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共同调整.一旦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受到其他利益主体的侵害,需要代表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专门国家机关通过公诉手段救济.完整的公诉权应当包含刑事公诉权、民事公诉权和行政公诉权,在我国,检察机关是应然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人,由检察机关掌握刑事、民事、行政公诉权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违法     
法律所调整和规范的社会关系,从形成方面来说,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向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一类是纵向的带有从属、管理关系的主体之间的行政关系。国家主要就是通过这两类法律规范,来巩固、促进和保障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经济和社会关系。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是民事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就是行政违法行为。还有第三类违法行为,这就是犯罪行为。在很多情况下,犯罪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恶性发展,它们常常是在情节和社会危害轻重上有很大不同。例如、违反交通法规,情节轻微的是行政违法,造成严重伤亡事故,违反刑法的则是犯罪。国家行政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按《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  相似文献   

3.
审理新类型案件的几个问题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和建立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关系需要用法律手段来调整,反映到审判工作中就是各种新类型的大量出现。这些案件涉及刑事、经济、民事和行政等各项审判工作,有的是以往从未遇到过的;有的过...  相似文献   

4.
一、加强民事、行政审判监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审判活动的监督活动的逐步强化,是市场经济体制法律规范的新内容,逐步满足了人们日益增多的民事、行政调整的法律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经济活动也伴随着新的法律关系应运而生。各级人民检察机关在原来倾斜于执法监督的一个侧面,即刑事检察监督中脱离出来,投入相当一部分人力和设备放到民事、行政监督方面来,注重搞好民事、行政审判监督,从而保证人民法院对民事、行政…  相似文献   

5.
审判庭是各级人民法院依法成立的审判机构,是各级人民法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可以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中高级人民法院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行政审判庭,根据需要还可以设其他审判庭;最高人民法院设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和其他需要设立的审判庭。审判庭设庭长、副庭长。人民法院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对各级人民法院的组织和职权,以及审判委员会、合议庭等审判组织的设置、组成、职权  相似文献   

6.
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基本功能定位,决定了行政机关一般不能为刑事、行政和民事诉讼的原告,尤其是环境行政机关并不适合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在宪法上的两大基本法律关系主体(政府与公民)的预设框架之下,司法审判的原被告双方有明确的主体资格要求,由此四类不同类型的诉讼(民事、刑事、行政和宪法)案件,并遵循不同的诉讼规则和程序。如果无视原被告双方特定的主体资格与条件限制,势必导致诉讼法律关系的混乱。当前,赋予环境行政机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本质上是将原来的行政法律关系硬性扭转为民事法律关系,有违宪法的一般原理和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7.
湛中樂 《中国法律》2012,(2):39-44,96,103
一、相关概念之说明 行政执行,乃是为了确保行政法上之义务得到实际履行之手段。如果我们跳出行政法学之视界,从行政执行、民事执行和刑事执行的并列关系看,  相似文献   

8.
一、追诉条件解析 犯罪是而且只能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所有犯罪不仅均具有双重违法性.即行政犯罪是行政违法性和刑事违法性的统一.民事犯罪是民事违法性和刑事违法性的统一.而且行为民事违法性或者行政违法性的具备是其刑事违法性得以产生的根本前提,行为刑事违法性的产生则是其行政违法性或者民事违法性达到严重程度的当然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9.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已成为检察机关办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重要途径。由于缺乏基础理论与制度规范的支持,相关的司法实践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尽管是借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来实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并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的简单结合。现有的“一条两款”难以满足司法实践对法律适用的需求。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需要厘清四对基础关系,即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内”与“等外”、检察机关与其他起诉主体、刑事审判与民事审判。在增加法律供给的同时,检察机关对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应保持谦抑与克制,实际提起的诉讼应限定在法定范围之内并应考虑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各种类型的案件时,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却受除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外因素的干扰,有  相似文献   

11.
《政法学刊》2017,(1):35-41
现行公共服务购买规则体系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合同定性为民事合同,但是在民事合同框架下,公共服务受众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从法律关系角度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购买主体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购买主体与私人提供主体之间存在公法关系,其实质是公共事务的委托,公共服务购买合同定性为行政合同具备理论可行性。将公共服务购买合同定性为行政合同,符合行政合同的多元发展趋势,并且可以兼用公法规则和私法规则调整合同行为,具有一定的理论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同审理刑事、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一样,必须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以法律为准绳,才能作出正确的处理。因此,了解行政立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正确地审理行政案件,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一、行政立法及其根据行政立法有两种含意,其一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活动。这是与刑事立法、民事立法、经济立法相对而言的。其二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保协调统一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是调整与循环经济利益相关联的各种主体之间关系的各种有序的和互相促进的法律手段的总和。要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行政强制、行政指导、经济手段、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等多种手段需要综合应用,进而才能有效地促进和保障循环经济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的执行监督权包括刑事执行监督权、民事执行监督权和行政执行监督权。我国检察机关执行监督权具有以下特点:所有生效裁判的执行活动均是监督的内容,对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裁判、决定的执行是监督的重点,派驻检察是执行监督的主要形式,提出纠正意见和检察建议是主要监督手段,主动性是必然要求,同步性是客观需要。完善执行监督权需要在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领域开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民事和行政的法律手段已经不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许多国家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刑事手段来制止危害环境的行为,来弥补其他法律手段的不足,加强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实现环境刑事立法起到真正应该起到的作用,这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目前,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也有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本文阐述了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军婚实行特殊的保护是我国的立法传统,我国现在已经建立了以民事、行政、刑事为手段的多层次法律保护体系。在遵循公平正义的法理前提下,对军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分配,明确了军婚保护制度并非是通过赋予军人一方特权来实现的。刑法规定了破坏军婚罪,相对于重婚罪而言,法律又将其规制的范围向道德领域延伸了一步,有利于对军婚实行强有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法学》1986,(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施行,对保障公民和法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横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横向经济关系是以商品经济为内容的经济关系。各国的立法都非常注重调整横向经济关系。民法通则主要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即横向经济关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各个民事主体,特别是企业单位,要求冲破条块的限制,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从事经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分为两类:一是行政保护,二是司法保护。行政保护是由知识产权主管行政机关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通过行政手段预以保护;司法保护是由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予以保护,它包括人民法院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案件的审理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起诉以及人民法院的审理,即民事保护和刑事保护。从现阶段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看,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和民事保护规定和运用得比较多,刑事保护方面却很少,这与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很不相称。具体来讲,刑事法律保护又包括立…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矛盾纠纷的主体、内容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许多纠纷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化解,有可能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甚至激化为刑事犯罪案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此.我们积极探索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方法.不断创新人民调解手段.提升整体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主体制度是民法的核心制度,是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先决条件.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民事主体二元结构面对急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已经难以支撑和维持.事实上,非法人团体已经大量出现,直接或者间接的成为了民事主体.本文从民事主体制度的理论和我国立法现状出发,结合王利明教授和梁慧星教授分别制定的民法典草案,探讨了非法人团体在民事主体制度中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