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黑恶势力犯罪一直是危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颗"毒瘤",近年来出现软暴力行为突出、组织公司化、弱势群体黑恶化、"自己打伞"等新的特征,持续加深社会危害性。对防控黑恶势力犯罪综合治理的考察发现,目前存在对黑恶势力犯罪防控尚未有效形成执法合力、重点人员管控疏漏以及化解矛盾机制不畅的现实治理困境,影响黑恶势力犯罪的控制效果。因此,应以基层社会治理为切入点,落实群防群治的多元治理主体,加强各部门之间联系,并有效落实重点人员管理,夯实矛盾化解链条,以优化基层社会治理,反向实现对黑恶势力犯罪的全面防控。  相似文献   

2.
魏猛 《公安学刊》2014,(1):72-76
弱势群体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国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社会排斥理论来分析弱势群体犯罪问题,指出了弱势群体犯罪不仅要从个体微观方面寻找原因,社会因素在当前弱势群体犯罪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从根本上化解弱势群体犯罪对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需要从完善社会经济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参与,提高社会赋权的有效性;破除制度性排斥障碍,增强社会融入度;加强价值观培育,提高社会文化凝聚力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杨逊 《求索》2012,(11):185-187
社会管理创新,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完善服务政策。本文以社会管理创新为视角,对贯彻轻缓化刑事政策过程中,犯罪弱势群体的界定、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对犯罪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对犯罪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做出立法上的规定进行探讨,并就对这一特殊犯罪群体如何正确适用轻缓刑政策、完善社会矫正机制、做好犯罪预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对当代社会系统的二种一般描述范型的剖析,可见当代我国社会系统的基本特征,以此为参考框架,可以对犯罪防控体系的社会意义和系统性特征作出界定。根据社会系统、犯罪原因系统与犯罪防控体系之间的逻辑联系,犯罪防控体系的现代化与科学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原有防控体系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缺陷,构建当代犯罪防控体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有目标设定、可控性形成条件、结构重组等等,应以跨学科的多维交叉分析视野,对我国当代犯罪防控体系进行理论设计。  相似文献   

5.
郑民生故意杀人案之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引起了社会的广为关注。当前我国处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多发期,严重危及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在犯罪人、被害人、行为方式、危害程度上都不同于一般暴力犯罪和有组织的犯罪行为,具有突发性极强、犯罪手段残忍、犯罪人心理异常、被害人群特殊、犯罪后果严重、示范效应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防控这类犯罪的艰难性,因此必须采取特殊的防控措施,以减少这类犯罪的多发。  相似文献   

6.
虚拟空间阵地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空间犯罪具有犯罪活动隐蔽性强、犯罪黑数高、犯罪辐射能力强、社会危害大、犯罪辐射能力强、社会危害大等特点。对虚拟空间犯罪的侦查应采取多元化侦查模式,结合最新防控措施,对虚拟空间犯罪进行防控和打击。其中对虚拟空间应进行阵地控制。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体系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治理犯罪问题上必须具有政治的高度和社会的广度。政治的高度意味着犯罪防控不仅仅是刑事司法领域之事,更重要的是社会政策和社会关系的调整;而社会的广度在于犯罪防控不单单是法律之事,还需要我们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展开相关研究,提出一个完整和谐的犯罪预防对策,从而建立整体和谐的犯罪防控体系。这当中,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食品犯罪的泛滥,透示着食品犯罪防控的缺失与不足。犯罪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食品犯罪的防控也不例外。一方面,对食品犯罪的预防的重心在于经济、社会和制度的良好建构;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食品行政监管、强化食品行政执法、加大食品犯罪打击力度,强化食品犯罪控制,进而实现对食品犯罪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构建全球化的网络犯罪防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日趋成为人类社会生活重要依托的时代,网络犯罪对社会的威胁也日趋加剧。如何借鉴国际上防治网络犯罪的经验,构建网络犯罪防控机制已成为我国在发展计算机网络、建构信息化社会必须应对的课题。本文拟从理论、制度、技术、组织、社会以及国际合作等不同层面探索构建网络犯罪防控机制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0.
网络赌博犯罪成因分析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赌博作为集网络犯罪和赌博犯罪于一体的新型犯罪,具有隐蔽性强、时空跨度大、监控困难、危害极其严重等特点。作为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从法律防控、网络警务、社会治理三方面综合防范网络赌博,为打击、防控网络赌博犯罪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刑事政策的概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和社会以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为目的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刑事政策的主体应是国家和社会 (团体 ) ;刑事政策的对象包括犯罪和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统称为犯罪现象 ;刑事政策的目的是打击和预防犯罪 ,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 ;刑事政策的手段是刑罚和其他非刑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犯罪是严重破坏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当今社会转型期,犯罪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犯罪分子之所以实施犯罪,根源在于各种利益的驱使。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犯罪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犯罪分子在进行犯罪活动之前,必然会对将要进行的犯罪活动从成本到收益进行全面的衡量,以确定是否选择实施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3.
走出犯罪预防的困境关键是要有新的理念。有序化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然而社会转型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的社会失序状况,而犯罪是对秩序最极端的破坏。因此,要把构建犯罪防控体系作为社会治安秩序重建的一部分,把社会整合作为构建犯罪防控体系的基础,从整个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整体的角度研究和构建犯罪防控体系,才能最终控制犯罪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郑海  师索 《甘肃理论学刊》2012,(3):135-140,1
风险社会中,犯罪不应再被认为是社会病态现象,而应被视为日常风险产物。为了更全面的研究犯罪现象,而不仅仅将犯罪研究拘于原因论当中,应在犯罪规律、犯罪演进、犯罪趋势等已有犯罪现象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犯罪运行的研究再次解读犯罪现象。犯罪运行机制是犯罪如何存在于社会、作用于社会并与社会进行互动的规律性与非规律性同在的运作形态,在犯罪生成状态与最终状态之中承载着过渡功能。风险视野下的犯罪运行具有其特殊的主体构造,来自内部与外部的运行动力,运行动力系统具有风险变量、表层与深层的运行模式,以及犯罪延续、犯罪异化、犯罪循环、犯罪消灭等四种最终状态。犯罪运行机制的研究转换了犯罪学研究的原因论思维,扩宽了犯罪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是愈演愈烈,给国家、社会都带来巨大的损失,从而加剧了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研究,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原因及防治对策,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水浒故事这一特殊的侧面作探讨 ,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社会有杀人、抢劫、盗窃、奸淫、渎职、谋反等形形色色的犯罪 ,这些犯罪有着复杂的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以及地域原因。对于犯罪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有系统的预防方式和控制方式 ,百姓也有一定的防备措施。犯罪者有自己的犯罪文化 ,社会各阶层对于犯罪各有自己的文化态度 ,而统治者惩治犯罪也有特殊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7.
“90后”青少年群体的犯罪问题正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在犯罪形式与手段上由于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性更大。文章从一起“90后”青少年团伙犯罪个案入手,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为社会预防矫正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女性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形成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帮助女性,遏制、减少女性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传统刑事司法是“报应性”司法,片面强调惩罚犯罪,没能切实关注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和恢复受损的社会关系。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通过“恢复性”刑事司法理念的影响,能有效保护被害人的权利、矫正犯罪以及恢复正常的社会关系。我国应建立刑事和解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涉黑犯罪是危害严重的犯罪类型之一,武汉城市圈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涉黑犯罪产生发展所需的各种条件。武汉及周边的经济、社会特点决定了该地区涉黑犯罪有着逐利性明显,规模不大等区域特色,值得进行专门的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