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近些年,利用尸温、玻璃体液成分、早期尸体现象以及生化指标等推断早期PMI的有关研究在认识、数据和方法上取得了新进展,本文加以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死亡时间(PMI)推断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但尚无可以应用在实践领域的PMI推断方法。本文从PMI推断的实践应用角度出发,从脏器、骨骼、骨骼肌、牙齿、牙龈以及大体观、毛发、皮肤和血液等角度,对利用人体标本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希望对我国开展人体标本的PMI推断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影响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的诸多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单一考虑温度因素推断PMI具有局限性。累积日度(accumulated degree days,ADD)是有关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同时兼顾环境温度和经历时间两大变量,通过建立ADD与某些评价指标的数学模型用于推断PMI,明显优于单一温度变量。本文简述了ADD的研究历史、PMI推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ADD推断PMI的准确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是法医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玻璃体液一直是法医病理学用于PMI推断和死后化学物质分析的热点之一。本文从玻璃体液与其他常见体液的比较、温度对玻璃体液的影响、玻璃体液检测方法及数据拟合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利用玻璃体液推断死亡时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琦  赵建  牛勇 《中国法医学杂志》2021,(2):144-147,153
推断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 PMI)一直是法医学鉴定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可用于推断PMI的尸体检材有很多种,脑组织因其独特的解剖学位置与生理功能,是推断PMI的重要检材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将根据脑组织推断PMI的方法进行综述,包括了通过脑组织的温度、形态特点等尸体现象推断PMI;通过死后脑脊液、脑组织的成分,如简单元素、小分子物质、蛋白质、DNA、RNA变化规律等生化改变推断PMI;通过脑组织、硬脑膜的生物力学特征、电学特性等物理特征推断PMI。虽然根据脑组织推断PMI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由于PMI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用时仍需结合现场环境、案情等运用多种指标综合判断。本文综述了根据脑组织推断PMI的方法,旨在为法医学PMI推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平  托娅  王振原 《法医学杂志》2010,26(3):198-201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是命案现场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法医学者运用了大量的技术和统计学方法试图精确推断PMI.由于PMI推断受到外部、内部、死亡前和死亡后等多种因素影响,既往多种方法均存在局限性.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已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的纯品物质研究上,近年来也被广泛用于研究复杂的细胞和组织.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可以对光谱变换、平滑、基线校正、归一化等进行处理,使FTIR光谱仪对样本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并从分析化学领域推广到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研究.本文综述了FTIR光谱原理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并着重阐述死后尸体组织的FTIR光谱学变化及在PMI推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温度下家兔尸体玻璃体液内K~+、Mg~(2+)浓度随PMI的变化规律,探索应用混合效应模型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可行性。方法家兔处死后分别置于5℃、15℃、25℃和35℃温度下保存,在0~120h内每12h双眼交替微量提取玻璃体液80~100μL。应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玻璃体液中K~+、Mg~(2+)的浓度。应用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拟合,建立PMI推断方程。使用放置于10℃、20℃、30℃温度下均经过20、40、65h的样本检测数据对PMI推断方程进行验证。结果各温度(y)下家兔玻璃体液中K~+、Mg~(2+)浓度[f(x,y)]随PMI(x)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在5℃~35℃,PMI及温度拟合的K~+、Mg~(2+)浓度方程分别为:f_(K~+)(x,y)=3.413 0+0.309 2 x+0.337 6 y+0.010 83 xy-0.00247x~2(P0.000 1);f_(Mg~(2+))(x,y)=0.745 6+0.006432 x+0.0338y(P0.000 1)。经验证,PMI为0~40 h时,K~+、Mg~(2+)浓度推断PMI的偏离时间均在10 h以内;PMI为40~65 h时,偏离时间在21h以内。结论在5℃~35℃的环境温度区间内,利用混合效应模型拟合的方法可实现利用温度和玻璃体液物质浓度双参数推断PMI,将为解决玻璃体液化学物质在PMI推断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眼组织推断PMI取得了一定进展,机体死后眼角膜、房水、虹膜、晶状体、玻璃体液、视网膜等改变均呈现与PMI高度相关的时序性变化规律。本文基于眼组织不同结构死后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学、遗传物质改变等方面,对PMI推断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死亡时间(PMI)的判定在法医学研究及检案工作中一直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玻璃体液因其独特的解剖学位置,被认为能较好地用于PMI推断,且引起了学者的兴趣,并对此展开了较多研究。目前,针对玻璃体液的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完善,并已被逐渐应用于法医学,同时利用玻璃体液进行PMI推断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不同玻璃体液检测技术、仪器,如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毛细管离子分析技术、光谱法、色谱法、纳米传感技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等,以及近年基于此展开的PMI推断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学者们提供研究方向,以期使得玻璃体液分析在PMI推断中更加精确、实用。  相似文献   

10.
PMI是指死后间隔时间,准确推断PMI,可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传统的PMI推断方法,主要是根据尸体现象及胃内容物消化程度进行推断。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手段,对尸体各种指标变化与PMI的关系等进行了诸多研究,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综,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计算不同时间大鼠骨骼肌新鲜度指标(K值、K1值、K0值、H值、P值、G值和IMP比例)变化规律,研究其与早期PMI的关系,筛选出最优评价指标,用于早期PMI推断。方法SD大鼠处死后,保存在20℃恒温条件下,于死后即刻(0h)、4h、8h、16h、24h、32h和48h提取大鼠双后腿骨骼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ATP相关代谢产物(ATP,ADP,AMP,IMP,Ino,Hx),计算其肌肉组织的K值、K1值、K0值、H值、P值、G值和IMP比例,并建立与PMI关系的相关回归方程。结果随PMI推移,IMP比例呈现下降趋势,K值、K1值、K0值、P值、G值和H值逐渐增加。7种新鲜度指标均可用于早期PMI推断(R2=0.922-0.971,P<0.01),其中H值与PMI相关系数最高、曲线拟合关系最好(R2=0.971)。结论测定尸体肌肉组织新鲜度指标有望成为法医实践中PMI推断的有效方法,其H值为最优早期PMI推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一直是法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法医昆虫学在PMI推断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法医昆虫学的理论和技术不断丰富,但在研究和实践中仍然有许多问题。Daubert规则的提出,对应用法医昆虫学知识推断PMI的可信度及准确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围绕Daubert规则从生态学、数量遗传学、种群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角度综述了这些理论在法医昆虫学中的应用,为基础理论研究和法医实践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以便运用法医昆虫学在PMI推断中为司法实践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体脑组织多种RNA指标的表达水平与早期死亡时间(P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例已知PMI(4.3~22.5 h)的个体,提取脑组织总RNA。选取8种常用RNA指标(β-actin、GAPDH、RPS29、18S rRNA、5S rRNA、U6 snRNA、miRNA-9、miRNA-125b),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运用geNorm软件筛选早期PMI表达稳定的内参指标,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相关因素(年龄、性别、死亡原因)的关系。运用R软件将内参标准化的RNA指标代入前期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推断PMI,计算推断PMI的误差率以验证模型精确性。结果 5S rRNA、miRNA-9和miRNA-125b表达稳定,其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无关。利用β-actin推断PMI的误差率为24.6%,GAPDH为41.0%。结论 5S rRNA、miRNA-9和miRNA-125b在死亡早期表达稳定,适合作为人体脑组织的内参指标。β-actin表达水平与PMI相关性良好,有望成为推测早期PMI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Chen YC  Cheng JD 《法医学杂志》2002,18(3):144-145
目的研究死后胸骨骨髓DNA的降解与较长死后间隔时间(PMI)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Feulgen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离体人胸骨(取材后分别室温搁置0,1,3,5,7d)骨髓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在较长PMI范围内,人胸骨骨髓DNA含量仍呈现下降规律。结论人胸骨骨髓DNA降解规律可望应用于较长PMI的推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量化分析个体死后晶状体赤道部形状时序性变化规律的可行性,为利用眼组织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 PMI)提供一种补充手段。方法建立兔空气栓塞死亡模型。在22±1℃、30%相对湿度室内,于兔死后96 h内每隔6 h分离晶状体,应用智能手机结合简易光源装置采集晶状体赤道部图像,基于Matlab软件设计相关程序代码,分割赤道部图像并提取赤道部边缘周长、面积及圆形度3项形状特征数值,建立PMI推断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兔死后96 h内,晶状体赤道部边缘周长、面积随PMI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圆形度随PMI呈线性上升趋势。建立的3项参数与PMI的线性回归模型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利用圆形度推断PMI的线性回归模型决定系数最高(R~2=0.925)。结论个体死后晶状体赤道部形状变化呈一定时间规律性。研究建立的晶状体赤道部数字图像分析方法及指标为客观、量化推断PMI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几乎占据了所有的栖息地。根据人体微生物组计划报道,健康成人体内90%的细胞都是微生物。那么,人死后微生物是否继续存在?会有怎样的变化?随着微生物组学和测序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国内外研究者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微生物群落会呈现出一定的演替规律,它们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有一定的关联,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测序后的微生物数据,能挖掘出有利于PMI推断的更深层的规律和有用的信息,这为PMI的推断打开了新的突破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死后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进展,揭示其在法医学PMI推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寻找一种推断PMI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用比色法)检测家兔死后0-54小时玻璃体液内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在两组温度下(25-30℃:10-15℃)的失活情况。结果 两种酶的活性在死后一定时间内各出现一个平台期,平台期后两酶的活性迅速下降,低温组在死亡54小时后活性几乎为零,高温组在死亡48小时后活性几乎为零。经统计学分析得知死后两种酶活性与PMI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 在0-54小时内依据其各自的回归方程将可以大致地推断PMI,依据两种酶活性的多元回归方程可以较准确地推断PM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脑组织8种RNA指标,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达水平与早期死亡时间(PMI)的相关性。方法将22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死后0 h)和4个实验组,实验组断颈处死后分别置于5℃、15℃、25℃和35℃的环境中,于死后1~24 h内9个时间点提取脑组织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8种RNA指标(β-actin、GAPDH、RPS29、18S rRNA、5S rRNA、U6 snRNA、miRNA-9及mi RNA-125b)的表达水平,ge Norm软件选取合适内参,SPSS软件对内参标准化RNA指标进行回归分析,R软件构建推断PMI的数学模型,另选6只已知PMI的SD大鼠予以验证。结果 5S rRNA、miR-9和mi R-125b表达稳定,可作为内参指标。β-actin和GAPDH具有良好的时序性降解规律,在24 h内随PMI延长不断降解。R软件拟合得ΔCt值随PMI和温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可用以推断PMI。运用β-actin和GAPDH验证模型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14.1%和22.2%。结论β-actin和GAPDH表达水平与PMI和环境温度相关性良好。本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为温度变化条件下的早期PMI推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一直是困扰法医学工作者的难题之一,尤其是荒郊野外或偏僻屋内的高度腐败尸体更是难以使用常规手段推断PMI,因此常需要借助现场中的昆虫证据来推断。不同种属的蝇类发育时间差异较大,在实际案件中,如果不进行种属鉴定而直接测量蝇蛆体长、计算积温或演替阶段,或是基于错误的种属鉴定来计算,往往会导致推算出的结果与实际PMI之间出现较大偏差,误导案件侦查方向。因此,使用法医昆虫学方法来推断腐败尸体PMI,必须先进行准确的昆虫种属鉴定。本文对嗜尸性蝇类不同虫态的大体和超微形态学种属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种属鉴定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法医昆虫学在鉴定实践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2):131-135
目的利用GC-MS检测死后家猪脑组织的代谢产物,推断死亡时间。方法成年家猪大脑,置于25℃、75%RH的人工气候箱中,于0 h-84 h内,每间隔6 h取材,GC-MS检测各时间点脑组织代谢物变化。结果PCA显示:平台期和窗口期的时间组彼此分开。建立PLS模型,通过VIP> 1且Kruskal-Wallis检验(P <0.05)筛选出18种重要的代谢物,线性回归模型和参数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方程为:Y_(PMI)=6.610+16.29X_(十八烷酸)+14.56X_(5-氨基缬草酸)+5.517X_(丙氨酸)(R~2=0.909、SE=6.323)或Y_(PMI)=15.78+9.690 X_(5-氨基缬草酸)+86.45X_(亮氨酸)-82.35X_(甘氨酸)(R~2=0.952、SE=4.271)。结论 GC-MS检测出家猪死后脑组织的多种产物与PMI存在显著相关性,证实了其理论和技术推断PMI的可行性。综合多指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PLS-DA等多元模式分析方法建立PMI推断模型,可提高推断模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