首。CO中毒死亡的法医学检验,依据现场勘查和尸体表面及解剖所特有的尸体现象外,不难判明其死因。但在法医实践中也会遇到尸体中毒征象不明显、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低、甚至为阴性结果的案例,该类案件需要引起法医鉴定人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打印文件的油墨进行了字迹扩散法和光谱检验的研究。结果扩散法能区分色带的类别,可见光谱法能粗分色带的牌号,一阶导数光谱法能细分色带的牌号。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实用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在法医学尸体检验中常需要采集死者血液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如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Hb CO)饱和度的测定、乙醇、毒品、毒物、DNA检测、个体识别等],尸体解剖过程中可以采集心脏或血管内血液,但实践中部分案件需要在尸表检验过程中通过体表定位取血,这就要求法医工作人员掌握多种体表穿刺或微创下尸体血液抽取的方法。笔者认为,不论哪种方法,穿刺点定位是否精准是取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紫外光谱法和一阶导数光谱法对不同树种及同种树不同产地的阔叶木木屑的浸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同树种不同产地阔叶木木屑浸提物的紫外光谱图中。吸收峰的峰数、峰形有一定的差异:一阶导数光谱图中。正、负峰的峰数、峰位、峰形及振幅值的比值差异显著.据此可对阔叶木木屑进行种类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并不少见,尤其在北方地区的冬季较多见。此类死亡的法医学检验除了依据现场勘查和死者的体表及解剖所特有的尸体现象外,定性主要依据死者心脏血中检出碳氧血红蛋白(COHb)。对于新鲜死亡的尸体在死者的心脏中提取血液较容易,而对于高度腐败尸体由于腐败造成大量的腐败气体使心血管内压力增高腐败血液渗出心血管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导数光谱法,对蓝色油墨中酞菁蓝等4种主要颜料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法可排除纸张本底干扰,直接测定颜料含量,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测定水样中的敌草快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敌草快。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水样中的敌草快,在0.1~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2.6%。二阶导数光谱法在0.1~10μg/mL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29%。结论该两种方法快速、简单、灵敏,适用于环境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一阶导数光谱法直接测定血中一氧化碳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直接测定血中一氧化碳含量,线性范围10%~90%。该法无须添加还原剂,操作简便、快速,且稳定性好,不仅适于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尸体的检验,而且适于一氧化碳中毒较轻患者的检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快速、去除杂质能力强、提取率高的硅藻土提取血、尿、肝中巴比妥类药物的方法。方法尿液不经稀释、血液经稀释过硅藻土柱,乙醚洗脱;肝匀浆用6%高氯酸沉淀蛋白,上清液过硅藻土柱,二氯甲烷洗脱药物。洗脱液挥干用0.45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将溶液等分为两份,分别用等量的0.45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0.6mol/L硼酸-氯化钾溶液稀释,得到pH10和pH14水溶液,以pH10溶液为参比,测定pH14溶液的紫外二阶导数光谱进行药物检测。结果该法提取率血98.6%~100.3%,尿99.7%~103.2%,肝78.4%~102%,检出限均低于1.0μg/g(m l),变异系数小于2.9%,线性范围0.5~5.0μg/m l。结论硅藻土提取血、尿、肝中巴比妥类药物、紫外差示导数光谱法进行测定,适合作为法医毒物常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固相萃取法用于分离生物检材中微量药物或毒物,在所得的萃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导数光谱法如妥善选择条件,可以在杂质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待测组分的准确测定。本文建立了一种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试剂材料消耗低的测定血中苯巴比妥含量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