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梗死的红外光谱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鉴定心肌梗死的红外光谱法,探讨傅里叶红外光谱面扫描技术鉴别早期心肌缺血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面扫描成像技术对1例心肌梗死组织样品进行逐点扫描,观测细胞酰胺A带、CH3反对称伸缩、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及核酸和磷酸脂质PO2反收缩振动频率的光谱分布情况,绘制梗死组织的红外光谱病理图像。结果酰胺A带及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的高吸收区、CH3反对称伸缩及核酸和磷酸脂质PO2反收缩振动的低吸收区与梗死区符合。结论傅里叶红外光谱及面扫描技术可鉴定心肌梗死病理改变,酰胺A带和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的红外光谱图改变可特征性的判别早期心肌缺血和陈旧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分析大鼠死后15d内背部皮肤的光谱变化,以此推断死亡时间。方法大鼠麻醉后颈椎脱臼处死,置于温度为25℃、湿度为50%的环境中,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提取其背部皮肤,收集红外光谱数据,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鼠死后背部皮肤组织光谱吸收峰的峰位未发生明显改变,其强度随死亡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回归构建的死亡时间推断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2,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30 d。根据模型中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for projection,VIP)指标确定推断死亡时间的贡献波段为1760~1700cm-1、1660~1640cm-1、1580~1540cm-1和1460~1420cm-1。结论应用FTI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皮肤组织的光谱学改变,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利用HE染色、银染和β-APP免疫组化染色确认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面扫描成像技术检测弥漫性轴索损伤区域酰胺Ⅱ带的光谱分布情况,得到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红外光谱数据,绘制红外光谱病理图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酰胺Ⅱ带红外光谱吸收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红外光谱病理图像中酰胺Ⅱ带的高吸收区与弥漫性轴索损伤区符合。结论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可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进行病理形态学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FTIR-MSP)技术分析高温死亡大鼠肾的化学基团变化,为高温死亡鉴定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方法建立不同死亡原因动物模型并分组,包括高温死亡组、脑干损伤死亡组、失血性休克死亡组、窒息死亡组,大鼠死亡后立即提取其肾组织,使用FTIR-MSP技术采集肾小球区域的红外光谱。结果高温死亡组大鼠肾小球组织在3 290、3 070、2 850、1 540及1 396 cm-1处吸收峰强度增高(P0.05),A1 650/A3 290与A1 650/A1 540的比值降低(P0.05)。结论应用FTIR-MSP技术分析肾组织化学基团变化可作为高温死亡鉴定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结合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死后大鼠脾组织FTIR光谱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推断大鼠死亡时间。方法大鼠脱臼处死,尸体置于20℃环境中,于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脾组织,采集FTIR检测数据,数据预处理后应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大鼠脾组织光谱吸收峰强随死亡时间延长发生变化,峰位没有改变;主成分分析结果示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6%,各时间点光谱样本具有明显聚类趋势;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可将不同死亡时间光谱样本进行有效四分类(0~24h、48~72h、96~120h和144~168h);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构建的死亡时间推断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6,校正均方根误差和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90h和11.39h,预测集R~2达到0.9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0.49h。结论 FTIR光谱技术结合数据挖掘方法可对大鼠脾组织进行有效定性和定量分析,可建立分类判别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死亡时间进行准确推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联合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及化学计量法对心源性猝死的大鼠进行鉴别分析。方法注射药物或空气分别诱导大鼠的心源性猝死及空气栓塞死亡模型。应用Nicolet i Z10 FTIR光谱仪采集血清样本的红外光谱,联合OMNIC及Unscrambler软件,基于光谱不同分子吸收区间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结果基于指纹区(1 200~900cm-1)建立PLS模型,均方根误差和决定系数分别是0.068 3、0.981 3,预测均方根偏差和预测决定系数分别是0.104 8、0.956 1;基于蛋白质酰胺区间(1 720~1 480cm-1)建立PLS模型,RMSE和R2分别是0.058 6,0.986 2,RMSEP和预测R~2分别是0.079 4、0.974 7。综合分析两种模型,蛋白质酰胺区间的RMSEP更小,且预测R2更大,提示其预测效果略好于指纹区间。结论联合FTIR及化学计量法,基于蛋白质及指纹区的分子特征均可有效鉴别大鼠的心源性猝死,其中两种不同死因引起的蛋白质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左莹莹  李健 《刑事技术》2020,(2):183-187
脑挫裂伤是常见的一类颅脑损伤,单纯的组织病理学技术可能难以早期发现及精确诊断。傅里叶变换红外面扫描成像技术(FTIR-mapping)是病理学研究领域的新技术,因其结合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红外显微镜技术以及面扫描成像技术的特点,具有测定方法简便、对样本无损、灵敏度高、准确、直观等优点,突破了传统技术的局限,能检测出发生了物质数量、结构以及构象变化但缺乏明显形态学变化的脑挫裂伤,从而实现早期精准地诊断脑挫裂伤。FTIR-mapping虽已能绘制某些损伤组织的红外光谱病理图像,但其在法医病理学中的价值有待全面深入开发。本文综述了脑挫裂伤的法医病理学研究进展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面扫描成像技术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高分辨质谱技术联合鉴定未知样品的方法.方法 未知样品采用红外专用取样器直接检测;甲醇溶解后采用GC-MS和组合型高分辨质谱检测,以MDMA为内标物.结果 未知样品获得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为1679(C=O键),1603,1502,1453,1423,1259,1121,1090,1035,930,887,838,768,742和717cm-1,质谱特征碎片峰(m/z)为58.1,91.0,120.9,149.0和207.0,测得的精确质量数[M+H]+为208.0966.经信息分析未知样品鉴定为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该物质属于新型化学合成卡西酮类精神活性物质,已经列入部分欧盟国家的管制药物目录.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3,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定尸体内外精液(斑)的留存时间。方法 利用猪阴道模拟尸体内环境,取新鲜精液分别留存于体内外0~168 h,采集红外光光谱数据,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和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回归模型。结果 体内外精液(斑)红外光谱峰位随时间变化不明显,PCA结果有较好的聚类关系,在PLS回归模型中预测的偏差值为15.786 3 h,R2为0.922 4,CARS算法选取的特征波数点位于1 000~1 180、1430~1 480、1 700~1 760 cm-1等波长段。结论 红外光谱技术对于鉴定体内外精液(斑)留存时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体内外精液(斑)的降解趋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鼠死后肾组织在不同温度下的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数据,探究温度对死后大鼠肾组织FTIR光谱特征的影响。方法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后置于4℃、20℃和30℃环境中,于不同时间点提取大鼠肾组织,采集FTIR光谱数据,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20℃和30℃环境组中部分时间点样本主成分分析结果具有明显聚类趋势。分别利用三个温度组光谱数据建立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回归模型,结果 20℃和30℃组数据的PLS回归模型性能均优于4℃组,20℃组模型稳定性优于30℃组。结论大鼠死后肾组织在不同温度下的FTIR光谱特征具有差异,温度对FTIR光谱PLS回归模型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利用光谱法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中需要考虑温度对模型的影响,以提高死亡时间推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死后大鼠脾脏组织FTIR测量结果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分析大鼠死后脾脏组织随死亡时间增加的化学变化过程,为死亡时间推断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与研究数据。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在30℃、20℃及4℃环境中,不同死亡时间点提取大鼠脾脏组织,并运用FTIR光谱仪测定不同化学基团随死亡时间的变化。结果随着死亡时间的推移,大鼠脾脏组织FTIR光谱的主要吸收峰峰位没有明显变化,而其吸收峰强度有明显差异:(1)1080cm-1和1238cm-1被指认核酸谱带吸收峰的峰强呈下降趋势;(2)1541cm-1被指认酰胺Ⅱ吸收峰的峰强呈上升变化;(3)1396cm-1被指认脂肪酸吸收峰的峰强呈上升变化;(4)指认为C-H结构振动的2852、2871、2923、2958cm-1吸收峰的峰强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FTIR光谱分析技术有望成为法医死亡时间推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朱墨时序的傅里叶显微红外成像检验方法。方法根据印文及油墨的红外光谱特征峰,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成像系统直接对纸张上印文及文字油墨进行化学成像,根据成像特征从而判断朱墨时序。结果先打印后盖章的红外成像中油墨字迹的红外成像不完整,有被印章所覆盖的痕迹,而印章的红外成像完整,在字迹中可见印章成像斑点。先盖章后打印的红外成像中油墨字迹的红外成像完整,没有被印章所覆盖,而印章的红外成像不完整,被字迹的油墨所覆盖。结论该方法较传统的鉴定方法更加快速、简单,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行文顺序,并且具有不破坏检验样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一、名词而瞩:14.木乃伊15.机械性损伤16.切上uI7.砍创1.司法鉴定2.造作伤18.刺创19.机械性窒息3.损伤4.性自卫能力20.勒死21.扼死5.司法会计鉴定6.亲子鉴定·22.溺死23.毒物7.司法会计鉴定n.幻觉24.法医物证鉴定25.血痕8.骨折9.劳动能力丧失26.分泌物27.妄想10.疯痕11.诈病.28.精神发育迟滞29.自知力12.法医病理学13.死亡30.精神分裂证31.反应性精神障碍法学教育-32。病理性醉洒33.罪恶妄想2.表浅性瘀痕为明显搬痕。34,疑病妄想35.关系妄想3.从尸体内检不到硅藻的都不是溺死35.被害妄想37.文书鉴定4.电流斑是电击伤的特征性变化,在尸体上…  相似文献   

14.
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电流损伤皮肤金属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μ-probe X-ray fluorescence,μ-XRF)检测电流损伤皮肤金属化的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黄铜电击组、紫铜电击组、铁电击组、铝合金电击组,每组8只。电极一极固定于左后腿中部,另一极固定于左前腿,建立电击模型。提取左后腿触电部位皮肤,以及对侧右后腿相应部位皮肤作为对照,应用μ-XRF光谱仪对电流损伤皮肤内金属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皮肤中检测出磷、氯、钾、钙元素成分;在电击组皮肤中,除正常皮肤检出的元素外,黄铜电击组检测出铜、锌元素,紫铜电击组检出铜元素,铁电击组检出铁元素,铝合金电击组检出铝元素。渗透到电流损伤皮肤内的金属元素呈不均匀分布。结论μ-XRF光谱法检测皮肤金属化可作为诊断电流损伤的特征性指标,并可为触电材料的推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大鼠尿液中代谢物谱,筛选出可用于DVT诊断和法医学鉴定的小分子生物标志物。方法建立下腔静脉完全结扎DVT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在建模后48 h于代谢笼中收集24 h尿液,同时对照组收集24 h尿液。核磁共振检测其代谢物谱,SIMCA-P 14.1软件进行模式识别,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LS-DA,OPLS-DA)模型中的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结合Mann-Whitney U检验,寻找尿液中差异代谢物。结果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尿液的代谢轮廓呈现显著性差异。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可以有效判别模型组、假手术组与对照组。与对照组大鼠相比,DVT大鼠尿液中亮氨酸、谷氨酰胺、肌酸、肌酐和蔗糖水平上调,3-羟基丁酸、乳酸、丙酮、α-酮戊二酸、柠檬酸和马尿酸水平下调。结论 DVT大鼠尿液中的差异代谢物有望成为该疾病的候选生物标志物,该结果可为DVT的诊断、治疗和法医学鉴定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检测急性心肌缺血猝死大鼠的血清分子特征,探讨二维红外光谱鉴别急性心肌缺血猝死的法医学价值。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心肌缺血猝死组(实验组)和空气栓塞死组(对照组),血清样本行ATR-FTIR检测,应用OMNIC软件进行光谱预处理并求二阶导数光谱,分别计算两组原始光谱及二阶导数光谱的相似度,并应用Matlab R2010a软件建立二维光谱模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鼠血清的原始红外光谱在峰形、峰位、峰强度均极其相似,相似度达99.78%,二阶导数光谱显示出两者相似度降至98.62%,二维光谱模型显示两组光谱在1 625cm~(-1)、1 550cm~(-1)、1 080cm~(-1)及860cm~(-1)附近的成分差异,且它们的自动峰个数不相同,提示两组在蛋白质、糖原、核酸等分子含量存在较明显差异。结论仅从一维光谱上难以区分出两组的分子差异,二维红外光谱可以直观、有效地反映出急性心肌缺血猝死与空气栓塞死的大鼠血清分子差异,有望应用于法医学死因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研究甲基苯丙胺(MA)亚急性中毒大鼠血清和尿液代谢物变化,寻找可能的生物标志物及其代谢通路,为MA中毒及滥用的毒理机制提供思路。方法 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亚急性中毒组和对照组,以腹腔注射MA建立亚急性中毒模型。运用1H-NMR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方法分析MA中毒大鼠与对照组的血清和尿液。结果以VIP1和P0.05筛选出7种差异代谢物分别为2-酮戊二酸、醋酸盐、甲胺、肌酐、丙酸、琥珀酸和甘氨酸,尿液中2-酮戊二酸、甲胺、肌酐、甘氨酸呈上升趋势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差异代谢物相关的代谢通路为天冬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和柠檬酸循环。结论 2-酮戊二酸、甲胺、肌酐、甘氨酸可作为MA亚急性中毒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天冬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和柠檬酸循环代谢途径参与MA亚急性中毒代谢过程,为MA中毒机制及鉴定MA滥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案件缴获的疑似毒品进行分析,确认化合物种类,建立化合物的表征数据,本文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LC-QTOF)、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碳谱(13C NMR)、X射线单晶衍射(X-ray diffraction of single crystal)等多种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析和表征。测定了已列管的氯胺酮和氟胺酮的二级质谱,建立中性丢失质谱碎片信息,并与目标化合物进行比对。通过多种分析手段与中性丢失质谱碎片信息比对结果,确认该化合物为溴胺酮。新型苯环己哌啶衍生物溴胺酮存在一定的毒品替代和滥用风险,本研究建立的溴胺酮的分析与表征数据能够为公安机关对溴胺酮的鉴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丽蝇科大头金蝇蛹壳风化过程中脂质降解特征对死亡时间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饲养的大头金蝇蛹壳,置于户外5d、10d后收回,-20℃保存,对照组清洗后直接冻存。样本行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micro-FTIR)检测,预处理后读取峰位、峰高,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d和10d组脂质VasCH_3峰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VasCH_2峰位蓝移,VsCH_2吸收峰消失,仅10d组VsCH_3峰位红移,除5d组VsCH_3外,各吸收峰强度均降低;与5d组相比,10d组所有吸收峰强度均降低,VsCH_3峰位红移,其余各吸收峰的峰位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micro-FTIR技术检测大头金蝇蛹壳风化过程中脂质的降解特征为法医学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联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FTIR)、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多种技术鉴定可疑未知物的方法。方法对实际案件中缴获的可疑检材(灰白色粉末和黄色晶体)分别采用FTIR、GC-MS(溶剂为甲醇)、高分辨质谱(溶剂为甲醇)及NMR(溶剂为氘代甲醇)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GC-MS测得样品中主要组分的质谱特征离子m/z分别为219(基峰)、363、307、304、275、145、131和213(基峰)、357、301、298、269、185、171、145、131,高分辨质谱实测的精确质量数[M+H]+分别为364.203 61和358.212 34。经查阅资料和数据库检索比对再结合红外分析和质谱数据分析,可判断未知样品为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2-[1-(4-氟丁基)-1H-吲唑-3-甲酰氨基]-3,3-二甲基丁酸甲酯(4F-MDMB-BUTINACA)和3,3-二甲基-2-[1-(4-戊烯-1-基)-1H-吲唑-3-甲酰氨基]丁酸甲酯(MDMB-4en-PINACA),并采用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结论建立的多技术联合鉴定方法能用于未知样品中4F-MDMB-BUTINACA和MDMB-4en-PINACA的鉴定。该方法快速、方便、准确、可靠、实用,能够对今后涉及此类物质的案件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