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慧慧 《前沿》2013,(4):123-125
熟语是每个民族都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它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作为译者不仅要融人这种文化,更要传承这种文化。在翻译中,能否对该熟语所带有的文化特色做出恰当的处理,关键是在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之间找到平衡点,采用合适的翻译手段,尽可能地再现源语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归化、异化的利弊,并从熟语翻译策略的选择等方面举例、对比讲述两种翻译方法的使用,指出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归化与异化翻译法对于每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和交流来说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敏文 《求索》2005,(12):188-189
文学译文必然是杂合的,即纯粹的归化或异化皆不可能。杂合的程度受权力话语和跨文化交际效果的制约。在目前世界性的文化转型期,异化为主导的杂合的汉英文学译文有利于中国文化的非边缘化,这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翻译类型学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白瑶 《前沿》2002,(12):163-165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 ,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 ,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要素 ,最能直接反映文化的变化状态 ,作者拟从文化差异与融合对语言及翻译的影响入手 ,谈谈语言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三字经》有多种英文译本,大多是由外国学者完成的,其中,翟理斯的译本被认为是诸多译本中最成功的一部。但以我们现在的评价标准来看,该译本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三字经》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是我国主要文化的源头之一,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必然离不开对该作品的研究。本研究选取了翟理斯和王宝童的两种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对两种异质文化进行转化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先在两种基本翻译策略中做出选择,即归化和异化。为了探究如何更好地在《三字经》的英译中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我们以奈达的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文化、语言与翻译的关系,对《三字经》译本中所体现的异化及归化策略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的翻译策略对源语文化的传达及实现对等的影响也作了探讨。同时,本研究也对译者的翻译目的做出简要评价;指出译文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求为汉语典籍英译提供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5.
在中西方翻译理论史上对于“直译”与“意译”有过几次争论,从“直译”与“意译”到“归化”与“异化”的发展以及转变的过程,可以看出发生转变的原因既有翻译理论自身发展的要求、其他学科对翻译理论发展的影响,还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杨镇源 《湖湘论坛》2007,20(5):96-97
在甲午战争之后,为救国图强,我国一些知识分子选择了通过翻译外国小说来改造国民思想.大多数小说译者采用了归化的策略,从而使晚清小说翻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此,传统的翻译忠实观无法解释.而目的论融入了社会历史文化的考量,使我们更全面地考察晚清小说翻译的归化风尚,从而肯定了其归化策略的合理性,也拓宽了我们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刘重霄 《人民论坛》2011,(9):196-197
文化上的差异,导致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媒介,其方法的采用至为关键。归化与异化的融合是处理翻译中文化差异问题的有效策略。在实践中不能对一种方法单纯地应用或一味地放弃,而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恰当地选择或综合运用,克服两种方法各自的缺陷,使译文尽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化上的差异,导致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媒介,其方法的采用至为关键。归化与异化的融合是处理翻译中文化差异问题的有效策略。在实践中不能对一种方法单纯地应用或一味地放弃,而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恰当地选择或综合运用,克服两种方法各自的缺陷,使译文尽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究竟应采取何种策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处理外语文本时有的刻意采取归化的方法,有的则采取异化手段,旨在保留语言和文化异质。异化将成为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归化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文化交流工作者要把握好度,努力在异化和归化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
多元化视野中的文化冲突与共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少华 《求索》2010,(1):72-73,76
从社会学角度,文化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的习惯、习俗、礼法、规约等民族传统,它是在社会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民族心理积淀和民族性格,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路向和社会成员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一个民族社会制度变迁主要来自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所以,在研究民族社会发展时,需要考察异域民族文化模式对本民族文化所作的修正。由于文化的社会学特质,使得它在不同领域间的传输以及促进文化间的同化与异化成为可能。文化的这种同化与异化功能就是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借鉴、交融与共生。当然,由于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异质文化在交流过的文化冲突将不可避免。于是多元化背景下,促成不同文化间的融合与共生将成为文化发展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指出,当前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在表面富裕的背后是全面的贫困与异化,这种贫困表现为物质富裕下精神的贫乏、价值的消解与虚无主义的横行,而这种异化则表现为对人从肉体到精神的全面异化.人在这种异化中,失去了原有的批判性、超越性与否定性力量,人成为了单向度的人,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面对社会与人的全面异化,马尔库塞指出它的可能性出路在于以实践领域的大拒绝和理论领域的审美乌托邦建构.  相似文献   

12.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毛泽东诗词能广泛对外传播是因其具备丰富的思想模因、文化模因和语言模因,这体现了模因的选择性;通观毛泽东诗词对外传播经历三个阶段,其传播策略逐渐由归化转为异化,这是模因的适应过程;由于宿主和环境的变化,毛泽东诗词对外传播诗体形式有无韵翻译转换为有韵翻译,这是模因变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走出科技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作为社会各要素共同价值取向的社会发展观,通过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发展模式创造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规范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方向、目的和性质。不合理的社会发展观必然导致科学技术的异化,科学发展观将有利于走出科技异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莫言用其浩浩荡荡的语言浊流为世界建构了朴实醇厚的高密东北乡,在这个文学王国里,其长篇小说《蛙》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星辰。在《蛙》中,透过独具特色的高密方言,莫言细致地刻画了"姑姑"、"我"以及众多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高密东北乡的风俗人情和地域文化。中西文化存在差异,译者葛浩文在翻译《蛙》中的方言时,通过归化与异化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了原作所勾勒的神韵及其文化内涵,再现了原作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越两国边民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互通有无,文化上广泛联系,这种自古以来久盛不衰的社会经济文化关系成为边境贸易牢固的基础.历史上,中越双方的边贸友好交往是主流,但也存在领土争端和战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越边境贸易机会与挑战并存,只要双方立足长远,以史为鉴,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就一定能把中越边境贸易推向新的发展台阶.  相似文献   

16.
刘洛林 《青年论坛》2004,(4):118-119
目前各类翻译教材中对标点符号的处理,既没能做到尽量传达原文形式,有时又损害了原作的效果。根据孙致礼教授在《翻译的异化与归化》中的主张,本文提出以下观点: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保留原文的标点符号;如果译文结构发生了变化,则应随之作相应的变动。  相似文献   

17.
文化博弈与文化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奎清 《长白学刊》2005,3(5):101-104
多元文化并存是目前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个突出特点,并存的多元文化状态不是静态与彼此等值的,而是动态与相互博弈的.当前我国文化领域共时性地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四个维度"的文化博弈基本格局.文化博弈必然带来文化冲突,进而要求文化整合.确立文化自觉的整合理念、文化认同的整合意识、文化创新的整合观念及与社会进步相一致的文化整合取向和原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译介与传播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从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文化翻译,其关注度目前尚有不够。异化翻译观能有效地保存源语言的文化元素,从异化翻译观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民族民俗文化译介的策略与传播意义,以弘扬民族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从行政处罚证据综述入手,借助归化和异化的双重思维方式,呈现出行政处罚证据研究的新视角。在行政处罚证据归化方面,着重论述行政处罚证据与证据法在属性、规则、体系上的一致内蕴;在行政处罚证据异化方面,则从法政治学、法经济学、法社会学三个不同学科说开去,体现行政处罚证据的研究根植于法学而不局限于法学,显示出法学研究中多方交联、兼容并包的理性的、多元的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20.
弗洛姆的异化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认为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不断发展同时不断异化的历史,异化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异化产生于人类生存的两歧,只有通过心理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