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3例尸蜡形成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尸蜡是一种晚期保存型尸体现象,其发生和发展过程有一定特殊性。尸蜡一般呈污白色、黄色蜡样物,有油腻感,可以压陷,多脆而易碎。在分析和评价尸蜡的形成时,必须充分考虑尸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近年检验的13例尸蜡分析,探讨影响尸蜡形成的外在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玉峰  苏芹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26(6):491+527-491,F0003
尸蜡系埋于湿土或长期浸于水中的尸体,腐败菌的生长被抑制,皮下及组织脂肪因皂化或氢化作用,形成灰白色或黄白色蜡样物质而被保存[1]。尸蜡较少见,多为局部性,全身性罕见。一般成人形成局部尸蜡约3~4个月,全身大部形成尸蜡需1~1.5年[2]。笔者遇到85天形成全身尸蜡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法医实践工作中,根据胃、肠内容物的消化程度推断早期死亡时间是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正常情况下进食后6小时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完全排空[1]。年龄、疾病、生活习惯、药物、食物种类和性状等因素会导致胃内容物排空延缓[2],作者在司法鉴定工作中,发现某死者因颅脑损伤昏迷住院超过48小时后死亡,而尸体解剖发现胃内大量完整、未消化的米粒,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是法医现场勘查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主要依靠尸温的变化、尸体现象的变化等,晚期死亡时间的推断目前主要依靠法医昆虫学的知识来推断。笔者曾参与1起杀人分尸案的检验工作,在检验中充分利用蝇类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合理分析,较准确地确定了死亡时间,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线索。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死亡时间的准确推断是法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相当复杂的问题,它对准确地划定侦查范围有着重要的意义。基层法医,主要根据尸僵、尸斑等尸体现象以及胃内容物消化程度来分析死亡时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见胃内容物10小时不全排空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死亡时间推断一直是法医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发现尸体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与死亡时间之间呈现高度相关,其可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法医微生物学理论与方法对存在于不同环境中的尸体死亡时间推断进行了大量研究,丰富了死亡时间推断方法,提高了死亡时间推断的准确性。本文就暴露、埋藏和水中三种环境下尸体菌群演替规律的异同进展作简要综述,以期探讨不同环境下利用法医微生物学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1简要案情2000年3月1日下午2时许,我市胡乐镇一农民在挖地时挖出一具尸体,即报案。经现场勘查及尸体初步检验认定为一起杀人分尸案。尸体分割为头、躯干、骨盆和下肢三大块,分别用两个麻袋包装,放在一个洞穴内,重叠堆放。尸体呈尸蜡化。经检验分析认为:死者为不知名女性,年龄推断为45岁左右;确定了一些个体特征;死亡时间为二年以上;死因系遭受钝器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致伤工具系棍棒类;分尸工具系菜刀类。为确定尸源,首先围绕全市几年来失踪妇女逐一排查,但没有进展;后我们借助X线片进行比对,从而确定了尸源,一举破获此案。  相似文献   

8.
PMI是指死后间隔时间,准确推断PMI,可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传统的PMI推断方法,主要是根据尸体现象及胃内容物消化程度进行推断。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手段,对尸体各种指标变化与PMI的关系等进行了诸多研究,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综,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夏元飞  韩志杰  宋红 《证据科学》1999,6(4):180-180
尽管有许多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但运用胃内容消化和排空情况推断死亡时间简单易行,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法医学教科书中,运用胃内容消化和排空情况推断死亡时间已有论述.一般说来,食后不久即死亡者, 胃内容移向十二指肠,约在食后2~3h;胃、十二指肠均已空虚,则死亡可能发生在食后6h以上[1].但在实际检案中,有时我们感到运用胃内容消化和排空情况推断餐后死亡时间,与书中提供的时间相差较大.现对本地区两例凶杀案件根据教科书介绍的胃内容推断死亡时间方法造成错误推断,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明显口服氰化钠或氰化钾中毒死亡的尸体,解剖提取胃及内容物和血液为检材的案例,却难以检出氰离子,显系取材不宜,给命案的死因和性质的认定带来困难。因此,1966年以来,对25例口服氰化钠或氰化钾中毒死亡的尸体,分别解剖提取胃及内容物、血液、十二指肠及内容物为检材,就其氰离子的检出情况,进行对照研究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尽管有许多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但运用胃内容消化和排空情况推断死亡时间简单易行,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法医学教科书中,运用胃内容消化和排空情况推断死亡时间已有论述。一般说来,食后不久即死亡者,胃内容移向十二指肠,约在食后2~3h;胃、十二指肠均已空虚,则死亡可能发生在食后6h以上[1]。但在实际检案中,有时我们感到运用胃内容消化和排空情况推断餐后死亡时间,与书中提供的时间相差较大。现对本地区两例凶杀案件根据教科书介绍的胃内容推断死亡时间方法造成错误推断,谈谈我们的体会。案例介绍案例1 1996年6月22日,合肥市一路基…  相似文献   

12.
1案件简介 马某,女,21岁,某年12月18日16时被人发现死于家中床上。尸检中见胃内腐败气体充盈,剪开胃壁,胃内有约50g未消化食物,可辨有成型的米线、韭菜等物;剪开十二指肠,未检见食物。侦查中查明死者最后一餐进食是在12月14日19时,进食内容为炒米线,添加佐料为韭菜、牛肉沫等。马某尸体已高度腐败,要准确推断死亡时间,只能依据胃内容物的消化程度并结合死前最后一餐的进食时间来确定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13.
1案例李某,男,62岁,某年5月5日上午被发现在某出租屋内死亡,尸体已轻度腐败,推断其死亡时间约为餐后2~3h。经公安机关现场勘验和审查,犯罪嫌疑人沈某交代于5月3日晚18:00许。前往死者住处借钱被拒绝后,将90片氯氮平药片(共含氯氮平2250mg)研成粉末投入死者饭菜中致其死亡。提取死者血液和胃内容物进行毒物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植物的生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曾有报道,笔者在勘验一起命案时,根据玉米棒的成熟度、玉米的生存环境及尸体的变化规律成功地推断了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15.
<正>尸蜡是较少见的一种不完全的保存型尸体现象。由于尸体长期浸在空气不足的水中或埋在空气不足的湿土里,尸体脂肪组织因皂化或氢化作用,形成一种结实的、灰白色的蜡样物质。尸蜡形成,在温带一  相似文献   

16.
孙栋  贾力  张峰 《法医学杂志》2005,21(2):128-129
死亡时间推断有十分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对查明案件真相常常起到关键作用。在实践中,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历来是法医学的难点,推断的死亡时间同实际死亡时间存在误差常是难以避免的,但若误差较大,对案件的侦办就失去了实际意义,甚至会误导案件的侦查方向,产生冤假错案。此时的“误差”就应称为错误。本文对13例腐败尸体死亡时间错误推断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基层法医工作者对腐败尸体某些尸体现象的认识和重视。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腐败尸体案例来自于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199…  相似文献   

17.
尸体白骨化时间判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尸体白骨化的时间推断,是法医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内外法医著作对此均有描述,但其内容不能满足法医工作的实际需要,如何快速准确地对尸体白骨化的时间进行推断,国内外学者都在进行探讨,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结果综述如下.1 观察形态变化确定白骨化时间根据国内外学者有关尸体白骨化时间的研究报告,将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的尸体由腐败到白骨化过程变化规律与时间的关系,归纳如下(见表1).  相似文献   

18.
应对尸体非致命伤作出鉴定王剑司法实践中,法医仅对活体的损伤程度作出属重伤、轻伤、轻微伤的鉴定,而对于尸体大都是判明死因,推断致伤物、死亡时间等,同时对尸体上其他非致命伤作出描述;并不鉴定这些非致命的损伤程度。这种做法给处理数人伤害一人或数人互殴致人死...  相似文献   

19.
死亡时间推断一直是法医学的重点和难点,且死亡时间越长,推断精确性越差。随着科技发展,可以通过蛋白质、mRNA的变化等方法为死亡时间的推断带来了无限精确的可能性,但在实际检案中实用性不强。在多数情况下,法医需要在案件现场通过对尸体变化的肉眼观察对死亡时间做出推断。为了提高现场推断死亡时间的准确性,通过查阅文献及所受理案件的方式收集到死亡时间明确的尸体68例,从所处环境及尸体因素等方面分析讨论实际案例中尸体现象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依靠单侧尸斑推断死亡时间,所推断的时间范围跨度过大,往往只能给案件的侦破提供较粗略的信息。双侧性尸斑的特殊之处在于: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死后6~12h;在特殊情况下出现——尸体移位,因而仔细观察双侧尸斑,并结合侦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死亡时间推断的准确性及分析尸体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