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清代“乾嘉新义理学”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嘉新义理学”既是清代乾嘉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对“乾嘉新义理学”的概念、特征及其与乾嘉学术关系的分析和阐明 ,指出 :一 ,“乾嘉新义理学”并不始于戴震 ,而是自晚明至清初以来反理学思潮发展至乾嘉时期的必然结果 ,它已不再局限于讨论宋明理学那种形上性理之学的旧范式 ,而是转向发掘经学的思想性与社会制度、行为文化相结合的新尝试。二 ,“乾嘉新义理学”不仅与如风捕影的程朱理学划清界限 ,而且激活了清初以来被汉学家所淡化了的经术经世观念 ,弥补汉学家重考据、轻义理的倾向 ,重新确立经世致用之学。三 ,“乾嘉新义理学”也是对乾嘉汉学原有理论的重要补充 ,它为经典诠释突破原有汉学范围的限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李帆 《长白学刊》2006,(5):88-90
清代中期,尽管汉学居于学界主流,但在科举取士方面,清廷仍坚持理学标准,甚至还采取一些措施予以强化。同时,在殿试时务策时加上了经、史方面的内容,并随时间推移,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样,乾隆帝将一大批经史研究有成的学者吸收到各级政权中来。性理、经史兼重,取录人才方面广泛,更有助于统治者对士阶层的控制。如此一来,理学在科举中的地位客观上有所下降。这也是当时学风变化,汉学与理学地位转换所带来的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3.
邢爽  胡遂 《求索》2014,(2):79-83
近年来,范仲淹作为宋代理学的先驱,其地位逐渐被关注。但是,学理方面的论据还显得不是很充足。范仲淹作为理学先驱,不仅是由于他对后辈理学家的关爱和识拔,更重要的是范仲淹在“知”和“行”(对本体的认识和修身工夫)这两方面都有开创之功,并且在理学的“心性”问题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路。后来的理学家们基本上是在解决范仲淹所提出的理学核心问题。本文试从范仲淹对后辈理学人物的识拔,范仲淹复兴儒学之精神以及范仲淹在理学上的实际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重新审视范仲淹作为理学先驱的地位和功绩。  相似文献   

4.
肖永明 《湖湘论坛》2000,13(2):55-56
从其产生之日直至近现代,理学受到了历代学者从不同的立场、角度所进行的各种批判。批判者立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为理学学者沉溺于心性道德空谈,鄙弃实事实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①这种观点,流传很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心目中理学学者的形象。事实上,如果我们细加检视,就会发现这一...  相似文献   

5.
罗嵘 《求索》2010,(5):123-125
李顒思想如何定位?作为明清之际的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处在新旧思潮转折点,新旧文化在他身上都有折射,李顒作为传统理学的维护者、改良者,重向内用功,直探本原,亦重实证实修,既能紧握中国人文思想之核心,亦能把握人生之真理。李顒提倡明体适用,使传统儒学重视内圣重视心性修养的精神理想在经世的社会实务层面上落实了,这是传统理学新的生命力和生长点,他的思想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曾国藩经世思想简论黄长义曾国藩是“剿灭”太平天国的湘军主帅,被清王朝推尊为“中兴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洋务运动的前驱人物。他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在咸丰、同治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成为一位思想驳杂,颇富特色的理学经世派...  相似文献   

7.
宋代理学至南宋朱熹出乃集大成,同时也使程、朱体系成为理学主流派之正统。但从理学发展的全程看,其集大成之际,亦即产生重大裂变之时,以“心学”确立与朱、陆之争为标志,实已成为理学日后衰变并走向解体之先兆与肇端。从南宋末及金、元时代,学者大多“往来朱陆”或“由朱入陆”,理学内蕴分歧日趋深刻;同时,由于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朱熹学说对封建统治的意义,以朱熹之学为正统,视其他学说为异端,这虽然使朱学成为官方哲学,但又恰恰因此而使朱学变成僵化教条,从而促生学者的反省,反而扩大了朱学的对立面。另一方面,金、元作为经…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理学,它是如何产生的?这是我国学术界一个重要的争论问题。有人认为理学就是宋学,即区别于汉唐以来训诂词章之学的宋代“性命义理”之学;有人认为理学是“我国特定时期(公元十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的断代哲学史的总称”;有人认为理学是“存天理,去人欲”,“把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制度安放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给封建制度涂抹上合理性和永恒性的油彩”的哲学学说;有人认为理学传播和产生的历史就是朱熹《伊洛渊源录》所揭示的“道统”的传宗史。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理由,但都不能真正反映理学作为一个思潮在北宋产生与兴起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图从思潮、人物、学派、演变及其终结的角度,对理学作一粗略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方彦寿 《政协天地》2012,(12):23-25
朱熹是我国古代传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也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倡导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理论来源之一。所以探讨朱熹理学对“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以民为本、社会和谐、和平发展三个方面,对朱子理学的当今价值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陈立夫     
陈立夫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位显赫一时的人物。他不仅是中国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四大家族”中的首领之一,而且还是国民党官方的主要理论家之一。早年曾创立唯生论的哲学体系。著作有《孟子之政治思想》、《人理学研究》,并主编《孔子学说对世界之影响》、《中华文化概述》、《易学应用之研究》等。主要论文收入《从根救起》、《迎头赶上》两书中。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实事求是之学与冯友兰新理学有共同话语,但相互对立。二者在学派特征、哲学态度、基本范畴等方面有着诸多区别。在共同的话语中,新理学完成的是对宋明理学的创新和发展,实事求是之学则完成了对中国哲学本身的创新和发展;在处理真际与实际的关系时,冯友兰的基本态度是坚持形式化,而毛泽东的基本态度则是实际化;新理学所讲之理只是一种宇宙观,而实事求是之学则是宇宙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在新理学体系里,造作具体事物的是"真元之气",与人无关,而在实事求是之学中,造作具体事物的是"能动的革命实践",是人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蔡铭泽 《湖湘论坛》2013,(6):97-100
作为中国思想史上的高峰,朱熹理学是星光灿烂的闽学群体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被称为“紫阳羽翼,闽学干城”的蔡元定贡献尤多。综观他对朱熹理学之贡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伴随左右,砥砺人生;二,教授生徒,凝聚闽学精英群体;三,因数明理,开辟新境;四,参与著述,共创煌煌。  相似文献   

13.
朱汉民  曾小明 《求索》2010,(9):121-122,251
玄学与理学是一种通过诠释经典而实现思想创新的学术思潮。魏晋、宋明的学者是在重新注释儒家经典过程中完成思想创新,而言意之辨正是他们通过诠释经典而实现思想创新的新方法。从方法论意义上分析、讨论玄学、理学的言意之辨,可以发现这两大思潮在经典诠释方法方面传承发展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萧泓前往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留学,并终获理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回国后,萧泓多数时间致力于跨国企业组织发展和组织学习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先后服务于摩托罗拉、思科、飞利浦和戴尔等知名公司。十余年过去了,如今的他已完成从组织学习与发展方面的专家向HR全盘管理者的华丽转身,成为北京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副总裁。从留学到做咨询,从历经多家跨国企业到如今进入本土朝阳企业,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部把控到全局运筹帷幄,萧泓的经历真可谓丰富多彩。感叹之余,我们不禁有些好奇:在他走过的路上都洒下了怎样的汗水?浇灌出了怎样的鲜花?而他自己又有哪些成长体会呢?  相似文献   

15.
朱熹作为宋代著名的理学思想家,其"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他的民本思想从较为微观的视角关注到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朱熹"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进行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和具体内容的梳理,以期对其民本思想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新理学是相对旧理学而方的,冯友兰利用新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方法,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改造,使之取得了崭新的面貌.程朱理学中的理、气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具有一定物质的理和气,而冯友兰对程朱的理、气进行了改造,形成了自己的理气观.新理学是对旧理不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梁淑辉 《传承》2010,(36):156-157
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篇中集中论述了文人学士所具备的品德修养和政治才能,提出了写作主体应当"贵器用而兼文采",为文应"以成务为用",应把写作活动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但对革除魏晋六朝绮靡富艳的文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当时文人空谈性理的玄言之风有一定的纠正。并且,他的关于主体德才修养的思想对当今为文做人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扶平凡 《求索》2010,(9):203-205
石介是北宋理学之先驱,"宋初三先生"之一。石介复兴儒学不遗余力,他遇事奋然敢为,一生中做了几件颇具影响之事。时人与后人对石介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本文从论道、论政、论人三个方面分析了石介的古文创作思想。石介的古文创作,以宣传儒家思想,恢复儒家道统为主要目的。其古文创作并非"太学体"佶屈聱牙而不忍卒读。从文学创作艺术风格看,石介的古文创作比较讲究写作艺术,行文堪比苏洵,颇具气势而文从字顺。  相似文献   

19.
王洪霞 《前沿》2013,(14):45-48
从易学发展史方面来说,胡瑗不仅在象数易学的继承和发展上有所成就,在义理易学的开拓上也功不可没。他有志于恢复经学对国家政教的思想引领地位,看重经学的基本精神对国家政教的规范与引导。但他又清醒地意识到汉代经学的弊端,对汉代不断走向极端的象数易学也进行了扬弃,并试图恢复士阶层价值理性意识之自觉来代替宗教神学之精神,卦气说的重建就是一个重特征。胡瑗的易学诠释原则与方法对包括程颐在内的后世易学家深有影响。从经学到理学的文化转型角度来说,胡瑗思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张昭军 《求索》2007,(11):199-203
程朱理学与湘军集团关系密切。湘军核心成员多有理学背景,以理学经世为特色。在治军方面,募兵、训练、战略战术等都带有理学烙印。在文治方面,以理学为本,通过推行礼教、兴教劝学、刊刻书籍,从文化上强化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湘军集团的“文治”、“武功”,既是理学经世思想的具体表现,又共同体现了咸同时期程朱理学守道救时、经世致用的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