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在忙于找工作的同时,你是否走人了择业误区?在此,我结合自身的求职经历,给求职大学生四个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网上的某求职论坛上,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张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帖子:  相似文献   

3.
朱浩 《时事报告》2003,(2):73-75
大学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不少人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无所适从,面对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不敢轻易踏入。因此,很有必要对毕业生进行如何跨入求职的第一步,了解熟悉求职应聘程序及其相关技巧的指导,让毕业生得心应手地做好求职工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艺术类院校的不断扩招,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面临更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分析艺术类大学生的求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解决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岁末年初,各类毕业生招聘会在各地如火如荼地举办着,人如潮涌、洛绎不绝、殿堂火爆等描述性词语一再成为媒体的点睛之笔。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蜂拥入市,走东奔西,南来北往,朝出暮归,几乎每年都在为“赶集”而奔波,未出校门先尝求职之艰辛,但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要注意:  相似文献   

6.
就业难恐怕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有感触的。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扩招造成的。我国现在经济结构调整,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跟不上社会的脚步,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开始降低求取目标,从基础做起。那么,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究竟是怎样就业的呢?  相似文献   

7.
林昇 《就业与保障》2023,(3):100-102
研究生党员是高校毕业生群体中的先进代表,文章以武汉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2020届~2022届毕业生党员就业数据为基础,对研究生党员的毕业去向和就业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党建+就业指导”的对策,助力毕业生党员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为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通过问卷测验方式,综合分析了不同类型(性别、专业、生源地等)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情况,测查了职业搜寻清晰度、求职行为等因素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并将就业困难和就业顺利的学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对湖北省武汉市重点高校2007、2008两届硕士毕业生的社会支持与求职行为两个变量及其关系进行探索的结果发现:硕士毕业生对正式社会支持的使用仍比非正式社会支持次数更多;非正式社会支持越多,求职行为越多;从求职结果来看,硕士毕业生非正式社会支持比正式社会支持求职的成功率更高;硕士毕业生对非正式社会支持为其求职提供帮助的满意度比正式社会支持更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追踪测量,考察了社会支持对求职行为和求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和政治面貌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效应后,社会支持和求职行为之间存在正向的、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和求职满意度之间也存在正向的、显著的预测作用;与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相比,主观支持更能预测求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其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在走出由国家统包分配的计划模式后 ,目前正进入一个完全自主择业的新时期。而在他们前面却是一个人才既稀缺匮乏又相对拥挤饱和的尴尬局面。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空前活跃 ,大学生们的择业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此 ,我们的造就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单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才能使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就业上走出供需不稳定的怪圈 ,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大学毕业生如何使自己在强手如林的人才市场脱颖而出?如何在求职面试中进行有效、顺利的求职沟通成了所有求职者关注的重点。文章就如何做好面试自我介绍和应答策略技巧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表述,使求职者能够在求职过程中运用得体有效的语言表达,谋求到自己如意的职业。  相似文献   

14.
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时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头脑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求职误区。  相似文献   

15.
2006届毕业生开始走出校门,踏上求职之路,据了解,今年我国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420万,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竞争和挑战,同时也存在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和用人的过程中不够正规,甚至存在一些违法行为。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陷井,只有善于发现和懂得如何应对这些陷阱,才能确保毕业生权益不受损害。为了维护毕业生的利益,职业顾问给广大毕业生打一计预防针。  相似文献   

16.
代维  日新 《青年探索》2002,(1):56-56
每年10月至12月,是韩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期。自1997年以来,韩国就业形势一直十分严峻,而9·11事件之后,韩国求职者面临的形势更为险恶;美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国,对美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22%,故美国经济的不景气立刻使得韩国企业大打“喷嚏”,招工名额迅速下降。韩国最大的汽车企业——现代汽车公司今年只打算招300名员工,而应聘者达52000人;一家大型电讯公司计划招收50人,应聘者则为6000人,可谓百里、千里挑一,预计到明年2月,韩国25万应届毕业生,最  相似文献   

17.
捕风捉影     
《干部人事月报》2009,(7):49-49
北京:66项举措稳定就业大局;上海:半数外企今年不招收应届毕业生;广东: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将逾50万;职场人士关注两会议题;内地企业招聘意向创四年新低  相似文献   

18.
眼下,又到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求职也越来越困难。个别用人单位抓住毕业生急需就业的心理,在试用期这一特殊阶段上耍花招,侵害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在此提醒求职大学生一定要弄清试用期的“门道”,在求职时多加注意,以防上当。  相似文献   

19.
反对"先就业后择业"的毕业生认为,一旦当你踏入某个领域工作后,真正想要跳出来肯定难如登天,转行不是轻易说转就能转的,没有经验积累,谁要一"门外汉"?眼下正是毕业生求职旺季,对即将跨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不少人内心却异常"纠结"。某人才机构针对应届毕业生首次求职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就业还是择业、如何谈薪资待遇、去哪里及选择公司等问题,最让毕业生犯愁,人力专家因此提醒,不做校园"必剩客",应届毕业生求职要跨"四道坎"。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各方因素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向和求职心态都渐渐务实,找工作不再好高骛远,而是愿意脚踏实地从底层做起,不限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把就业目标投向二、三线城市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