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区差距: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及政策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旭 《求索》2007,(12):13-15
本文运用Theil指数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后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在1978—1991年中国地区差距缩小而在1992年之后,地区差距又开始上升。进一步,本文表明出口导向政策是中国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因素,而这种作用得以发挥的背景则是1980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新的特点,中央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和中西部地区实施新的发展战略的机遇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9,(10):6-6
中国内地各省、市、自治区上半年经济资料近日集中亮相增幅榜上,各“诸侯”排位剧烈“洗牌”:中西部地区整体表现亮丽,多省GDP增速超10%,内蒙更以16.2%高居榜首: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仍显乏力,唯天津以16.2%的增速排名大幅提前。北京经济专家指出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与新一轮的复苏中,中东、中西部差距正逐步缩小,一场中国经济格局的变革正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的深入,东部和中西部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原因是多方面,但东部和中西部的经济差距关键还是企业之间的差距,东部的企业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超过了中西部,缩短企业的差距就会缩短东部和中西部的经济差距。而企业家是企业的发动机,优秀的企业家可以使企业起死回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足够多的企业家会在中西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迅速缩短东部和中西部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4.
张莉 《台声》2007,(10):30-32
(一) 受地区经济状况、资源条件差异以及区域性FDI政策的直接影响,长期以来台商在大陆投资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投资金额约占大陆吸收台资总量的85%,中西部地区仅为15%。近年来,台商投资出现了悄然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2006年,台商对中西部投资的增幅约为30%左右,其中四川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投资分别增长227.3%及950.0%。  相似文献   

5.
移民开发:云南扶贫攻坚新思路周维荣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正在扩大,而中西部的扶贫问题更引人瞩目。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包括19个省、自治区,占全国总面积的88.7%,人口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全国政协调查的资料表明:从1979年至1993年,东部地区工业...  相似文献   

6.
建立产业开发开放区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意义张海柱,牛建生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明显差距。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对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差...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几个问题曾赤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地缘条件及经济发展的起点差异甚大。如何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构成中国宏观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研究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之一。鉴于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已就我国的东、西差距及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事关国家跨世纪发展全局的大事,从当前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现状来看,地域经济差距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应结合实际,探索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不发达地区必须自强自立──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之管见来辉武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  相似文献   

10.
从1979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正摆在国人的面前:东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差距在拉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例,西部最低的省与东部的上海市相差八倍以上。全国592个贫困县,其中90%集中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正如世界上一些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地区差异那样,中国也不例外。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中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呢?首先,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可能在同一水平线上;二、从…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7.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波浪式”前进。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江泽民牢牢把握时代特征,提出“跨越式”发展。“波浪式”前进与“跨越式”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讨高校文化时尚的内涵,着力挖掘高校文化时尚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正确引导从"文化时尚"到"时尚文化"的同构与传承,趋利避害地发挥高校时尚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