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社会流动的加速推动了农村青年群体的分化.深受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熏陶的农村青年群体在面对随礼现象时,呈现出既被动又激进的矛盾心理,高数额、高集中的特性以及双重社交圈的经济压力.研究发现,农村青年群体随礼行为体现了该群体对传统文化的沿袭与遵循,另一方面,人情交往中的平衡性以及传统文化中的"面子"观念是促使该群体承受巨大人情压力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性文化,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对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流行文化的个性化、感性化和低俗化的消费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代青年群体在商业社会中面临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3.
吴浩 《青年论坛》2014,(6):43-47
"冰桶挑战"以个人的小微力量唤起全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低廉的经济成本,只是在网络上点击观看视频,却传递出青年群体对弱者的关爱之心,无疑是符合青年群体的价值追求。相较于传统公益文化模式,以"冰桶挑战"为代表的创新公益文化模式,赢得了青年群体的积极响应与参与。创新公益文化模式顺应了青年群体的文化崛起趋势,融合了网络恶搞文化元素,满足了青年群体心理需求,适应了青年群体价值观鲜明展现的需求,值得国内慈善公益组织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科学研究领域,离不开对隶属于该领域的若干基本概念的探讨与界定.青年研究领域同样涉及诸如青春期、青年现象、青年概念、青年群体、青年文化以及"青年本质"等基本概念的研究.然而,这些概念往往众说纷纷、尚无定  相似文献   

5.
青年“微博文化”现象的心理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需要层次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往及信息传递等相关理论,结合青年心理发展特征对当前青年群体中的"微博文化"盛行的原因以及"微博文化"对青年个性心理的发展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年"微博文化"健康发展的心理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新生代"青年群体文化的角度,探讨了网络里流行的"干物族"、"脑残体"和"90后贱女孩"三种文化现象,认为青年一代在对传统文化反抗和自我追求的同时也陷入了迷茫,进而对"新生代"青年群体如何在社会的压力和缝隙里寻找出路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理想类型的分析方法,对大众传媒与农村青年职业流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众传媒对农村青年职业流动的频率、目的、半径、途径等方面有显著影响,大众传媒在农村青年职业流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李娜 《青年探索》2016,(6):21-26
青年"晒食"族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日益凸显。现有研究或融"晒食"分析于"晒图"分析中,突出青年群体社会交往中的目的性,或以心理疾病解释"晒食"行为,均无法对"晒图"话语评述的差异性做出说明,亦无法对人们普遍关注的微信"晒食"做出有效解释。从社会互动角度解读青年群体的微信"晒食"行为发现,微信"晒食"并非青年群体的技术求新,微信"晒食"首先是青年群体记录生活、分享生活的日记,兼具隐私性和分享性。时空分延背景下,青年群体同时具有社会交往和保留隐私的双重需求,以微信社交平台为依托,借助食物的可述说性,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的互动空间内,借助微信"晒食"这种分享型生活记录满足社会互动的双重需求。微信"晒食"是青年群体应对人际关系变迁所建构的分享型互动。鉴于探索性研究目的的限制,建议未来青年群体的"晒食"研究可从青年群体的社会属性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林芳 《桂海论丛》2005,21(6):81-83
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以其强大的文化攻势,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大众传媒环境已成为大学生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大众传媒出现的媚俗化倾向给当代青年带来了负面影响,除了净化媒介环境之外,当务之急是把媒介教育纳入整个大学教育之中,提高大学生对媒介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对媒体信息的判断力,从而能够自觉抑制不良信息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在分析传统文化中"群体主义"影响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当代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群体特征的演变,并从挖掘传统文化合理价值因子、在群体发展框架内注重青年个性发展,以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青年群体发展纲领等三个方面,指出青年群体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7.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是“波浪式”前进。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江泽民牢牢把握时代特征,提出“跨越式”发展。“波浪式”前进与“跨越式”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讨高校文化时尚的内涵,着力挖掘高校文化时尚的青年亚文化特征,正确引导从"文化时尚"到"时尚文化"的同构与传承,趋利避害地发挥高校时尚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