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朱芹 《当代韩国》2011,(3):63-7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鲜时值东方朝贡体系与西方殖民体系冲突的风口浪尖,日本在多次挑战朝贡体系中心(唐、明)失败之后,于清末时期借助殖民体系的理念再次向朝贡体系发起进攻,最终打败清政府将朝鲜变成它的殖民地,此后日本不仅彻底摧毁了朝贡体系,还试图在东亚建立以它为轴心的殖民体系。在此背景下,李承晚及其领导的政府组织依赖美国,希望通过亲美外交来争取美国承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以对抗日本和给予半岛独立。李承晚寄生于他国且通过外交而非武装斗争来呼求他国赐予国家独立的外交模式和独立思想属于依附外交与外交独立论的范畴。所谓依附外交即弱小国家在使用通信、说服、交涉、谈判甚至战争等多种方式对外行使主权来处理国家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时,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或意志自主地维护国家利益及实施对外政策,而不得不靠依附于他国和部分地让渡国家利益来处理国家关系的一种外交模式。由于这一外交主体的非独立性或寄生性,其外交政策及其体现出的外交思想染有鲜明的依附性色彩,因此,本文将之界定为依附外交,该概念的理论基础来自依附论中对依附的界定。而李承晚的依附外交主要体现出依附与独立的关系,是一种政治依附,后果则是韩国通过依附式独立方式走向独立式依附。  相似文献   

2.
“人无信不立”是中华民族的千古信条,诚实守信也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但这一信条和美德而今却面临着极大挑战。层出不穷的假食品、假药品、假文凭、假职称、假数字、假政绩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我们的道德神经,冲击着我们的心理底线,以致让人们不断发出“还有什么是真的”的喟叹。诚信,在时下俨然成为了一种稀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早起,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吃完,开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豆腐渣工程天价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吊白块和硫磺馒头。饭后,抽根高汞烟,去...  相似文献   

4.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42):14-14
@田京波:网友曝料万科董事长王石与前妻王江穗早已不合,两人的离婚手续已于年内办妥,有说王石"净身出户"。据称王石的新欢为曾出演《甄嬛传》的80后女星田朴珺,两人相识于长江商学院。网评:地产大佬纷纷进军娱乐圈,说明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将一去不复返。老曹:据说王目前还持有680万股万科股权,价值5589万,净身出户?查股...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暹罗与周边地区存在三种典型的地区秩序,分别是朝贡体系、曼陀罗体系和殖民体系.三种体系以曼陀罗体系为中心,相互作用,具有阶段性特征.在19世纪前期,曼谷王朝为了重建曼陀罗体系,加入并充分利用朝贡体系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并谨慎地抵制西方将自身纳入殖民体系的企图.从五六十年代起,由于获利减少以及殖民体系的渗透,朝贡体系最早被挤出暹罗的历史舞台.随后殖民体系与曼陀罗体系发生激烈碰撞,殖民体系不断损害暹罗的主导国地位和蚕食其朝贡国,最终瓦解了曼陀罗体系.曼陀罗体系与殖民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朝贡国领土的争夺,也为现代泰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俄俄美在中亚地区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三边结构,中俄美都是独立的一极;另一种是两边结构,中国和俄罗斯联合为一边,美国为另一边.这两种形态混合存在,各有其意义,它们都反映出中亚大国关系结构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熊灵  齐绍洲 《欧洲研究》2012,(1):51-64,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经历了第一、二期两个阶段的发展,将在2013年正式进入第三阶段。尽管欧盟在减排和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前两个阶段发展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反映出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内在的结构缺陷。为了解决这些设计上的结构缺陷,提升碳排放交易体系未来第三阶段的可信度,欧盟通过修订碳排放交易指令对该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制度变革。新指令的实施必将对欧盟内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具体阐述和系统分析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结构缺陷、制度变革及其影响,并归纳其对中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为中华儿女擘画出"中国之治"新蓝图,开辟了"中国之治"新境界。回望"中国之治"的辉煌70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道路"行得通、很管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海底政策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利益的平衡.本文从政府部门间、利益集团闻及部门机构与利益集团闻相互博弈的角度,对影响美国海洋政策转向的因素进行探讨.文章认为,1945年<杜鲁门公告>是美国首次海底权利声明,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关于是否扩展大陆架权利的争论.从美国政府内部关于宽狭大陆架界限的分歧到利益集团关于经济利益与军事利益的争论,其中的分歧或趋同主导了尼克松政府在海底界限问题上的两次政策转向.最终美国将海底问题交由联合国,回归国际海洋体系.这反映出美国国内部门、集团利益在美国海洋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政府横向部门间信息共享障碍的症结在于交易成本高,直接体现在协调成本、信息成本和监控成本三项上。共享经济的理念有助于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具体表现有三:资源使用权的有偿转移有助于降低协调成本,闲置资源的精准配置有助于降低信息成本,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则创新有助于降低监控成本。立足共享经济理念,设计出一套以信息需求部门、信息供给部门、共享平台和监督部门为参与主体,以资源索引、利益补偿和评价反馈为运行机制,以长期性、主动性和激励性为基本原则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陈静 《法国研究》2011,(3):27-31
西蒙娜·德·波伏瓦在其回忆录第一卷《一个循规蹈矩的少女的回忆》中叙述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根据菲力普·勒热讷关于自传契约的理论,波伏瓦必须诚信叙事。然而诚信并不意味着言尽一切,所以必须有选择地围绕一个中心记述往事。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波伏瓦个性史的起源。回忆少女时代是波伏瓦拯救过去的方式,从而赋予了自己的生活以一定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中国与朝鲜总体上处于实力不对称的结构之下,但由于朝鲜所持的正统观,使其对中朝关系的稳定性产生了明显影响。朝鲜对明朝正统地位的高度认可以及对清朝正统地位的长期拒斥,使这一观念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实力对比和利益诱导等物质因素在稳定清朝与朝鲜关系中的作用。这一历史事实体现出,主导大国的合法性及其在体系内被接受的程度对维护体系稳定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主导大国如何提升其在体系内的合法性和被接受程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民族国家诞生于欧洲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其背后是民族主义的竞争逻辑,因此它亦拥有巨大的国家动员能力。近代时期,东亚三国之要务在于建成现代民族国家以抵御外侮,但唯有日本获得成功,中韩两国均遭遇重大挫折。思想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韩两国与日本传统公私观的不同。在思想与政治上受到中国巨大影响的朝鲜王朝,其超越狭隘民族意识的儒家"天下为公"思想使其在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的竞争逻辑面前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但这种看似具有时代局限性的普遍主义思想,或许却能够为解决今天东亚地区的各种悬案提供一些思想资源,成为新的国际关系形态的指导精神。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广出审〔2017〕8238号文,2018年《领导之友》正式更名为《治理现代化研究》。《治理现代化研究》由中共河北省委党校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向专业性学术期刊方向发展。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导向,活跃学术思想,积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杨江 《新民周刊》2012,(19):56-59
湖南省高校职称评委刘一兵案不过是冰山一角,职称评审中的权钱交易由来已久,且已衍生出一个成熟的灰色利益链。湖南省高校职称评委刘一兵教授"开房收钱"丑闻撕开了广为诟病的职称评审体系的遮羞布。鉴于刘一兵在湖南省  相似文献   

16.
几位朋友相聚,说起“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话,有人当场提醒大家:“朋友有好坏之分,多一个诚信的朋友,就多条友谊之路;多一个居心叵测的朋友,就多条有害之路,甚至是不归之路。”听了此番表述,我不禁想起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各级领导干部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并对这段话也有了更深刻的理...  相似文献   

17.
韩献栋 《当代亚太》2012,(4):78-99,158,159
本文依据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阐释了国际体系及其转型的涵义。所谓转型涉及到两个问题,即转型的主体和转型的起点与方向问题。国际体系包括本体构成要素和结构构成要素,而结构构成要素包括权力结构、制度结构和观念结构。本文依此框架考察了国际体系转型的历史脉络及其构成要素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东亚地区国际体系的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区体系不仅是支撑全球霸权的组成部分,也是崛起中的大国权力与地位得以巩固和提升的重要根基;地区体系不仅是国家实力、尤其是大国实力分配的场所,而且还是塑造国家之间态度、观念和身份特征的"熔炉"。从这个意义上说,地区体系是决定权力转移的动力与结果、形态与特征的最为关键的层次。中美权力转移的进程——无论是中国的和平崛起,还是美国的"重返亚洲"——显示出地区体系对于大国之间相对权力变化、身份定位和政策选择的深刻塑造。中美权力转移的和平前景,不仅取决于两个大国的双边关系和外交政策,而且蕴涵于亚洲地区体系的发展进程之中。只有一个保持了"主体性"的亚洲地区,以及在该地区建立更可持续和更具建设性的地区秩序架构和地区制度安排,才能够真正发挥缓解权力转移困境、进而增加全球体系和中美大国关系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过去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也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西藏政协成立60周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隆重庆祝新中国70华诞,隆重召开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为新时代人民政协指引方向、定性赋能,人民政协这一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世界秩序观与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1900-1945)(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美国的国际秩序观入手,通过考察20世纪上半期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尝试为这一时期的东亚国际关系建立一个多国的、宏观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美国从世纪之交就开始谋求在东亚建立一个不同于欧洲权力政治的新的国际秩序,这是美国从建国之初就萌生的改造国际秩序思想的延续;20世纪上半期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过程是美国不断推行和实施其国际秩序思想的过程,美国新的国际秩序思想集中体现在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上;从30年代初直至二战结束,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可以被视为美国捍卫、中国认同、日本挑战华盛顿体系的过程;战后初期美国试图建立的东亚国际秩序不过是华盛顿体系的修正版;华盛顿体系并非仅仅是帝国主义的工具,相反在很多方面有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