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贾梅清 《法制与社会》2013,(31):274-275
“雾霾”一词现在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雾霾”折射出的是环境对人类活动破环生态平衡的报复,提醒人类应该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与相关的法律保护,因此,深入研究环境法律关系,对于建立环境法这一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地位,完善环境法的理论和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环境法学界传统观点认为,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我国环境法所规定的环境资源与环境行为,但随着环境问题不断为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突破传统观念,将生态利益纳入环境法律客体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全面、正确地总结和评价现代环境法的演变与形成,是环境法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历史考察的方法,对现代国内、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作了系统的回顾与评述。作者认为,现代环境法的形成经历了从人类社会早期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发展到防治生活环境污染与保护自然资源并重,再到全方位环境资源保护的整合型环境立法阶段;目前,环境立法正在朝向全球趋同化的方向演变。环境法学研究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的进一步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危及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根本问题。本文指出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了人类的健康,各国必须在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采取共同的行动,进行广泛的合作,制定规章制度以规范各自的环境行为,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形成对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促使以应对现代环境危机为历史使命的现代环境法从个体主义走向整体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环境法对“生态整体主义”的全盘接受。整体性的生态系统在环境法上只能体现为人类整体的利益,意味着人类个体应当负有对其进行保护的义务和责任。当然,环境法对人类整体的利益保护并不意味其要杜绝与消灭人类个体的利益,而是要对其进行约束和限制。在人类个体利益仍居主导地位而人类整体利益观念尚未形成的当今时代,现代环境法制的健全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环境法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体系,污染防治的立法涵盖方方面面,资源保护的立法得到全面发展,生态保护的立法正趋于健全,特别方面立法得到加强,相关立法趋于绿化。促使环境法迅速发展的动因有环境问题严重化的压力,环境科学研究成果的催化,公众环境意识增强的推动,国家发展战略和执政理念转变的带动。然而我国环境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是:环境法仍难以遏制继续恶化的环境质量,权力高于法律使环境法的一些规定形同虚设,环境执法机构难以严格执法,环境公益诉讼难以破局,维护污染受害者的环境权益困难重重。我国今后的环境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促使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环境立法将更加健全和完善,公民对环境法实施的监督将更加强化,司法将在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伴随国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国际环境法已发展成为国际法的一个新分支。对它的研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对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从日益严峻地环境问题入手,以经济发展为线索讨论了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过程,认识其价值,发现其不足,全文旨在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国际环境法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法权意义上的生态人格是指环境法上的权利和义务所归属的主体所具有的维护环境权益的尊严、价值取向和品格。这种人格的取向体现了对环境法的价值认同与对环境权的尊重;这种人格的确立不仅是我国环境保护法治社会形成的基础,更是实现公民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这种人格的培育必须通过实行政府生态责任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环境立法,制定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推动绿色司法,加强环境法律教育,培养生态保护法律意识等路径来塑造。  相似文献   

8.
侯艳芳 《现代法学》2011,33(4):114-122
环境伦理与环境刑法的发展具有互动性。环境刑法必须遵循环境伦理的导向性指引,同时环境刑法对环境伦理具有能动作用。随着环境伦理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局限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困境,折中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成为环境刑法之伦理基础。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影响着环境刑法的新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环境法益的扩容和环境犯罪设置向刑事犯的逐步转化方面。  相似文献   

9.
环境法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这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具体反映。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环境法的概念虽有着不同的表述,但应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概念联系起来,为环境法的概念作出更为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10.
环境财产权制度构建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金星 《河北法学》2012,30(6):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
权利基础研究是部门法理论发展的源泉,以环境权理论引领并承载环境法制度的纵深发展困难重重.环境财产权公法性私权的研究视角,直面资源时代生态保护的现实立法需求和个体性私权保护的宪政价值,拓展环境法制度架构空间,开展环境法与传统部门法的对话.环境财产权尊重并吸纳国家环境政策与制度创新的实践成果,以环境利用和保护中的财产利益为中心,探求排污权、环境容量使用权、环境利用权、生态效益受益权等管制型环境私权法理基础和生长空间.并围绕环境财产权制度目标的实现,探求环境财产权保护的制度平台和国家环境制度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论环境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环境法及环境法学的应有地位还没有得到公认和确立。有的人把环境法当作经济法或行政法中的一个部分;有的人视环境法为旁门小溪,把它摆到可缓可急、可大可小的轻微地位。这样不仅妨碍环境法及环境法学体系的建立和进一步发展,而且也妨碍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我认为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提出以下意见进行商榷。从环境法发展的过程看,它已走上与其它法律部门平行的独立发展道路如同任何其它法律部门一样,环境法也有它自己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大革命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即对环境自净能力的冲击不大,这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利用或某些对人们生活有显著影响的方面,在法律上则出现了一些零散的具有保护局部环境作用的条文。  相似文献   

12.
陈冬 《法学论坛》2003,18(3):79-82
与其他环境法律部门相比 ,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的实施更具复杂性与困难性 ,美国环境法上的经典诉讼———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诉希尔一案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该案由于其涉及问题之复杂与标志性的司法判决而备受争执。本文主要从该案的司法判决入手 ,介绍分析了《美国濒危物种法》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立法价值取向、重点条款及其在法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环境法调整机制变革中之政府环境义务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调整机制变革即政府环境义务的嬗变。政府环境义务在性质上由物文主义到人文主义的嬗变,明确了环境法调整机制变革的人的利益保护最大化价值追求。政府环境义务在内容上由消极义务到积极义务、由保护义务到给付义务的嬗变,满足了环境法调整机制变革对政府环境职能拓展的要求。政府环境义务在履行方式上由一元型到多元分散型的嬗变,适应了环境法调整机制多中心变革对发展政府环境治理手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环境法基本原则对环境法体系建设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是学者在参考和借鉴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归纳概括得出的.由于没有较高位阶的立法规定,现行环境法基本原则存在表述不一致、内容不确定、无法充分体现环境法价值理念等缺陷.纵观外国环境基本法大都有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专门规定.在全球环境法形成的大趋势下,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也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而不同的法律文化和环境法治背景又使得各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立法技术极具个性化.目前,具有我国环境基本法地位的《环境保护法》正面临修改,利用这一契机,在学习和借鉴外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明确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是环境基本法修改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环境伦理是环境法的基础和价值内核,这一点已得到共识.在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呼声中产生起来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对环境法都产生很大影响.由此,环境法学界涌现出了不少学者将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法律化,其中尤以主张自然主体化尤为突出.然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法律化在理论上是否成立?在实践中是否可行?即本文试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学》2017,(3):186-193
环境法作为新兴法律部门,尤其需要对其部门法哲学体系展开研究。环境法的生命力不在于单纯的"理论理性"及概念思辨,而是不断保持对现实世界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实践理性是环境法哲学的基本立场。实践面向的环境法学认识论,需要摆脱生态中心与人类中心、"主客一体"与"主客二分"的二元对立,通过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履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践面向的环境法学价值论,需要在遵循"价值"和"法的价值"一般性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环境保护实践的需要,适当地对传统法律价值观予以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罗典荣教授主编《环境法导论》一书已出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门市部发售。该书系目前全国最新的一本环境法著作,其中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环境保护机构及共职责、环境法制中的法律责任、环境司法、环境调解和仲裁;该书引进了30余个环境案例,对我国环境立法和司法的得失进行评价,并就  相似文献   

18.
环境法立法目的决定了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制度和具体实施措施等,对于环境法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二元论式的环境立法目的是平衡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的最佳形式。我国的二元论理念因对环境法理论研究不足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立法思路的影响而成为表层的二元论,只注重经济而忽略了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法立法目的应摒弃人类利益中心主义,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二元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学术研究概况 本年度我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蓬勃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本年的主要学术活动有:5月29日-31日,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在昆明举办"2004年度环境法基地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改专题研讨.6月5日,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人民大学举行,会议围绕着"北京市环境法治建设相关问题、环保产业相关法律问题、防沙治沙相关法律问题、其他环境法基础理论和环境法实践问题"等四个议题,共征集到学术论文近60篇.7月22-26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与国家林业局和重庆大学联合在重庆市召开2004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此外,3月份在日本举行了第二届环境纠纷处理中日国际研讨会,中国专家共15人与会.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生产和技术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并已成为国际性的社会问题。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制定和完善国际环境法,以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国际环境权是国际环境法基本理论的核心,国际环境权利义务关系是整个国际环境法的体系赖以运转的轴心。开展国际环境权的理论研究,对于满足国际环境法律调整实践的需要和推动国际环境立法的发展,对于建立新的国际环境法学,具有重要意义。一、国际环境权产生的物质动因人类环境问题由来已久,一般说来,环境问题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的整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气候变异,水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