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富士康"N连跳"事件以及"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不断的出现自杀现象的高度关注,解析新生代农民工发生自杀行为的社会根源,发现社会急剧转型导致的社会失范,如制度失范、文化失范、角色失范、价值观失范、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失范等是其自杀的总根源。减少和防止"80、90后"农民工自杀现象的措施应该包括:加强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建设、构建农民工次级社会关系网络、加强企业人文文化和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和融合等。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问题事关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正武 《前沿》2006,13(2):219-222
农民工市民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在就业、生存、维权、心理、交往、身份认同、自身素质等方面面临着困境,从而对农民工阶层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了不利影响。农民工阶层具有较为严重的剥夺感,难以建立起对城市群体与社会的精神归属感,对政府、城市社会和市民的信任度不高,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失范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危及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旧的社会规范体系因不适应社会发展而逐渐丧失其控制社会行为的功能,新的社会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便处在一种"失范"状态.社会"失范"必然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容易诱发青少年学生越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会问题的成因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社会问题的理论对网络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理论解释,首先是网络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导致了个体偏差行为的产生;其次,社会变迁过程中存在的社会解组的危险,是网络失范行为和社会问题产生的另一个原因。在理论解释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在技术、法律和伦理三个层次上建立网络社会问题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时至今日,随着网络行为失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日趋严重,网络社会的治理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也给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提出了新的认识课题。从哲学视域看,网络社会既是现实社会的当代创新,也是现实社会的历史延续,是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统一;网络社会是既有科技属性又有人文属性的社会,也是具有行为规范的社会;用道德和法律这两种行为规范来衡量、判断,网络行为失范问题已然出现,并呈日趋严重之态势,因此,网络社会的治理势在必然、势在必行;网络行为失范归根到底是行为者即人的失范,网络社会治理所指向的必然是现实的人;在网络社会治理过程中,须遵循网络社会运行律、网络行为演变律、心理引导律和行为规制律,须坚持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正当性等原则,须做到自我控制与社会控制的统一、道德维度与法律维度的联结、技术手段与人文手段的结合,形成治理的作用合力。  相似文献   

6.
警察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工作的危险性、特殊性和工作环境的恶劣性经常使他们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若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会产生心理危机,甚至会出现自杀现象。对警察自杀进行危机干预,以防止自杀的发生势在必行。警察自杀前有一个明显的心理发展过程,其认知、情绪和行为上都会表现异常。自杀后的干预对象主要包括自杀未遂者、目击者、同事以及亲属。  相似文献   

7.
陈美荣 《公安研究》2013,(5):21-27,66
群体性事件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看,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是群体的不良社会心理的极端外在表现形式。群体性事件参与者个体心理虽然各异,但在从众、感染、暗示、模仿及去个性化、责任分散等共同的心理机制作用下,群体心理趋同,并往往以非理性的狂热情绪宣泄和狂暴的冲动行为告终。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抓好六个环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不良心态预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强化建构社会信任,加强临阵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祝娟 《人民论坛》2012,(23):187-189
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网络失范行为的出现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来看,人的自然属性是网络失范现象的客观成因;人的社会属性的异化是网络失范现象的现实成因;人类实践的历史性是网络失范现象产生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小将  武杰 《青年探索》2005,42(4):55-58
自杀是人类社会中最具悲剧性的行为,它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又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大学生正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针对这种状况,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自杀现状的深入分析,探讨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提出心理安全阀理论、软控制衰弱论、自我认同危机说和信仰危机论等一系列假说,建议建立社会防控机制,发挥非正式团体的化解作用和进入哲学沉思等三项主要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宣言"时强调:心理卫生工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卫生议题之一。青少年正值极易产生心理适应问题的阶段,通过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评估、自杀的成因及自杀的防治策略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期望能让社会大众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与自杀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恩格尔(Engel)提出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收集他们生理、心理、社会三因素之相关变项,同时针对台湾青少年自杀问题与现况深入探讨,提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与处理能力,建立校园、家庭、民间团体与医疗单位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合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自杀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行为者自发的、有意识蓄意进行的可能导致致命结果的杀死自己的行为.广义的自杀包括自杀意念、自杀意图和致命自杀行为,统称为“自杀相关行为”.国内外已有的自杀成因理论分三种:(1)从不同理论流派出发对自杀的心理原因进行解释的经典心理学理论;(2)基于实证研究对自杀危险因素进行梳理的过程理论;(3)最近提出的自杀的人际关系理论,兼具理论的解释性和实证的可预测性,对自杀相关行为的逐步产生过程具有较全面的解释,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 ,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 ,发展、控制成员 ,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当代中国邪教发展迅速 ,波及面广 ,已由农村发展到城市 ;外来与本土自生的邪教并存 ;其社会破坏力显著增强。多元文化并存与文化失范使邪教有了文化生存空间 ;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困境是邪教产生的潜在心理基础 ;社会腐败现象严重是邪教产生与发展的催化剂。治理邪教应突出主体文化 ;强化社会保障体制 ,降低社会成员的生存风险 ;整治腐败 ,强化干部的廉洁奉公精神 ,增强干部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目前市场体制尚不健全,加上一些企业经营哲学不端正,趋利而忘义,使得营销道德失范现象屡屡出现,颇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对大众利益和社会公德带来了直接或潜在的危害,对于我们建立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个不小的障碍。本文就企业产生营销道德失范的现象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治理相应营销道德失范的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道德自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虚拟化和符号化的社会系统,在其初始阶段,道德问题尤为突出.只有通过建立一种内在的控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弱人们的行为失范.建立这种内在控制机制的关键一环便是强化网民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5.
目前,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行为失范问题已引起学界的关注。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对社会构成严重危害。因此,新时期要积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研究,通过网络主体建构、高校建设、网络立法、技术控制的方式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视野中的城市化新市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洪辉 《桂海论丛》2004,20(5):53-55
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民市民化。在城市化过程中,总是伴随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从而变成市民。城市化新市民在转变为合格市民的过程中,因为外界环境条件和他们的心理都会发生剧烈变化,所以必然要面临各种冲突和社会失范。通过社会调适城市化新市民的角色冲突,改变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和建立新社区等可以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城市生活,早日转变为合格的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7.
“失范综合症”是指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传统规范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迅速瓦解和失效,而新的规范还未找到有力的支撑点和坚实的载体,难以有效运作,使社会失去了对人们行为的有效制衡而造成的一种普遍的行为失范状态。具体表现为一是失范行为无所不在的广泛性,二是失范行为日渐成为一种文化。失范行为经济成本低、风险成本小、机会成本低,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经济价值,这是“失范综合症”得以产生并广泛扩散的经济学原因。要遏制其蔓延和扩散,应加大失范行为的成本,使它成为一种无利可图的活动;中央要始终保持充沛的权威的合法性资源,形成对社会有效的调控能力;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步伐,为鼓励规范行为作出稳定的制度性安排。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现象频频出现,尤其是党内部分党员道德失范现象的严重性更要引起重视.党内部分党员道德失范实质上是指党员个体在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社会精神层面上出现的危机和冲突.党内部分党员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严重地影响和降低了党的执政权威.本文试图通过对党内部分党员道德失范的原因进行分析,积极寻求控制对策,以遏制党内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和漫延、重塑党的执政权威.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家长,对个体、家庭乃至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对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分析,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有其产生的必然性.青少年的违法行为大部分在外界环境的诱惑下产生,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和盲目性,只有从感化他们的内心,措施得当,并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合作,才能预防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禹  孙宝成 《前沿》2013,(22):193-194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大学生行为失范现象也在不断地上升,大学生整体素质出现下滑趋势,大学生的行为也日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了解大学生行为失范现象产生的动机,并探讨如何避免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发生,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