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认识是指探索人类未知世界,并能获取创造性认识成果和产生新认识方法的特殊认识活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深刻地揭示了一切认识的反映本质,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的反映过程就包含着映现、选择和建构等环节于自身之中。作为特殊认识活动的创造认识,当...  相似文献   

2.
一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思考、理解和解释,既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但无时无刻不表现为个人的意识活动。一切思想、解释的过程,都只能具体地存在于各别的思想主体的意识之中,只能通过无数个体认识活动的纵深推进与横向拓展才得以实现。思想既是人类的,又是个体的;既是...  相似文献   

3.
反思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人类恰当的反思活动蕴涵着“从后思索”的思维路径,以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否定为灵魂,以建构返回主体自身的自省意识为核心,存在“对思想的思想”的哲学诉求。  相似文献   

4.
万斌  ;王学川 《求索》2008,(4):201-204
历史创造活动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其实质就是社会历史运动具有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指的是主体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有意识地从中进行选择。历史发展的决定性要以选择性为条件并通过后者实现出来,而后者则要以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为根据并在其制约中运行。历史创造活动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的自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历史创造活动也是尊重群众和尊重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把握它,一是要正确理解尊重群众,二是要正确理解尊重群众与尊重实践在理论上的一致性,三是要正确理解主体在实际活动中是如何实现二者结合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两个能动体。要论及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认识活动过程中的主客体性,不应简单地从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的“主体——客体”结构模式,或简单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客体,受教育者是主体的“客体—主体”结构模式;而应从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认识属性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形成的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内容涉及控制论、心理学、仿生学等。智能或智力,本来是指人类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由脑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功能。而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做原来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也就是使电子计算机模拟人的某些智能行为。机器模拟人的智能,可以模拟到什么程度?能不能代替以至超过人类智能?能不能成为“第二认识主体”?在这些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从认识论角度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作些分析,对于解决这些分歧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人的活动离不开利益。利益是主体活动的内在动力,在主体活动中具有定向和调节的作用,决定着主体活动对象的选择。这些作用内在地交织和渗透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利益在主体活动中的作用具有社会历史性,既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又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只有确立有利于人类活动的正确利益观,才能真正维护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8.
归纳与选择     
现代科学的发展日益雄辩地证明,人的认识活动不仅是反映,而且是选择。“选择”作为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充分体现了人类意识的能动性。归纳是认识的基础,又是认识的基本要素,它贯串于认识的全过程。选择渗透于归纳的思维进程。  相似文献   

9.
自由包括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和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自由。当我们考察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时,自由选择表现为认识的选择性和实践的选择性。前者是指主体在认识中对客体的属性或关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 认识论又叫知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其基础是唯物主义、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在任何认识过程当中,都可以区分开三种要素:认识主体或认识者、认识客体或被认识者以及认识活动本身。例如,在科学实验当中,科学家就是认识主体,被研究的自然现象就是认识客体,科学家观察对象,分析数据,形成思想的过程就是认识活动。这三种要素就构成一个认识过程。也可以说,认识论就是关于这三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其中,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不是凭空产生的,自古以来,国家起源问题就是政治哲学家们苦苦追寻的课题。我们秉承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研究方法理解国家起源,在比较研究中发现,国家起源思想的不同源于各自理论基础的不同,从而也导致他们对国家问题认识的差异,而哲学家们思想的交集在于对人类合理的生存秩序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赢得"00后"中学生们的欢迎,广大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课堂结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学生活动。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常被称为"活动教学",课堂学生活动也通常被称为"课堂活动"。选择活动教学,开展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对活动教学的把握和课堂活动的认识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解:一  相似文献   

13.
认识论是哲学的基本内容。它着重研究人的认识发生、发展及其规律。为了科学地说明认识论的一系列理论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构成人的认识活动的诸要素及其结构。可是,恰恰在这个基本问题上,我们过去研究得很不够。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从理论到现实的许多问题也必然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比如,直到现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都把认识规定为主体对客体或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按照这个规定,构成认识要素的就是主体和客体两项,反映则是主体的活动结果。这个观点能全面地说明人的认识发展吗?显  相似文献   

14.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以主体的能动作用为前提的.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曾经引用了费尔巴哈的话同马克思的话作过鲜明的对照.费尔巴哈说:“我们的‘我’只是因为受客体的影响才认识了客体”,这就是说,认识的主体“我”只是由于被动地受客观事物的刺激、影响,才认识了这个事物;他接着又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反驳的话:“我们的‘我’  相似文献   

15.
对康德哲学的研究和解释是海德格尔前期哲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海德格尔思想和康德哲学究竟有何渊源关系?查尔斯·薛奥弗认为,海德格尔毕生追求对存在意义的领悟,把本体论作为其哲学思考的中心关切,这与康德在形而上学领域所发动的哥白尼革命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康德通过批判地考察人类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反思?     
<正> 什么是反思?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以办,反思就是对意识的内在活动的观察,即内省体验。黑格尔则认为,反思是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的思索,也就是思想的自我运动。这些  相似文献   

17.
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人。从它的结构来看,有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客体是指进入主体活动领域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事物。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的场合,两者是区分的;但二者是统一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是以工具为中介的。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质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教学活动中的认识结构与一般的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构一样,是由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中介工具组成的。但是,它有其特殊的规定性。教学活动中主体…  相似文献   

18.
追问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文 《前沿》2003,(8):23-25
人类生活离不开对真理的首肯 ,二十世纪的思想离不开黑格尔哲学。黑格尔从批判直观主义和浪漫主义出发 ,提出只有概念思维才能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才能通达真理。黑格尔把认识世界的原则概括为实体即主体这样一个命题 ,绝对既是实体又是主体 ,内在地包含否定性的辩证运动 ,这是我们认识真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徐彤宝 《长白学刊》2008,(6):144-144
哲学家总是运用理性的思维认识客观事物,以求对某一种事物认识的科学性、深刻性、规律性。但是,理性思维也不都是能把握事物本质的。这种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即理性思维,有时也会把人带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导致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认识上的错误。200年前,法国的哲学家卢梭所提出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就带有理性的思维加上理想化的情调。  相似文献   

20.
一、语言、思维和现实什么是语言?语言与人类思维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是什么?语言是否影响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这是所有注重语言,把语言作为核心问题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所关心的共同问题。总的说来,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承认语言与思维之间有朕系,在总体上不可分割,但在具体分析二者关系的密切程度上,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