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园盘电泳(PAGE—disc)法,分别检测血液中Hp(结合珠蛋白)、Gc(型特异性成分)两种血清型,调查了254名内蒙古地区纯蒙古族18~25岁健康人群两种血清型Hp和Gc的表型分布及基因频率,并与其他种族人群的基因频率进行比较。根据检测结果得出Hp、Gc两种血清型在内蒙地区纯蒙族人群中的表型分布及基因频率,见表1。x~2  相似文献   

2.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心肌缺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是心肌细胞胞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当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发生不可逆损害时,细胞膜破裂,胞浆中的H-FABP进入细胞间质,从而使H-FABP在心肌细胞中的含量减少,呈脱失状态。近年来,H-FABP作为一种新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标志蛋白,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本文就H-FABP的生物  相似文献   

3.
家兔玻璃体液2种酶活性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死后家兔玻璃体液胆碱脂酶(CHE)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与死后经过时间(PM I)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光度法检测在25~30℃和10~15℃下死后即刻至54h之间玻璃体液CHE和GOT活性。结果死后即刻至54h之间,ChE、GOT活性分别由约850U/L、220U/L逐步降解趋于零。死后6h内,两种酶活性降解存在平台期。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单元和多元回归方程,相关系数或决定系数均在0.896以上,P<0.01。结论两种酶活性的降解规律可作为较为客观的推断PM I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早期心肌缺血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ing M  Meng XZ 《法医学杂志》2004,20(1):15-17,F003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早期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心脏、心肌梗死及其它怀疑有心肌缺血的心肌细胞内H-FABP和肌红蛋白(Mb)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的缺失,心肌梗死组均出现明显的缺失,9例可疑心肌缺血病例中有3例出现H-FABP明显的缺失,3例出现可疑缺失,有4例出现Mb明显的缺失,2例出现可疑缺失,说明H-FABP可用于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结论H-FABP用于诊断早期心肌缺血具有较好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两株分泌抗 H 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H_(2-6)H_8和 B_(2-5)D_9。经体外培养半年以上,生物学性状稳定。两株细胞分泌的抗体属 IgM 类,特异性识别 H 型物质,与几种常见动物的红细胞无交叉反应。培养上清液和腹水的抗体效价最高分别达1024倍和1.28×10~5倍,可用在中和试验、免疫斑点法中,在实际办案中应用理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5个民族mtDNA(CA)n重复的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国维族、汉族、黎族、瑶族、藏族mtDNA 514-523位置(CA)n重复遗传多态性。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维族、汉族、黎族、瑶族各100名无关个体及42名藏族无关个体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维族人群发现5种等位基因,黎族4种,瑶族3种,而汉族、藏族只观察到两种等位基因。结论 五个民族间mtDNA(CA)_n重复次数存在差异,与国外其他人群相比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PGM1基因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ong HY  Yang QE  Yu CY 《法医学杂志》2002,18(3):152-154
目的应用PCR-SSCP技术分型PGM1基因型.方法提取156份武汉地区汉族无关个体的血样DNA,分别扩增PGM1基因外显子4和外显子8的多态性靶DNA,用SSCP分析PCR产物,判断基因型.结果两种PCR产物均检出了两个等位基因、三种基因型,DP值分别为0.5620、0.4405.综合外显子4和8的PCR-SSCP结果,分出8种PGM 1基因型,DP值为0.731 8.应用本法对保存10年的陈旧血痕和精斑PGM1分型成功.结论用PCR-SSCP分型PGM1基因型在法医物证检验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麻的DNA分析检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要回顾了大麻的一些常规检验方法,并重点综述了大麻植物的DNA分析检验技术,包括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测序扩增区段(SCAR)、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DNA分子标记检测法。并且对这几种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前景做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实践工作提供基础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9.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过敏性休克死亡者咽喉、肺、小肠组织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 (MCT) ,探讨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鉴定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交通事故致严重颅脑损伤死亡者 10例 (对照组 )、明确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死亡者 15例(实验A组 )和羊水栓塞死亡者 8例 (实验B组 )的尸体 ,分别取其咽喉部、肺及小肠组织 ,石蜡切片 ,HE染色及用免疫组化超敏SP法进行MCT染色。结果 实验A组的咽喉部组织充血、水肿 ,咽喉部粘膜下层MCT增多 (MCT颗粒计数为 48 2 3 ) ;实验B组的咽喉部粘膜下层MCT增多 (MCT颗粒计数为 42 72 )。肺间质尤其是小支气管壁及小血管壁上MCT增多 (MCT颗粒计数分别为 46 98和 43 5 0 ) ,小肠粘膜层MCT增多 (MCT颗粒计数分别为 48 2 3和 42 72 )。对照组的咽喉部、肺和小肠MCT颗粒计数较少 ,分别为 7 79、 12 94和 2 0 2 5。实验A组与对照组相比 ,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实验A、B组相比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过敏性休克及羊水栓塞死亡的尸体 ,其咽喉部组织、肺组织及胃肠道组织MCT增多。  相似文献   

10.
预防型民事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防型民事责任,是指权利相对人的行为对权利人的权利已经造成损害并且还在继续侵害时,或者虽没有造成现实损害却存在造成侵害的危险时承担的一种民事责任。其目的是预防损害的继续或者是损害的发生。此种民事责任的承担,只需要证明权利人享有该权利,相对人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已经或者即将对权利人的权利造成侵害即可。责任人承担此种责任,采取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不需要考虑责任人的过错。预防型民事责任不是不适用消灭时效,而是消灭时效在预防型民事责任中无法成就而无从适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方五群体EsD、PGM、Hp型的分布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电泳同步检测血痕和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分别对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东部蒙古族和布里亚特蒙古人EsD、PGM和Hp表型分布进行了检测,计算了基因频率及其识别能力。并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应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对武汉地区198例成人精液黄递酶Ⅲ(DIA_3)作了分型。观察到4种表现型,基因频率分别为DIA_3~1=0.7727;DIA_3~2=0.2172;DIA_3~3=0.0101。对保存精斑进行检测证实,室温下保存9周的精斑仍能作DIA_3分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引入分离剂HEPES,提高了分辨率。改进后的等电聚焦技术尤适于DIA_3基因产物的分离。文中还调查了我国汉族人群DIA_3频率分布,并与其它群体资料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红细胞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表型及基因频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应用混合淀粉凝胶电泳对中国人红细胞ALADH表型及基因频率的研究。在技术上作了某些改进,酶谱仍清晰易于定型。研究结果:ALADH~1=0.359;ALADH~2=0.641,与国外资料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红细胞酯酶D(EsD)型的分布及血痕EsD型的检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高压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沈阳地区汉族221例随机献血者的红细胞酯酶D(EsD)型进行了检测,其基因频率为 EsD~1=0.629,EsD~2=0.371。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EsD 型分布的种族差异,发现黄种人的 EsD~1频率最低,白种人及黑人最高。用本法对红细胞溶血液的最小检出量为1μl;以1μl 溶血液作成的血痕检样,室温保存2周仍可分型。以5μl 溶血液作成的血痕检样可分型时间为3周;37℃保存的溶血液可分型时间为7~8天。  相似文献   

15.
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免疫固定法,调查了成都地区汉族群体 C_3表型频率的分布。在400例无关健康献血员中发现三种 C_3表型,SS 型397例,FS 型2例,SS_(var)型1例,其基因频率是 C_3~S=0.9963,C_3~F=0.0025,C_3~(Svar)=0.0013。表现型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p>0.95)。37℃和室温中放置2天的血痕,4℃中放置23天的血纱布和放置35天的玻璃上血痕,-20℃中放置至少87天血液的 C_3表型,可全部检出。人血清在室温中放3天,4℃中放13天,-20℃中至少放106天,可以全部检出 C_3表型。5例亲子鉴定案中检查了 C_3系统。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R和等位基因特异性寡该苷酸(ASO)探针杂交技术对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的HLA-DQα基因进行分型。在246例无关个体中观察到4种等位基因组成的10种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10.0~31.9%之间。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DP值为0.8669。对6个家系49个个体的调查表明,HLA-DQα基因按孟德尔方式遗传。不同人群HLA-DQα的DP值比较,中国人群高于其它人群。  相似文献   

17.
广州人群红细胞GLOI表型的分布调查及血痕GLOI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广州地区人群的GLOI表型分布,基因频率为:GLOI~1=0.1716,GLOI~2=0.8284。室温下(25-30℃)保存的血痕20天内可全部正确分型;日晒8小时,露天过夜,4℃保存105天的血痕均可正确分型;流水冲洗2小时的血痕不能分型;室内腐败血标本9天内检测结果可靠。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7个群体血痕GLOI遗传多态性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琼脂糖水解淀粉凝胶平板电泳法,对中国内蒙古呼盟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布里亚特、(东北)蒙古人及包头市(西北部)蒙古族、汉族人血GLOI遗传多态性进行了调查,抽样检测7个群体GLOI表型分布频率,计算出基因频率和识别能力。并将本组7个群体表型频率、基因频率与国内外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表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进行了比较,阐述了上述7个群体GLOI遗传多态性特征。根据表型频率计算出识别能力(DP值),并评价了GLOI在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法对血痕Tf亚型进行分型,并调查北京地区223名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Tf亚型的分布。其基因频率:TfC~10.7354,TfC~20.2377 TfDchi 0.0269。经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观察值与期望值无显著性差异(ΣX~2=0.9905 df=3 p>0.50)。Tf的个人识别率为0.4020。非父排除率为0.1813。讨论了汉族群体Tf亚型及不同地区,不同人种间Tf分布的情况。到目前为止,室温下保存8个月的血痕仍可进行Tf亚型分型。对实验中质量的控制作了探讨,采用伏时控制电泳条件。  相似文献   

20.
应用超薄层聚丙烯酸胶凝胶等电聚焦电泳结合免疫印迹技术,首次报导中国(辽宁地区)汉族人群血清中H因子遗传多型性的分布。HF的基因频率:HFA=0.4828,HFB=0.5172,按Hardy-Weinberg法则进行吻合度检验,其观察值与期望值一致,并对中国(辽宁地区)与其它人群HF等位基因的差异性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