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未来城市发展面临的风险灾害挑战日益加大,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风险灾害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提升应急管理的韧性愈发成为不可忽视的方向和路径。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社区应对风险的治理模式与手段创新成为国家治理与社会稳定的重大议题。韧性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复合风险的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围绕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社区应急管理中韧性治理策略选择的有效性研究,揭示了传统风险治理的刚性规制的惯性和信任机制的式微,利益固化的藩篱使社区风险应对“各自为战”“顾此失彼”等体制层面“治理碎片化”的挑战。探寻如何有效应对社区复杂多变的各类复合型风险,提出了高质量推进发展与安全同构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应保持应急与常态秩序协调转换与内核稳定,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风险治理共同体,为新时代提升社区抗逆力、应对系统性、复合型风险能力,推进社区韧性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老旧社区受历史因素和网格化改革的双重影响,存在居民群体利益分化、社区资源缺乏整合、碎片化治理等问题,加剧了老旧社区改造和改革难度。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下,如何重塑社区关系纽带,寻找“中间人”引领是社区治理改革的核心。广州市番奥社区老旧社区党建引领治理改革模式,从社区居民关系和社区资源整合两方面入手,成功以大党委模式推动老旧社区治理改革,为老旧社区多元主体共治提供了有效路径。结合“番奥模式”治理经验,将基层党组织嵌入社区引领社区关系重塑、社区机构合作以及社区资源整合,是构建老旧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与脆弱性治理和刚性治理相比,韧性治理具有通过事前规避、事中调整、事后恢复等途径提升治理对象面对风险时的自我调整、自我恢复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治理优势,因此在后扶贫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具合意性。本文以韧性理论为工具,分别从历史变迁与未来路向两个维度分析新中国贫困治理与乡村治理中韧性治理逻辑演进因应、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以及推进韧性治理的路向抉择。研究发现:韧性治理是贫困治理和乡村治理能够而且应该共同遵循的治理逻辑。当前乡村面临着经济韧性水平偏低、组织韧性亟须提升、社会韧性面临考验、生态环境韧性遭遇挑战以及文化韧性亟待重塑等困境,优化供给结构,转换发展动能、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再组织化、创新治理范式,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强化协同治理,推进绿色转型以及深挖文化资源,重构文化自信是贫困治理与乡村治理中强化韧性治理的主要路向。  相似文献   

5.
城市不仅要应对自然风险,而且要应对社会风险。随着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体系的日益复杂化,调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减缓风险冲击与扰动的意义愈发重大,韧性城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应对风险社会新范式。韧性城市的目标是培育城市功能韧性、社区韧性与社会韧性,以确保城市灾害期的基本正常生活秩序以及重灾后迅速恢复至灾前水平的能力。韧性城市建设需要借助智能技术手段和智慧社会体系,全方位提升城市的韧性,以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细分到城市社会基层就是社区治理,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城市新建社区规划全面,配套功能完善,而城市老旧社区形成时间较长,绝大部分基础设施老化严重、治理主体缺失,暴露出管理无序、物业管理服务功能不完善、安全问题较突出、环境绿化较差等现象,成为社区治理的难点所在。同时这些老旧社区的基层党建工作薄弱,各项管理体制滞后,严重制约社区建设和治理。2017年以来,武汉市开始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在加强现阶段基层党建、促进城市老旧社区治理现代化方面,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探索出一种新颖的科学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技术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素。社区治理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社区治理的结合体,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延展性应用。民政部"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全国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实验地域、实验类型、实验梯度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案例表明,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注入社区空间,促进了各地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居民参与、智慧社区发展、社区电子商务等领域构建新时代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但同时,伴随着国家技术性治理与服务行为的推行,城乡差距、数据垄断、信息泛滥、网络安全、技术依赖、智能低效、监管缺失等问题和风险在社区治理信息化实践中有所体现,相应的反治理行动也正在显现,突出表现为技术应用门槛与治理短板、数据指标硬化与治理内耗、信息安全监管与治理风险等。因此,推动社区治理信息化的适应性变革,未来的关键在于削弱技术对于效率的纯粹性依赖,兼顾信息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统筹信息技术行动与社会责任,同步信息技术发展与治理体制变革,从而实现社会与技术的共同构建和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毛敏 《长江论坛》2015,(3):77-79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相对于城市新建社区而言,城市老旧社区绝大部分基础设施老化、配套不全、缺乏正规的物业管理,因而存在管理无序、安全问题较突出、环境绿化较差、停车难等现象,成为社区治理的难点所在。老旧社区改造与管理创新,是建设和谐社区进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体现,也是广大居民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城市未来社区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和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的创新路径。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出物理、社会、数字三元空间的整体框架,并结合案例深入探究了城市未来社区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城市未来社区具有全面感知、动态可视、虚实互动、协同演进的优势特征。同时,城市未来社区也面临三大融入困境,包括存在过于追求未来社区的高大上,忽视居民的民生需求;居民习惯于传统的生活方式,不适应未来社区生活;不会应用社区现代信息技术,无法真正融入社区。政府及相关企业需从规划建设上通过全要素表达融入居民利益诉求;从运营管理上促进全过程呈现,提升科学精准管理;从治理服务上实现全周期可溯,切实保障居民权益;从社会保障上完善全域性监管,严防数字风险产生,扎实推进未来社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任晓刚 《求索》2022,(1):165-171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数字政府建设与治理中,面临着技术风险、政府数据安全治理问题以及社会治理有效性问题等层面的安全风险。数字政府建设面临的安全风险既表现在技术层面又表现在数字政府自身层面,其原因是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数据规范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数字政府治理模式有待健全、运行效率有待提升以及社会公众素养有待提升。为有效防范这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风险,数字政府要从加快提升信息安全技术水平,构筑数据安全规范体系,健全政府治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提升社会公众数字安全素养水平等四个方面发力,建立数字政府安全风险防范机制,保障数字政府建设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1.
网络形态进一步将人类社会带入高度复杂、高度不确定性的“全球风险社会”时代。特别是要素高度聚集、关联的城市,因风险发生概率、应对难度以及破坏影响等更加凸显其治理的脆弱性。本文以上海市闵行区吴泾所“志愿平安联盟”共同治理为案例,研究基层派出所在政社互动中立足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新生态,积极探索联盟治理新模式、开发警社合作新能力,对提高社区治理效能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需要依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沿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两条主线展开,通过搭建社区多边治理平台来改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来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数据应用的不断深化为治安治理工作提供了方法和路径,公安机关作为治安治理的重要主体必须立足社区警务工作实际,使大数据与警务工作相结合、与社会治理工作相结合。以老旧小区智慧社区建设为实例,分析其挖掘和整合治安治理资源、为治安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提升老旧小区治安防范水平的措施、经验,可以借此为加强老旧小区治安治理、推动公安基础和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提供实践参考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举措。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城市社区多元化治理体制,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和实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城市社区多元化治理的必要性(一)城市社区多元化治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诉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飞速迭代、社会治理日益复杂化、信息立法和伦理约束滞后、政府与社会沟通机制不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集中表现为信息过载、信息污染、信息失控、信息鸿沟的“信息异化”问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主导地位、政治权威与统合效用等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破坏性影响。为此,需要基于系统性思维重视社会信息生产、传播、加工、利用的各个环节,通过提升信息生产质量和供给能力,增强信息异化预警和管控能力,建立对信息传播的制度监管和伦理规约,以及改进政府信息沟通和舆论回应能力,全面优化城市信息环境,有效化解作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副产品的“信息异化”所引发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大考,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武汉城市系统的脆弱性和短板不足。在此背景下,建设拥有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韧性城市,成为应对"黑天鹅"式风险的必然选择。推进韧性城市建设迫切需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及时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需要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管控各类危机的城市体系,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应急管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基层治理体系、智慧城市体系、精神文化体系;需要不断强化组织保障,着力建设一支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7.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城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其运作有一套完整的规则体系,既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硬法,也包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发挥柔性约束作用的软法。作为社会治理基础性规范的城市社区软法,其价值定位在国家层面体现为发展民主政治,在社会层面体现为整合社会秩序,在个人层面体现为调解居民纠纷。城市社区软法之治的发育基础为公民公共精神崛起,社会基础为法治社会建设,效力基础为集体认同建构,三者的共同作用保证了软法的创制、实施和运行。城市社区软法之治借助法律吸纳、组织嵌入和宣传内化等嵌入机制,实现其效力发挥与教育内化的目的。厘清城市社区软法之治的价值定位、作用基础与嵌入机制,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社区治理的方向与目标、实现城市社区善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韧性主要是指城市在面对冲击时具有抗压、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合格的韧性城市应该能够通过系统组成部分的优化、协调、再组织等吸收和适应灾害,从而使损失最小化,快速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韧性城市通常具备良好的城市治理能力,而电子治理使得治理在现代社会具备了更好的发展动力、实施基础和法治秩序,展示出重塑社会的强大功能与巨大潜力。电子治理的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重视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将其作为电子治理最重要的技术基础;二是强调政府等公共部门与企业、社会的互动,更加注重政府活动和政策决策的民主性;三是电子治理的主要对象为社会公共事务,也就是关系到多个社会主体的事务。提升城市电子治理水平,可从多渠道及时公开信息、健全电子治理法律法规、建立互动性强的电子治理平台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城市因人口聚居、建筑密集、活动复杂而日益成为风险中心,呈现出复合性、联动性、叠加性、扩散性、隐蔽性增大等整体性风险。本文基于韧性视角,引入"韧性城市"概念,剖析了现代城市整体性风险防控实践的六大盲点和弊端,并分别从空间、时间和层级三个维度提出了韧性城市风险治理的范式,梳理出"都市群-城镇带-生活圈"防范风险扩散、"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恢复"阻遏风险延递、"宏观搭台-中观定标-微观落地"化解风险叠加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郑延瑾 《人民论坛》2020,(12):94-95
随着城乡一体化推进速度的不断加快,介于城市与乡村过渡形态的边缘社区治理成为我国基层治理创新与城市治理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而受物化发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此类社区经常面临治理诸多棘手问题以及治理资源不足、治理结构混乱等困境。为此,应以人的城镇化为引领,从治理结构调适、治理能力塑造、社会资本培育等方面予以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