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腐败是指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侵犯和亵渎的行为,诸如以权谋私、恃权挥霍、骄奢淫逸等。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蜕变,不仅危害政府的形象,而且殃及政权的根基。腐败问题愈严重对政权的威胁也愈大,古今中外都把反对腐败作为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一国家公务员的贪污腐败行为严重危害党和国家的威信,干扰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探讨腐败行为的成因,对促进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十分必要。被称为“全球性灰色瘟疫”的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在本质上讲是权钱交换,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它所涉及的交换主体包括公权行为体和经济行为体。一般说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用变量A表示)越大,腐败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经济行为的频繁程度(用变量B表示)越大,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二者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成正比。此外,政府(或社会)对腐败的有效遏制程度(用变…  相似文献   

3.
翟婷 《桂海论丛》2007,23(1):33-35
文章从公共权力腐败的概念界定出发,阐述了公共权力和腐败的关系;通过对造成公共权力腐败的体制内外因素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提出治理公共权力腐败的思路,即通过限制公共权力扩张、制约权力主体权力行为、完善外部制约监督机制来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4.
反腐败斗争正在深入进行,从反映的问题看,腐败渗透到社会许多领域,而作为其核心的权力腐败,则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权力与腐败的关系权力腐败,是指掌握权力的少数人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它不论以怎样的形式表现,以权谋私都是其本质。在“皇权天授”的私有王权制度中,专制权  相似文献   

5.
试论党政干部的隐形腐败及克服对策●杨常青刘刚强一隐形腐败的表现形式隐形腐败是权力腐败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转换形式,它的实质仍然是权力商品化,即把人民所赋予的各种各样的权力当作特殊商品投入到市场乃至整个社会中进行交换,以权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隐形腐...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资本视角看预防权力腐败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石宏  刘瑛 《前沿》2007,(11):104-106
社会资本理论关于行为者在社会资本运作过程中如何运用社会网络中资源获取个人利益的分析,能准确的说明权力是如何资本化,公共权力的掌握者是如何腐败的具体过程。权力腐败是腐败问题的核心,也是公共权力掌握者以权谋私,满足自身利益的过程。社会资本理论有利于从根源找出预防权力腐败发生的制度困境以及科学预防的制度安排,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市场经济是权力腐败的根源吗? 所谓权力腐败,是指政府官员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权力腐败的表现多种多样,如行贿受贿、滥用职权、权钱交换等等,但最典型的则是权钱交换,即以权力换取财富。不过,不论权力腐败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其本质都是以权谋私。 在私有制社会,国家政府的权力虽然形式上是“公有”的,但实质上则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既然权力腐败就是以权谋私,那么,以形公而实私的权力来谋取私利,就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根本没有谋或不谋的区分,而只有谋大私与谋小私、非法谋私与合法谋私、谋眼前之私与谋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学看,腐败是指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其本质是以公共权力为资本,背离公共利益目标,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物质或非物质利益。我国现时的腐败主要根源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制度性缺陷。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本文基于制度反腐败论,从分析我国现有经济制度的缺陷入手,探讨具有防治腐败的内在机制的经济管理制度设计。   形形色色的腐败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腐败行为争夺的“猎物”都是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与人类文明共生的痼疾,自从存在私有制社会和政治权力后,政权的腐败问题也就应运而生。从政治学角度讲,它是思想上、行为上的堕落,是腐败主体(某些个人或组织)以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腐败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异化。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年来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腐败本质问题界定、腐败行为特征及其成因、腐败测度、反腐败策略四个方面,对我国反腐败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本文提出,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特殊权利的一切行为。当前我国腐败行为呈现出绝对权力腐败猖獗、从滥用公共权力向滥用公共资源转变、腐败手段更加复杂和隐蔽、灰色腐败倾向明显等新特征。滥用权力的欲望、官员的经济理性、公共权力寻租、行政监督缺位、行政道德失范是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中国应创新腐败测度方法,科学测度腐败程度,推进反腐国际化。客观权衡腐败零容忍、全面反腐、权力反腐的利弊,综合使用经济处罚、道德教育与法律惩处手段,加强对腐败行为的行政监督。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公共权力的良性治理,寻求解决当前公共权力腐败难题和促使公共权力高效运作的解决方案,本文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从分析公共行政人员的行为模式着手,通过建立博奕模型着力寻找我国公共权力治理的瓶颈所在,并且根据所作分析对促进当前我国公共权力的良性治理提出了相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政府官员贪污腐败是一种危害深广的丑恶现象,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即政府官员运用手中的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因此,抑制贪污腐败的思路,就在于制约和监督权力,使之无法用来谋取私利。对权力的制约,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至少有三个相辅相成的手段,即以法制权、以权制权和以民制权。以法制权,就是制定严密的法律,规范权力的运作程序,控制官员的用权行为;以权制权,就是通过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实行对权力的监督和控制;以民制权,就是让社会和公民发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作用。这三种手段,以法制权是关键,以权制权和以民制权…  相似文献   

13.
王建芹 《桂海论丛》2008,24(4):25-28
不同的历史时期腐败现象的成因与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但从其根本原因上看腐败都是由权力而引发,都是由于不受制约的权力或对权力的制约不足而产生的。因此,腐败预防机制的建立,必然地要从公权力的制约机制入手,从特定历史时期公权力的结构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来构建反腐倡廉的社会体系,特别是构筑新时期腐败预防机制的道德防线、权力防线及机会防线。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较高等级公共权力的腐败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恶性肿瘤",那么,村镇级别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公共权力进行的腐败行为则是侵蚀新时代下中国发展基石的白蚁。从社会原因来看,村镇社会中稳定的人口构成和较低的流动性导致村镇干部更容易取得行贿的机会,村镇社会中立体式圈层结构导致的低民主化使得村镇干部微腐败行为极易发生。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较低的机会成本和较高的经济收益提升了村镇干部追求权力寻租的热情,通过腐败行为带来的情感收益在村镇干部的腐败收益中有明显的加成作用。微腐败的治理需要立足乡村社会差序格局,以成本-收益为突破口,从文化、制度、经济等多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构建微腐败防治的长效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廉政文化认同感;改革村镇工作体制,全面遏制"圈子"腐败负效应;健全村镇干部薪酬管理机制,提高村镇干部岗位专职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腐败是一重大社会病,应认真诊断,下力疗治,尽早除之。所谓腐败,是指社会公共职权的性质、功能发生变质、异化。其原因,是社会公职人员利用其代理的公共权力谋取个入私利,致使公共权力私人化。腐败有多种表现形式,从其以权谋私的实质推断,化公为私、损公肥私、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循私舞弊、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公报私仇等等均在腐败之列。这些年,在我国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腐败的集中表现是“权力寻租,以权易钱”,即社会公共权力掌管者通过出租手中所有权产采取得租金。他们或是以“提成”、“回扣”、“索要”、“罚…  相似文献   

16.
陈寅生 《岭南学刊》2002,(4):98-100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反腐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 ,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腐败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试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探析。一、腐败的政治根源(一 )公共权力的行使不当和制约不力。腐败的本质是以权谋私 ,是权力异化的结果。因此 ,腐败总是与公共权力结合在一起 ,腐败分子总是把公共权力视为特殊商品用以换取私人利益。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 ,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在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的社会环境中 ,社会利益的分配就为一些人利用权力谋取私利提供了方便和条件。改…  相似文献   

17.
腐败的根源:是剥削制度,还是公共权力?张国春近来,读到吴越同志在报刊上发表的探讨腐败根源的文章。吴文认为,“剥削制度不是权力腐败的粮源”,把腐败的根源归结为利。削制度,是“传统政治思维定式得出的表面的和片面的结论”,并提出腐败来源于社会公共权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法治的实现必须以对权力腐败的有效遏制为条件 ,权力腐败现象的根治又有赖于法治的建设。权力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担任公共职务的国家公务人员 ,利用其特殊身份 ,违反权力运行的规范要求而滥用职权 ,谋取私利 ,使公共权力产生异化或嬗变的行为。它比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对实现依法治国的影响都更直接、危害更大 ,成为依法治国的严重障碍。权力腐败直接动摇着实现依法治国的社会政治基础。要顺利实现依法治国 ,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 ,离开稳定 ,一切都无从谈起。当前 ,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的深层…  相似文献   

19.
权力腐败是指“为谋取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众利益,破坏某种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中国,任何一位领导者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都属公共权力。如果权力当事人利用被授予的权力谋取私利就是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的产生离不开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利己主义的思想动机,二是权力机制的缺陷。前者是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后者是外因,为权力腐败的施行提供可能。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学说原理,内因是前提条件,是“因”之所在。因此,权力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掌权者在自己的意识形态上走入了歧途。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20.
邹波  韩锋 《中国发展》2003,(4):17-20
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对腐败成因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从成本—收益角度看,腐败的客观基础是公共决策与决策者私人利益间的矛盾,腐败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从寻租角度看,转型期中国的寻租环境是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根源。从委托—代理角度看,腐败是民众与国家以及官员之间的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运行的失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