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当前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多样性,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本质上优于资本主义义生产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各阶级状况的变化,正确认识阶级斗争的形势,增强反腐蚀的能力。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以往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关系是根本不同的。同时,还要求学生知道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2.使学生认识封建制国家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是一个激烈的斗争过程。通过斗争,新兴地主阶级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才能为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广泛发展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制度虽然比原始社会进步,但却是一种极其残暴的剥削压迫制度。懂得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奴隶起义、平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教育学生认识: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封建生产关系已经萌芽,而奴隶起义和平民起义,又动摇了奴隶制度的基础,奴隶制必然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初期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及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出比以往任何社会都要发达的物质文明,产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对工人进行着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资本主义制度在创造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又陷入了自身无法解决的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深化,资本主义链条已开始在许多环节上断裂,资本主义必然要被新社会所代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懂得: 1.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垄断; 2.帝国主义阶段的生产发展比过去更为迅速,但同时又表现出腐朽性,生产关系有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及发展,并初步懂得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概念。 2.使学生认识到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二课时:原始社会生产的发展。第三课时: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三、教学重点: 生产力、生产关系概念的阐述。四、教学难点: 1.生产工具是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最根本的内容和基础; 3.原始社会极低的生产力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公有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各类各级国家机关的性质、组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从而认识我国各国家机关的分工与合作,可以使国家的各项工作有效地进行。教学重点及建议: 1.本课重点是使学生懂得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是为了有效地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是为了保证人民更好地行使国家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奴隶社会形成后生产和文化的发展,从而初步认识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后,可以促进生产力更迅速地发展,并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我国现阶段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社会后期,旧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封建制生产关系已经萌芽,从而懂得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明确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深入理解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内涵及其主要特点。 2.使学生认识封建制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比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社会的形成过程,懂得在一般条件下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懂得: 1.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划分阶级的标准?阶级是随着生产的一定发展而出现的。2.什么是国家?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国家的建立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两个框题,通过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建立说明奴隶社会是怎样形成的。第一框题是“奴隶和奴隶主的出现”,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社会性是主要的根本的,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离不开社会。 2.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发生矛盾。因此,个人必须正确对待三者利益的关系,应学习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二、教材分析“导语”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生和人生观中的根本问题。因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贯穿于人生和人生观的所有问题中,所以讲人生观首先要讲这个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弄清楚了,其他问题也就好解决了。二是要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必须先懂得“人是社会的人”这个道理,所以先要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日益盛行,生产资料自然地逐渐转归私有。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贫富严重分化,破坏了氏族成员间的平等关系,导至氏族制度的瓦解,从而认识剥削阶级所谓“私有制和剥削、压迫是自古就有并将永世长存”的观点是错误的。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了解私有制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原始社会解体的历史必然性;初步懂得私有制和剥削压迫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简史》课,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蒙课,是较受师生欢迎的。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而且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阶级社会的历史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使学生初步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人生观。为此,我在教研工作中,通过对一些优秀教师经验的总结和对新教材的理解,绘制了下列图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懂得我国法律,特别是宪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认识,受到法制教育,加强守法观念。通过法律常识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增强国家主人公的责任感;要求知道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能够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和自觉地履行义务;在懂得什么是合法权利和利益,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基础上,能明确区分是与非、违法与合法的界限,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勇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逐步树立起实践中锻炼成才的信念;初步懂得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培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实践,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中,实践是基础,起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什么是理论,科学理论与群众实践相结合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认真学习理论、在实践中锻炼成才的信念。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真理和谬误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社会发展简史是简要阐明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的课程;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使学生逐步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阶级社会的历史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课程。 2.社会发展简史是学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启蒙课。学习这门课程,要帮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世界胜利,从而初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从小树立法制观念,立志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和正确理解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逐步树立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二、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包含的两个阶段,并归纳出两个阶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要求学生懂得共产主义必然实现,要把远大理想同当前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三、教材分析本框虽只有一个框题,但它在全书中却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