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重要的修改。这是我国宪政建议中的一件大事。为此,本刊编辑部于4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关于宪法修改问题的座谈会。来自首都科研机关、高等院校、全国人大和中央军委法制局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1982年宪法的若干条款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这次修宪是全国人大继1988年和1993年修改1982年宪法之后的第三次修宪,前两次修宪对我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提供了法律保障,对改...  相似文献   

3.
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继1988年和1993年两次修改宪法之后,对我国宪法进行的第三次修改。我们把这次修改称为第三次宪法修正案。该修正案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时机成熟宪法是国家...  相似文献   

4.
编者前言:前不久,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是对1982年颁布实施的现行宪法的第三次修改,从而使我国宪法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建立在更加现实的社会基础上,它将成为我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把奋力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  相似文献   

5.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关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现行宪法进行的第三次修改。它揭开了我国宪政史新的一页,为下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交由会议主席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是现行八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此次修宪回应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呼声诉求,反映了近年来法学界尤其是宪法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这  相似文献   

7.
曾萍 《法学》2004,(4):8-12
20 0 4年 3月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中国 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四次修改 ,是宪法内容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保持了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宪法修改始终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要求。宪法修正案内涵深刻 ,立意高远 ,都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尤其是对私有财产权与人权的保护性规定 ,对中国宪法发展和我国整体法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宪法修改的背景、过程与内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安标 《法学》2004,(4):3-8
20 0 4年 3月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中国 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四次修改 ,是宪法内容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保持了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宪法修改始终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要求。宪法修正案内涵深刻 ,立意高远 ,都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尤其是对私有财产权与人权的保护性规定 ,对中国宪法发展和我国整体法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3月23日,司法部召开了首都部分法学家学习“宪法修正案”座谈会。来自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的著名法学专家、学者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刘瀚、孙国华、李林、石泰峰等济济一堂,共同学习畅谈“宪法修正案”。司法部部长高昌礼在座谈会上作了讲话。他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是本世纪末中国宪政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修宪,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我们国家的指导地位,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相似文献   

10.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12条至第17条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史上的一件大事。现行宪法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等内容规定于宪法之中,对于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一、充分认识这次修宪的意义党的十五大以后,党的指导思想、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治国方略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刚刚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五大精神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是我国法制建设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是宪法修改的核心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宪法修正案草案,并经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虽然只有六条,但意义十分重大。一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13.
从宪法文本谈修宪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一些出版社为配合宪法学习,积极出版宪法单行本和宪法辅导读本。但是,由于一些出版社在出版中缺少认真严肃的态度,加上为利益驱动,争抢出版时间,没有搞清楚宪法的版本就匆忙出版,导致市场上宪法文本的混乱。据我们在西单图书城等书店的初步调查,现书架上有6种宪法和宪法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法律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分别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单行本,学习出版社出版的《新修宪法读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宪法修正案学习辅导读本》,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  相似文献   

14.
宪法修正案已经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这次修宪极为重视,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委员长多次召集法学界、经济界有关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会,征求修宪意见。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这次修宪的有关问题,采访了3位曾参加修宪座谈会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宪法是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的,是一部比较完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经过1988年和1993年的两次修改后,更适应改革和建设的需要。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宪法的某些具体规定与现实情况已不相适,有必要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现时的具体情况,对宪法进行修改与补充,使之更加完备,更加符合实际的需要。因而今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新的修正案,对宪法进行了六个方面的修改与补充。这次修改,虽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简释史坤娥1988年4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及1992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对1982年宪法采用修正案的方式先后通过了两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个修正案共有两条,对宪法总纲的第10、第11条进...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的修宪──兼论宪法的概念和宪法修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经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需要,响亮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任务和首要标志是实施宪政,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所以,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十分重视宪政建设,重视宪法的修改和完善,重视宪法的实施保障。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从而使我国宪法更加完善,更加…  相似文献   

18.
宪法修改,事关重大。任何一项重大立法的背后,都离不开学术界的支持与论证。本文拟对1997年10月到1999年3月这段时期内,关于宪法修改的学术动向加以回顾和探讨。 1997年10月,中共十五大胜利召开,《中国法学》杂志社和中国政法大学宪法研究中心遂即以“十五大以后宪法学的发展”为主题进行座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但之后多数学者却将注意的视角,转到十五大报告与现行宪法的差异上,提出了许多修宪建议。可以说,从十五大召开到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举行,乃是中国1999年宪法修改的舆论准备期。据初步统计…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完善宪法部分内容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宪法是建国以来较好的一部宪法。但由于受时代发展及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宪法中的某些条款已难以适应今天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现实,虽然1988年、1993年先后两次对宪法的部分内容作了修改,闭幕不久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但笔者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仍有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之必要,作为一家之言,笔者愿意大胆提出,与大家共商榷。一、关于公民的财产权财产权是公民重要权利之一,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是当今各国宪法的通例。同前几部宪法相比,现行宪法将公民部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纳入宪法的保护范围内,九届人大…  相似文献   

20.
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个别条款的建议,审议并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对现行宪法第10条和第11条进行了部分修改和补充,增加了关于私营经济的条款,并对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作了新的规定。这些无疑都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是完全必要的。但笔者认为,对现行宪法仅作上述修改似仍不够,有必要对其他若干条文规定作进一步修改,以便使现行宪法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