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探究细粒棘球绦虫来源的miR-71(egr-miR-71)对绵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的免疫调节作用,利用egr-miR-71模拟物和阴性对照分别转染绵羊PBMCs,通过qPCR分析了对绵羊PBMCs中细胞因子和LPS/TLR4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且还利用Griess试剂测定了NO的分泌水平.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评价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蛋白EG95(rEG95)在血清抗体检测上的效果,以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质粒pGEM-EG95为模板,经PCR扩增后将目的片段亚克隆至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EG95,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SDS-PAGE分离和电洗脱纯化重组表达产物rEG95。建立重组蛋白间接ELISA方法,检测绵羊带绦虫蚴病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经SDS-PAGE测定分子质量为21ku左右。该蛋白可被棘球蚴病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表明该表达产物具有反应原性。应用该重组蛋白间接ELISA检测18份脑多头蚴、15份细颈囊尾蚴、20份棘球蚴感染绵羊血清,24份疫苗抗原rEG95免疫羊血清和来自棘球蚴病疫区的179份绵羊血清,其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6.67%、80.00%、100%、91.67%和58.2%,而14份健康羊血清反应为阴性,组间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EG95蛋白可作为绵羊带绦虫蚴病共同保护性抗原和诊断抗原而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棘球蚴病是犬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幼虫寄生于绵羊、山羊、牛、猪、骆驼等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肝、肺等脏器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类同样遭受感染,引起包虫病。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不少地区均有流行。现将我们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对绵羊棘球拗病的调查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4.
棘球绦虫的生活史涉及两个哺乳动物宿主:成虫寄生在犬属动物肠道内,引起棘球绦虫病;中绦期幼虫在草食和杂食动物体内发育,致棘球蚴病。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相当广泛,人、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骆驼、鹿、猪、马等都可感染。棘球蚴病不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损失,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多头带绦虫TmAdh3重组蛋白作为脑多头蚴病诊断抗原的潜力,根据多头带绦虫TmAdh3基因组序列,人工优化合成TmAdh3基因ORF序列并连接至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利用Western-blot分析纯化的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优化检测条件,建立脑多头蚴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成功表达了分子质量大小为39.0 ku的重组蛋白rTmAdh3。间接ELISA检测的最适反应条件为:5.00μg/m L重组蛋白rTmAdh3在4℃包被过夜;1∶100稀释血清在37℃孵育30min;1∶10 000稀释的HRP标记的酶标二抗在37℃孵育45 min,底物避光显色10 min。应用建立的方法可检测到人工感染脑多头蚴后第3~8周的绵羊血清;对40份自然感染脑多头蚴的绵羊(剖检确认脑部有包囊)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22.5%(9/40)。与细粒棘球蚴感染绵羊血清和细粒棘球蚴Eg95免疫绵羊血清交叉反应率为5%(4/8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以TmAdh3重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可用于绵羊脑多头蚴感染早期的筛选。  相似文献   

6.
人体及绵羊细粒棘球蚴病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粒棘球蚴(Hydatid cyst)是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幼虫,寄生于羊、牛、马、骆驼、猪等家畜和多种野生有蹄类的内脏,人体亦是适宜的中间宿主,特别在牧区对人的感染十分普遍,目前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中的重要问题。细粒棘球绦虫呈世界性的分布,由于地理和宿主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种内的变异,因此,各地报告认为细粒棘球绦虫是一种多型的种类(Polytypic species),目前见于文献的报告已有9个亚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在绵羊阐明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排泄分泌(ES)抗原及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的免疫原性。应用体外培养技术制备原头节ES抗原,用超声波粉碎法制备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将抗原与等体积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经肌肉及皮下分两次免疫绵羊,最后一次免疫后14天攻击感染细粒棘球绦虫虫卵1000枚,攻击感染后7个月剖检试验羊。结果表明,原头节ES抗原在绵羊诱导的免疫保护力(减囊率)达92.07%,原头节可溶性粗抗原为74.89%。本实验还观察了血清抗体应答、T细胞应答与免疫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棘球蚴(又名包囊虫)系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肝、肺和脾脏,引起棘球蚴病。本病为人畜共患疾病。 丙硫苯咪唑(Acbenzole)为广谱抗蠕虫新药。对猪囊虫及细颈囊尾蚴有杀死能力,国外已有报道。对棘球蚴除英国Morrs等1983年报道有效外,国内尚无报道。我们予1984年6~10月在乾宁种畜场用丙硫苯咪唑对绵羊棘球蚴病进行了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9.
棘球蚴(Echinococcus)是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的幼虫,可寄生在绵羊、山羊、黄牛、水牛、骆驼、猪、马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哺乳动物和人的肝脏、肺脏以及其它各种器官。在以往的文献资料上尚无有关禽类寄生棘球蚴病的报道。1981年9月,我们在山东省兖州地区的一群麻鸭中发现棘球蚴病一例,现将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即棘球蚴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水牛、骆驼、猪、马等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及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俗称包虫病。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成熟的孕卵节片随终末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其中...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了解MDCK细胞感染犬细小病毒(CPV)后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研究病毒对细胞的致病作用以及细胞抵御病毒感染的机制。利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持续感染犬细小病毒的MDCK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并用Real-Time PCR技术加以验证。结果显示,获得了359个差异大于1.5倍的表达基因(P0.05),占总基因数的1.53%,其中193个上调表达(0.84%),166个下调表达(0.69%)。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聚类分析,小部分涉及免疫应答、生长周期调控、信号转导和蛋白酶活性,其他大部分基因功能未知。利用Real-Time PCR随机验证5个基因在持续感染CPV后的差异表达,其结果和芯片杂交的结果一致。表明建立了MDCK细胞持续感染CPV后的差异表达谱,初步了解到CPV对宿主细胞的制约作用,引起部分细胞增殖调控相关基因发生了表达下调,以及细胞对感染的积极应答反应,部分免疫反应基因、肽链内切酶活性基因等发生了上调表达,从而为探索病毒的致病机理和宿主的抗病毒途径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疑似棘球蚴病病羊的肝以及肺分离包囊,抽取囊液,离心取沉淀,分离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NADH脱氢酶亚基1(ND1)基因并测序,对棘球蚴感染羊进行了病原学鉴定,并对患病羊的肝和肺病灶进行了病理学分析,以确定病原体的性质及所致的组织病理学变化。BLAST分析结果显示,所获ND1序列与细粒棘球绦虫(G1基因型)ND1序列的相似性达99.9%,判定该病例由G1型细粒棘球蚴引起。取包囊及其周围肝、肺组织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细粒棘球蚴包囊的形成对肝和肺造成的损伤是多方面的,除有压迫性组织萎缩,结缔组织及胆管大量增生造成的肝硬变外,尚见肝急性变性、过敏性炎症反应等。肺除压迫性萎陷外,还有间质增生炎症、囊液外渗引起的过敏反应等。本研究表明,采用PCR方法可以准确确定该病的病原性质,结合病理学观察分析,可揭示羊细粒棘球蚴病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器官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分析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肝组织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探究circRNA在宿主感染过程中可能参与的调控作用。采用高通量circRNA芯片技术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肝组织circRNA表达谱的差异,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差异circRNA亲本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调表达的circRNA有201个,下调表达的circRNA有9个,差异表达共计210个,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出其中4个上调和2个下调差异circRNA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芯片结果相一致。GO富集分析显示,在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及细胞组分均有富集;KEGG富集通路则有内吞作用、SNARE蛋白相关囊泡运动、矿物质吸收等与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提示,感染多房棘球蚴的小鼠肝组织与对照组小鼠肝组织比较,circRNA表达谱发生了显著性变化,这些差异表达的circRNA及其潜在的靶分子可能与多房棘球蚴感染宿主早期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超声波对经脂质体介导的绵羊胎儿成纤维(sheep fetal fibroblasts,SFF)细胞转染效率的影响,用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在不同时间内辐射经脂质体介导的SFF细胞,转染48h后收集细胞,用RT-PCR检测目的基因,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转染后用G418挑选转基因单克隆细胞,计算转染率。结果显示,对细胞、质粒和脂质体的混合液共同超声辐射(时间60s,超声频率为2.5MHz)后转染,转染率要明显高于未超声辐射的细胞和先转染后超声辐射的细胞,并且细胞的存活率较高。结果表明,超声辐射不仅能改变细胞质膜的通透性,还能够提高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增强基因介导的特异性和靶向性。  相似文献   

15.
对从青海省、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采集的 2 4株细粒棘球蚴 ,用线粒体DNA的CO1基因和ND1基因结合rDNA的ITS2测序 ,调查了不同地区分离株基因型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 ,所有分离株均为普通羊株 (G1基因型 ) ;CO1基因序列的变异率为 0~ 0 .8% ,ND1基因的变异率为 0 .1%~ 0 .7% ;青海分离株ITS2序列的变异率为 0 .4 %~ 3.1% ;2株青海省西宁市和 1株甘肃省武威市分离株分别在CO1基因和ND1基因序列不同位点发生的 1处核苷酸非同义替换 ,导致 1个编码的氨基酸替代。研究表明 ,我国上述 3省、区部分区域存在的细粒棘球蚴属于同一株 (G1基因型 )。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绵羊睾丸支持细胞对山羊痘病毒的增殖特性,采用胶原酶Ⅳ和胰酶两步法分离绵羊睾丸支持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染色鉴定以及特异性表达ABP蛋白鉴定,然后接种山羊痘病毒疫苗株。结果显示,分离的原代细胞24 h可长满单层,用0.05%的胰酶消化处理3次可得到纯度约为80%的睾丸支持细胞;油红O染色可观察到绵羊睾丸支持细胞的细胞质含有大量脂肪滴,细胞核可见双极小体;HE染色后细胞核为蓝色,细胞质呈红色或粉红色。ABP蛋白间接免疫荧光可观察到在绵羊睾丸支持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周围有绿色荧光,经显微镜下计数其纯度达80%以上。接种山羊痘病毒疫苗株后第4天有90%细胞产生病变,细胞变圆,细胞聚集成簇状,细胞收缩、细胞核出现空泡化。qPCR扩增Ct值为18.81,Ct值低于其他细胞传代数值。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培养了绵羊睾丸支持细胞,该细胞能较好地培养山羊痘病毒疫苗株,对羊痘疫苗的生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选取犊牛大网膜脂肪组织,进行牛前脂肪细胞的单层贴壁培养,在细胞接种后第4、6、8、10、12、141、6 d分别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体外培养的犊牛前脂肪细胞不同时期ADPN基因mRNA和HSL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单层培养的脂肪细胞在第4、6、8、10、12、141、6 d,ADP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而HSL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一种稳定、方便地获得较高纯度的绵羊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方法,为后续的细胞转染和RNA干扰试验提供细胞学基础,采用组织块法培养滋养层细胞,消化差速法纯化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应用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及PCR技术鉴定细胞来源。结果显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为上皮样细胞形态,呈片状铺展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细胞占90%以上,波形蛋白染色呈阴性;透射电镜可观察到滋养层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台盼蓝排斥试验检测细胞活力,存活率超过95%,细胞活力良好。常规RT-PCR技术可扩增出滋养层细胞所分泌的特有的干扰素蛋白-1基因片段。证实该方法可以有效获得较高纯度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绵羊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为本实验室后续的体外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IFN-γ诱导的溶酶体硫醇还原酶(GILT)对体外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免疫功能的影响,将不同质量浓度的重组蛋白TsGILT(rTsGILT)与大鼠PBMCs体外共孵育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该蛋白与细胞之间的结合情况,并测定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吞噬和NO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rTsGILT可与大鼠PBMCs结合,可显著促进大鼠PBMCs的增殖、迁移、吞噬和NO的分泌(P<0.01),并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10、20μg/m L的rTsGILT对大鼠PBMCs的凋亡没有影响,40和80μg/m L的rTsGILT均能显著促进大鼠PBMCs的凋亡(P<0.001)。综上所述,旋毛虫GILT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宿主PBMCs发挥免疫作用,对宿主的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已报道的哺乳动物朊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了16只非洲狮的朊蛋白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非洲狮朊蛋白基因片段长678 bp、编码226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79%以上,发现了4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无氨基酸变异。经与已报道的猫、貂、绵羊、牛、鼠和犬等哺乳动物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与猫(AF003087,96.7%)和绵羊(96.2%)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