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1 371例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后期医疗费的影响因素,并为此类案例后期医疗费的法医学评估积累经验. 方法设定影响因素参数为" 评估时间、是否评残及后期有无手术",并行卡方检验. 结果评估时间在1月内者为475例,3月内者1 118例;评估时间的不同、是否评残及后期有无手术等因素对后期医疗费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后期医疗费的法医学评估是必要的,原则上应依据"普及价格"并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2.
论医源性不合理医疗费鉴定与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医源性不合理医疗费产生原因、表现形式 ,以及法医学鉴定与赔偿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480例 (自 1996到 2 0 0 2年 ,每年 80件 ,不包括 1999年 ) ,对其医疗费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存在医源性不合理性医疗费的案件数逐年上升 ,有关费用数额也逐年增加。结论开展对医源性不合理医疗费的审查和鉴定 ,并追究侵权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周敏  黄云  邓振华 《法医学杂志》2009,25(3):192-194
目的研究妇产科医疗纠纷鉴定案件的一般规律及其医疗过失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2002--2008年在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鉴定的82例妇产科医疗纠纷医疗过失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妇产科医疗纠纷司法鉴定案例逐年增多;发生纠纷的医院以市(区)级与县级医院为多见,发生纠纷的案件中又以分娩和手术者为多见;医疗过失的主要原因为医疗技术缺陷与医疗管理缺陷。结论法医学鉴定时应参照临床医疗规范,考察医师义务履行情况,重点观察有无医疗技术缺陷或管理缺陷。  相似文献   

4.
Wang SF 《法医学杂志》2008,24(3):194-196,199
在现有的法医学文献中,多将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作为颅脑损伤的并发症进行介绍。但在法医学鉴定实践中,非颅脑损伤所致的PVS并非少见。另一方面,目前通用的法医学鉴定标准中,只有《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评定》将PVS明确列为评残条文,并归入“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项内。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PVS、特别是非颅脑损伤所致PVS的损伤程度、伤残等级的评定均成为鉴定难点。在实际检案中.可以结合PVS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法医学检查特点加以综合分析,进而作出损伤程度、伤残等级的评定。  相似文献   

5.
人体损伤后医疗因素的影响会改变人身损害后果,加之目前我国法理及法律方面的不完善,使此类案件的审理出现一定困难,同时对法医学鉴定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8例案件的分析,讨论了人体损伤后医疗因素影响的特点,并结合法律的观点,提出法医学鉴定中需探讨的问题:1、医疗因素与人身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2、医疗因素有无过失以及责任性过失和技术性过失的区分;3、外伤与医疗因素在人身损害中参与度的判定。从而提高法医学鉴定的科学性,为公正审判服务。  相似文献   

6.
张桂华 《证据科学》2003,10(4):234-238
目的探讨医源性不合理医疗费产生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法医学鉴定与赔偿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480例(自1996到2002年,每年8 0件,不包括1999年),对其医疗费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存在医源性不合理性医疗费的案件数逐年上升,有关费用数额也逐年增加.结论开展对医源性不合理医疗费的审查和鉴定,并追究侵权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乔森旺 《法医学杂志》2001,17(3):160-160,163
直肠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决定了不易受到来自四周暴力的损伤,所以外伤性直肠穿孔在临床医学中较为少见 [1]。在临床法医学鉴定中,故意伤害引起的直肠穿孔就更为少见,且鉴定标准简略,难以操作。   外伤性直肠穿孔可见于高坠、车祸、直肠内异物刺伤、医源性损伤 [2]等,偶见于故意伤害案。故意伤害所致的直肠穿孔常要求作法医学鉴定及评定伤情。因此类伤情评定有其复杂性 ,故不能简单机械地以“穿孔”作为评定伤情的唯一依据。而要根据有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合并伤,是否经粪便改道手术治疗等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定。该类损伤评定时…  相似文献   

8.
Zhang XA  Liu JH  Li YF  Tang P  Cui Y  Zhang XY  Liu XB  Zheng CF  Xu XM 《法医学杂志》2007,23(5):358-359
目的分析外伤后流产案例法医学临床鉴定的特点,探究外伤与流产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收集近年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临床法医学教研室外伤后流产法医学鉴定共23例,总结和分析外伤后流产案例的特点。结果23例外伤后流产法医学鉴定例均为早期流产,体表损伤轻微,伤后短时间内出现阴道流血,并在较短时间内流产。高龄孕妇、农村人口和无业人员所占比例大。结论流产原因较多,对于外伤后流产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只有排除非外伤性因素后,才能认定为外伤性流产;对于不能排除非外伤性流产因素的案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损伤为流产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或诱因。  相似文献   

9.
尿液分析仪检验血尿在法医学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尿液分析仪检验血尿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及尿沉渣显微镜法对 418例患者尿样红细胞成份同时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尿液分析仪检验结果 :阴性 2 76例、“ +” 5 8例、“ ++” 35例、≥“ ++” 84例 ,尿沉渣镜检法相应程度的检验结果分别为阴性 2 74例、“ +-”和“ +” 31例、“ ++” 1例、≥“ ++” 37例 ,相同的程度符合率分别为 99 2 6 %、 5 3 45 %、 2 86 %、 44 0 5 %。两法阳性与阴性结果及轻伤程度 (≥ ++)与轻微伤程度 (≤ +)结果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尿液分析仪检验阳性率高于尿沉渣镜检法 ,且表现血尿程度略严重。尿液分析仪检验结果阴性和“ +”与尿沉渣镜检法 0~ 3/HP (阴性或少许 )程度一致 ,属正常范围。目前 ,法医学鉴定中用尿液分析仪检验结果 2 5 / μl ( ++)相当于尿沉渣镜检法红细胞 10~ 30 /HP ( ++) ,引用《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试行 )》第 36条进行法医学鉴定是不准确的 ,不能将尿液分析仪完全替代尿沉渣镜检法用于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10.
1990年12月27日,某县500多村民因“宿怨”诱发,动用了100多支土枪、土炮及少数猎枪,乘某村不备之际,攻击该村。烧毁房屋近百间,死3人,伤27人。法医对其进行检验,在伤者27人中,除8人重伤外均为轻伤和轻微伤。死(伤)者致死或成伤原因,均由委弹火器所致。法医学检验法医学检验包括对尸体和伤者的检验,前者主要查明死因和分析损伤特征;后者则参照“二院二部”人体轻、重伤鉴定标准对伤者的损伤程度作出初步评定。对于弹丸等异物残在胸腔、肺组织内或肩、流膝等大关节需手术者,且可能造成后遗症者均定为重伤。通过对死(伤)者的检…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u DH  Guo SY  Li ZH 《法医学杂志》2008,24(5):342-343,348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信息和参考数据。方法按照死者性别、年龄、死亡原因、事故发生时间及地点、事故车辆类型等相关参数,对深圳市4184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事故死亡人员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2.45∶1;事故在6:00~8:00和18:00~2:00发生最多;72%的案例在城郊主干道发生;死者主要交通行为方式分别为步行占44%,自行车骑车人19%,摩托车驾车人15%;肇事车辆以货车为主;死亡原因83.2%为颅脑损伤死亡,13.3%为多发损伤。结论深圳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具有明显特点,具有可防范性。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事故精神伤残评定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许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常出现明显的行为或认知缺陷,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精神伤残的评定日益增多。但同时,关于精神伤残评定的争议也日益激烈。首先介绍国内外精神伤残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精神伤残评定标准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重点分析道路交通事故中精神伤残程度的影响因素,并介绍精神伤残评定中的检查方法,最后提出解决精神伤残评定分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Fan LH  Xia WT  Shen JJ  Chen X  Zhao ZQ  Hou XY 《法医学杂志》2008,24(5):344-348
目的分析道路交通事故伤残的特征,为制定和修改伤残鉴定标准和相关法规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因道路交通事故受伤,2005年经法医评定构成伤残的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残部位以肢体最多(53.3%),其次为头部(23.3%),脊柱(9.7%),胸部(5.8%)和腹部(4.4%)。2005年上海市交通事故年累积致残率为414.8/10万,男性(505.7/10万)高于女性(318.7/10万),以35~59岁的致残率最高(538.2/10万),60岁以上致残率呈现下降趋势(30.2/10万)。伤残者中交通方式以非机动车最多,其次为行人。结论2005年上海市道路交通伤致残率青壮年(35~59岁)最高,对社会经济和劳动力损失大。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性质,对完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规制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性质存在很大争议。本文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履行处理交通事故职责的行为,其法律性质应该是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行政确认行为。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中的损伤部位与伤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活体损伤案例 ,损伤部位、伤残率、伤残程度之间关系。收集 1997年~ 1999年间武汉地区道路交通事故中活体损伤案例 35 47例 ,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1792例损伤被评残 ( 5 0 5 2 % ) ,伤残评定率最高的部位为周围神经损伤和耳外伤 ,分别为 90 0 0 % ,83 30 %。最低为躯干及四肢软组织损伤 ( 17 5 2 % )。伤残程度评定中Ⅸ~Ⅹ级和Ⅰ~Ⅴ级伤残评定率分别为 78 74%和 4 41%。伤残评定率与损伤部位的发生并不一致 ,伤后治疗效果直接影响伤残评定。伤残程度以Ⅸ~Ⅹ级最多 ,各部位损伤均可见 ,Ⅰ~Ⅴ级伤残较少 ,Ⅰ级伤残仅见于颅脑和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6.
1110例汽车驾驶员及乘员交通伤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道路交通事故中汽车驾驶员及乘员的损伤特点,为汽车安全设计及事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6~2009年受理的交通伤害案件中373例汽车驾驶员及737例汽车乘员的伤残评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损伤部位的分布,多发伤的数量以及伤残等级进行比较。结果驾驶员损伤部位明显较乘员多,肢体、胸腹损伤发生率明显较乘员高,脊柱损伤的发生率明显较乘员低;驾驶员身体左侧受伤的几率较右侧高,而乘员左右损伤差异不显著;两类人员损伤所致伤残等级腹部、盆部分布显著不同,而其他部位无显著差异,但胸部、脊柱部位高等级伤残构成比乘员略多于驾驶员。结论汽车驾驶员与乘员损伤部位、数量及部分部位的损伤致残程度有差异,值得汽车安全设计及交通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道路交通事故中需要进行涉案者交通方式鉴定的案例。探讨此类案例鉴定的思路和技术方法。方法收集28例近年本单位进行的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案例,统计涉案者一般情况、损伤程度与交通行为方式的关系,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类型、采用的技术方法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资料共28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涉案人员共57人,男性50人.女性7人。交通事故发生时间夜间为19例(67.86%),白天为9例(32.14%)。道路类型中,城市市区道路10例(35.7%),城市郊区道路1例(3.6%),省级道路10例(35.7%),高速公路7例(25%)。酒后驾车9例(32.1%)。交通事故类型中,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事故5例(17.8%),机动车与自行车事故1例(3.6%),机动车单方事故7例(25.0%);机动车与机动车事故11例(39.3%),机动车与行人事故4例(14.3%)。涉案人员死亡27人,损伤29人,无明显伤害1人。损伤存活者中轻微伤10例(34.5%),轻伤8例(27.6%),重伤1l例(37.9%)。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种类中,汽车驾驶人和乘车人认定16例(57.1%),摩托车驾驶人和乘车人认定1例(3.6%),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车人认定5例(17.8%),自行车推行和骑行状态认定1例(3.6%),摩托车推行和骑行状态认定1例(3.6%),行人横过公路方向4例(14.3%)。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包括法医学活体损伤检验、法医学尸表检验、涉案肇事车车辆痕迹检验、DNA检验鉴定、现场人体模拟实验等。结论根据人体(活体或尸体)的体表损伤形态特征、痕迹分布,分析其致伤物和致伤方式,结合车辆痕迹检验结果,得出确认符合某种交通行为方式或者不符合某种交通行为方式的判断,结合案件的相关情况分析重建交通事故过程.是进行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s have reported a macro- and microscopic study of brain lesions in 120 victims of fatal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dependent of the survival time. Diffuse vascular injury (DVI) was found in 14 patients (11.7%). All patients with DVI died within 24 h after the accident. The 14 patients with DVI also showed severe (Grade 2 or 3) 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 Since DVI is restricted to road traffic accidents and incompatible with life, the high frequency observed in our series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all 120 patients were victims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and 69.2% had died within 24 h after the acciden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VI and severe DAI (Grades 2 and 3) suggests that both lesions depend on the same mechanism, with the degree of axonal and vascular damage being determined by the intensity of the head acceleration. Our results show a relationship between DVI and DAI that suggest there may be a spectrum or at least a continuum between these entities as distinct from DVI being a separate entit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针对导致交通事故的各种原因就车辆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方法 对进行车辆技术状况检验的着手方面、要点做了相关分析并结合相关实例进行举例分析,对造成事故中的关键因素车速的计算及计算方法做了简要讨论.结果 总结了进行整车配置、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汽车灯光与信号系统与轮胎检验时需注意的要点.根据车速计算方法,得出一起追尾事故中某货车在事发时未达到高速公路最低限速的鉴定结论.结论 进行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验时,需注意相关要点,以尽量避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运楼  王立新 《法医学杂志》2009,25(5):365-367,369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工伤及其他意外事故所致人身伤害的伤残等级重新评定结论改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求正司法鉴定所2007年3月—2009年3月受理的伤残等级重新评定案件45例。结果重新鉴定结论较之原鉴定结论有改变的共计12例(26.7%),结论改变原因分别为错误引用条款、鉴定时机掌握不当、漏鉴或误鉴伤情、人工假体鉴定掌握不当、未能准确分析伤病关系及未能准确适用工伤伤残晋级原则等。结论伤残鉴定应准确把握鉴定时机,正确理解标准条款的内涵,采用合适的医学和法医学技术,并充分了解各种相关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