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补充责任的理论探讨,源于对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中第三人的介入行为与经营者责任的研究。补充责任的产生弥补了按份责任和连带责任适用上的缺陷,补充责任应是一种有别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独立责任承担形态。《侵权责任法》中规定的监护人补充责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补充责任,劳务派遣中的用人单位承担的责任符合补充责任特征。涉及补充责任案件诉讼的,应将直接责任人和补充责任人列为共同被告,并明确赋予补充责任人先诉抗辩权。  相似文献   

2.
解决案件性质问题是勘查命案本现场的重要任务之一,确定案件性质多以死因、损伤成因、现场信息、案情等综合信息为依据。一些案件死因虽明确,但损伤复杂、成因争议大,案情无指向性,往往酿成久办无果。笔者办理一例,藉以现场信息解决复杂型损伤成因从而确定案件性质。1案例资料  相似文献   

3.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此时产生交通事故赔偿与工伤待遇竞合。处理这类案件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司法实践对这类案件的处理方法也极不统一。根据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以及相关法学理论,在这类案件中.交通事故肇事者是终局责任人,应当承担最后的赔偿责任,用人单位支付工伤待遇后有权追偿,所以,受伤职工不能同时获得交通事故赔偿与工伤待遇。  相似文献   

4.
黄燕芳 《人民论坛》2011,(7):134-135
文书鉴定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之一。由于一些法官对民事案件文书鉴定工作重视不够或缺乏对文书鉴定知识的了解,使文书鉴定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局面。办案人员要充分重视民事案件中的文书鉴定工作,熟悉司法鉴定程序及文书司法鉴定的相关知识,以确保文书鉴定工作和整个案件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是交通事故案件处理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当前,我国对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的确定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标准,从构建确定当事人责任规则的角度,应加强对行为与交通事故因果关系的研究,明确当事人行为对交通事故原因力大小的评价标准,为确定当事人责任提供直观、可操作性的依据,而过错的严重程度只作为交通事故处理的辅助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6.
沈蓓绯 《前进》2006,(1):41-42
一、权责不清是实施官员问责制的主要障碍之一官员问责制是对政府的违法行为及其后果都必须和能够追究责任的一种制度。它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制度。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有些职责不够清楚、权限不够明确,在追究责任时相关部门互相推诿,出现谁都有责任、谁又都没有责任的情况。或者在问责中,被问责官员具体承担什么责任,是领导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还是其他责任,以及党政之间、不同层级之间、正副职之间的责任该如何确定,很难下结论。因此责、权、利不清晰,会导致责任人不清,问…  相似文献   

7.
历时17年的"甘肃双子医疗纠纷案"终于告一段落,从此案中不难看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存在的纰漏。目前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司法鉴定制度存在鉴定机构软硬件不达标、重复鉴定现象、缺乏双方鉴定人出庭对质的相关规定及对鉴定人的责任追究等问题,应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明确规定司法鉴定的启动程序、建立健全鉴定人出庭制度和司法错鉴追究责任制。  相似文献   

8.
首问问责制强调公众与政府关系中首位责任人的责任,它起讫政府问责制,拷问政府回应性,尊重公众监督权.但是首问问贵制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在实行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缺乏长效机制和相应的问责法规.其有效解决路径在于建立稳定的政府"核心价值观"和责任追究体系,实行"层层问责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增加"专门的惩罚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司法裁判中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在于对侵权责任构成各要件之间是何关系、以哪个要件为核心理解不一致,从而影响到责任认定。将因果关系"两分法"作为医疗损害赔偿审理实务中确定责任的分析架构,以因果关系为核心,确定过错责任,是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在笔迹检验中,检材及样本是笔迹检验的基本要素,是能否进行鉴定的先决条件。其字迹收集的质量、数量的直接影响着笔迹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及鉴定结论的准确性。检材,顾名思义,就是送检的需要检验鉴定案件中的物证笔迹。样本按时间分为案前样本及案后样本两种。案前样本即是在案件发生以前书写的,而案后样本则是指案件发生后,由嫌疑人亲笔书写的文字材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案后嫌疑人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写的文字材料,在被确定为嫌疑对象后,收集起来作为笔迹样本;另一种是在侦破工作开始后,因一时找不到嫌疑人现成的笔迹样本…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主要有狭义的证明责任分担说和广义的证明责任分担说两类。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有立案证明活动、提起诉讼证明活动以及法庭审理过程中的证明活动等 ,都存在证明主体、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及认定权问题。以案件客观真实作为我国刑诉证明标准在逻辑上出现矛盾 ,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据确定、充分”和西方的“排除合理怀疑”和“内心确信”等证明标准并无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银行卡盗刷纠纷是近年来司法实务的热点之一。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相关实体法律规范,导致不同地区、不同法院对在银行卡盗刷民事诉讼中如何分配举证责任的认识和做法大相径庭。银行卡盗刷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应以《民诉法解释》规定为依据,区分举证责任的双重含义,在双方诉讼当事人充分举证的情况下,结合银行卡自身的特点以及具体案件情况,在诉讼当事人之间确定责任承担。  相似文献   

13.
在人身伤害案件中,人身伤害鉴定结论是司法机关用来查明人身伤害案件事实的重要证据和依据。目前,在我国人身伤害案件中的人身伤害鉴定存在着鉴定主体繁多、鉴定类型多样、鉴定结论效力同等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从人身伤害案件中的人身伤害鉴定的现状、人身伤害的鉴定结论性质之重新审视以及如何逐步完善我国关于人身伤害鉴定机制改革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电子数据鉴定是对依法收集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鉴别其类型特点,找出它们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客观联系,确定其证明力的司法鉴定技术。电子数据鉴定的客体表现为与诉讼案件相关的事物,电子数据鉴定的结论就成为具有证据效力的法定证据之一。应研究电子数据鉴定的原理,明确电子数据鉴定的主客体,加快法律法规建设,使电子数据鉴定在维护信息网络安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司法实践中,成伤机制鉴定是故意伤害案件的主要定罪依据之一,在确定是否构成犯罪、罪责轻重等司法实务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司法实务过程中,屡屡出现重复鉴定导致鉴定结论相互矛盾的情况。笔者从一名司法实践者的视角,结合具体案件的审查过程,对故意伤害案件中重复鉴定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尝试找到解决对策,提出建议,期望对今后这一问题能够得到重视并加以解决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公正仰仗于完善的司法,目前我国的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鉴定依据不充分、鉴定责任不明确,有时对于同一案件的财务事实,出现多种鉴定结论、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鉴定结论,使得法院无从审理。文中就司法会计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规范我国司法会计鉴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性骚扰案件的相继开庭审理,性骚扰正逐步进入我们的视野中.对于性骚扰应该怎样界定、性骚扰案件的成因以及女性在性骚扰案件中的被害性及其责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理论界对此缺乏一定的思考.本文就以上四个方面对性骚扰案件从犯罪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思考,共同为这一社会顽疾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证明责任自由裁量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事诉讼中,如果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法官要根据证明责任规则处理案件。在我国,法官拥有证明责任自由裁量权,当依据法律与司法解释无法确定证明责任分配时,法官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这项权力存在很大问题,公平不宜作为证明责任的分配依据,会削弱司法的独立性。同时,这项权力的规定不符合立法法的宗旨,也不存在适用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郑世保  喻莉 《前沿》2003,(5):98-100
学校并不对所有的校园人身伤害案负法律责任。校园人身伤害案一旦发生 ,学校负过错推定责任。在学校证明其没有过错的情况下 ,又存在两种责任情况 :与教学活动及学校组织活动有关的校园伤害案件且受害人也无过错的 ,学校负公平责任 ;与教学活动及学校组织活动无关的校园伤害案件 ,学校不负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镇城区改扩建项目的上马,以及保障性住房的大面积开工,建筑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了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物件脱落、坠落致人损害在司法实践中甚为常见,相关纠纷势必日益增多。《侵权责任法》第85条规定了建筑物等设施及相关物件致人损害时的责任承担规则,诸多学者就其理解与适用有过深入探讨,但仍然存在以下分歧:其一,责任人范围及多数责任人并存时的责任承担关系问题。《侵权责任法》第85条规定的责任人包括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有可能被追偿的其他责任人。管理人如何界定,判例和理论上一直未能达成共识;使用人作为《侵权责任法》在《民法通则》基础上新增的责任主体,如何界定,又如何与管理人相区分;其他责任人只能是被追偿的责任主体还是可以作为直接责任人向受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上述责任主体并存时的责任承担关系又当如何其二,免责事由问题。根据法律条文的表述,不难看出物件损害责任采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但被告如何证明其无过错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几乎没有被告因直接证明其已尽到相当之注意,没有过错而免除责任的判例,那么,责任人的注意义务应达到何种标准,过错的推定又如何才能被推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