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议意见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一府两院”有关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报告形成的权威性、综合性意见,它直接关乎人大监督的成效.监督实践中,如何正确认识、规范审议意见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始终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审议意见的提出主体 关于审议意见的提出主体到底是常委会还是常委会组成人员一直是有争论的话题,以至于对审议意见的法律定位也存在差异.笔者认为审议意见的提出主体应为人大常委会.一方面,审议意见的法律属性表明应由常委会提出.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人大常委会对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报告,再次形成审议意见是不可取的,有悖于审议意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审议意见是常委会工作机构就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议上审议“一府两院”某方面工作的发言,综合整理形成的一种规范性公文,是人大常委会的主要监督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圾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这是监督法规定的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重要形式.同时规定审议后将审议意见交“一府两院”研究处理,并报告研究处理情况.然而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在“一府两院”报告研究处理情况后,再次提出审议意见交报告单位研究处理.笔者认为对同一专项工作报告不宜这样重复地提出审议意见.  相似文献   

4.
乡镇人大主席团作出审议意见不妥,对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结果当以代表建议方式表达. 依据《监督法》相关规定,审议意见是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后由“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意见,且审议意见本身具有法定效力,本级“一府两院”要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研究处理情况并接受其监督.  相似文献   

5.
陈金玉 《河北法学》2012,30(6):166-167,168,169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常用的主要监督形式.随着《监督法》和《河北省实施<监督法>办法》的实施,听取报告、执法检查→提出审议意见→“一府两院”研究处理→报告处理情况→向社会公布,逐渐形成了一个工作闭合路径.审议意见越来越多的使用,已成为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监督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一府两院”做好整改工作的主要依据.重视理性思考,探析法定含义,正确运用和规范“一府两院”研究处理审议意见,对于不断提高监督质量,增强整改效果,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审议意见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报告形式的综合意见,是人大常委会监督的基本形式,已作为一种独立的法律形态写入监督法,具有很强的监督属性。审议意见采用何种方式表述,是人大审议工作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表述方式恰当,能够正确引领审议的思路,提升审议的水平和质量,保障审议意见的落实。反之,则容易影响审议的效果。当前,基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审议意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县人大常委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与时俱进,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从而加大了监督力度,增强了监督实效。一、听取和审议上一次会议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使审议意见落到实处。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后,经主任会议研  相似文献   

8.
正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是监督法规定的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方式之一,也已成为当前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常规动作"。如何让人大监督工作卓有成效?广德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从督促审议意见落实做起,让跟踪问效常态化,切实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9.
关于审议意见的法律地位及效力,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看法.要注意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一、走出审议意见应该是人大常委会整体意见的误区,审议意见可以是个人的意见也可是部分人员的意见.监督法第十四条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一府两院”研究处理.第二十条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第二十七条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连同执法检查报告,一并交由本级“一府两院”研究处理.  相似文献   

10.
审议意见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权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审议意见落实难一直是影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质量的主要症结.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对“审议意见”形成审议意见是合适的,但表决审议意见并未有法律依据.因为,目前地方人大常委会表决的并非是“审议意见”,而是“一府两院”落实地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相关情况报告.而且,地方人大常委会表决“一府两院”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的相关情况报告亦并非是法定的,而是为了切实增强法定审议意见的办理落实“刚性”,并在地方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应“表决”制度的基础上,对“一府两院”办理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进行的满意度表决.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眉县人大常委会一直在思考,依法审议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权力.各级人大处理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代表审议发言的常规做法是印发会议简报传阅,但是审议意见有没有被真正吸纳?一些建议得没得到有效落实?为改变"有审议无实效"的状况,眉县人大常委会探索通过小小的"工作报告意见征询卡",建立起修改人代会工作报告制度,实现了化解履职困扰与增强监督效果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对相当于“审议意见”的“评议意见”由主任会议审定当属合理可行. 一方面,主任会议审定评议意见具有法理依据.主任会议是具有程序决定权和准实体性权力的职权机构,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主任会议职权为“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诸如审定评议意见这样的文字表述之类的事务性工作,当属“重要日常工作”范畴.实践中,主任会议对审议意见的形成和落实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已经列入常委会议程需要听取和审议的专项工作报告,在常委会召开前由主任会议预先审阅或听取,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是可行且必要的;对于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主任会议可以决定书面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也可以决定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或者作出决议;对于一些涉及重大问题或办理不力的审议意见,主任会议则可以听取办理工作报告进行督促:对于办理审议意见不认真、敷衍塞责的有关部门负责人,主任会议还可以根据相关规定,提出运用询问、质询乃至罢免、撤职等监督方式的建议等等.  相似文献   

14.
《公民与法治》2012,(9):36-39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是监督法赋予人大常委会实施监督的基本形式。审议意见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中针对某项议题的发言,经过整理后形成的综合意见。审议意见能否得到较好落实决定人大监督的实效。规范审议意见的督办,强化对审议意见的监督落实,关系到国家地方权力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和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审议报告拓宽监督视野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是人大行使监督权最基本的手段.除了全国人代会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动用这一监督机制更为频繁、日常,去年共听取、审议了“一府两院”的20个工作报告,其监督视野纵横上下、不断拓宽,监督议题无不紧扣改革热点和民生焦点.  相似文献   

16.
臧必飞 《江淮法治》2008,(15):55-56
人民政府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常务委员会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常务委员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一府两院”对其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都应依法向社会公布。一般性公开,是指监督法第七条规定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主要规定了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公开的方向和原则,在监督实际中,要根据群众对监督事项的关注程度,有针对性地公开,对一些实践中难以界定和把握的内容,要通过动态、消息等形式进行简略公布。  相似文献   

17.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有关工作报告,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重要形式。按照《监督法》第十四条和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一府两院”研究处理。  相似文献   

18.
宋雪华 《江淮法治》2012,(15):36-37
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后提出的"审议意见","一府两院"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全落实,阜阳市颍州区四届人大常委会今年初选举产生后,对于区三届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接力监督,跟踪问效。在5月召开的常委会会议上"票决"了区检察院的整改报告,彰显了人大监督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加强人大监督工作,促进人大相关审议意见落实,洋县人大实行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报告制。去年以来,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常委会会议5次,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报告14项,形成审议意见六个,代表提出建议36条。常委会后,都要形成审议意见交由"一府两院"办理。为了促进各项建议落实,县人大把"一府两院"落实情况列入议题,提交常委会议再次审议。去年10月下  相似文献   

20.
听取和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是人大依法开展生态环境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2月18日,浙江省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21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和以往不同,这次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报告有了新的帮手——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的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