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民行检察工作中常常看到,有的二审法院在按照上诉程序改判一审法院的民事判决书中,往往只引用有关程序法的条款,而不引用实体法条款。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里所指的法律,既包括程序法,也包括实体法。程序法解决的是诉讼规则问题,实体法解决的则是权利义务问题。程序法是实体法得以正确实施的保证和手段,实体法是程序法产生和存在的前提。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二审法院审理民事上诉案件,既要适用程序法,又要适用实体法。根据民…  相似文献   

2.
论国际私法中的程序法与实体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国际私法中的程序法与实体法问题林欣程序法问题(亦称程序问题),还是实体法问题(亦称实质问题),这在国际私法的识别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识别,对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适用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一个问题被识别为程序法问题,就适用法院地法;...  相似文献   

3.
1.关于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2000年学者们继续强调诉讼法相对于实体法的独立性,但在观点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有人从诉权理论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诉讼法的独立地位,主张从诉讼法与实体法二元论的立场来确定二者的关系,认为诉讼法和实体法是共同服务于诉讼制度的两个车轮,无主从先后之分。〔1〕有人从法院裁判的生成角度分析,认为民事诉讼程序直接决定着裁判基础的法律事实的提出、认定与范围,因此诉讼法相对于实体法,对于法院裁判更具决定意义。〔2〕有人认为民事程序法与实体法是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的,程序法不是实体法的“助法”,也非其“母法…  相似文献   

4.
综述程序法的独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序法的独立价值究竟是什么?对于实体法而言,程序法具有怎样的意义?归纳法学界近几年对此问题的讨论,大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程序法是实现实体法的手段和方法,没有程序法,实体法就无从实现李步云先生认为“任何法律制度都有程序与其实体法相配合。实体法好比设计...  相似文献   

5.
谈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法律的选择和适用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裁决的效力及其承认与执行.本文将结合有关仲裁法律、规则、实践,谈谈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问题.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包括仲裁程序法的适用和实体法的适用两个方面.一、关于程序法的适用问题仲裁程序法在许多学术著作中被称为仲裁法(Icrarbirri),意指支配仲裁的法律.各国仲裁程序法不尽相同,但都是有关国家制定的可用以控制仲裁或在当事人无约定时可对仲裁起到协助补充作用的法律.仲裁程序除包括仲裁庭进行仲裁的程序规则以外,主要还包括:仲裁协议…  相似文献   

6.
论“法即程序”——兼论行政程序法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法即程序”——兼论行政程序法的重要性肖凤城一、问题的凸现迄今所见谈到法律规范可以划分为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教科书基本上都阐述这样一个观点:实体法是法的基本或主要组成部分,程序法是为实施实体法而存在的法律规范。这种观点似乎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从未听到人们...  相似文献   

7.
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是法律发展的结果。但程序不仅是运用实体法的基本渠道.许多实体法制度甚至来源于程序活动.犯罪构成就是这样”。问题的关键是,实体制度能否完全独立,程序活动是否是机械地适用实体制度,对此显然有不同的看法。人们的看法似乎是,实体制度主要依赖于独立的设计,高度科学化的犯罪构成必将使程序变得被动、呆板。这种看法有没有问题?本文将主要研究美美和大陆两大法系的犯罪构成规范及其局限性,从而说明:法律程序对实体犯罪构成制度有实质性的补充解释作用,而程序运作又受制于特定的社会背景。犯罪构成是一个抽象…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与公益诉讼的契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体法与程序法作为矛盾的对立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没有实体法就没有程序法;没有程序法,实体法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经济法是在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国家广泛调节社会经济的需要而逐渐形成为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部门法;与之相适应,经济法程序始终贯穿着对社会公益的关注,以有效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害为主线。公益诉讼是有关组织和个人依据法律的规定,对由于违反法律而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事实上损害或潜在损害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所以,公益诉讼作为经济法的内部生命的表现有效地维护了经济法的切实实施,经济法与公益诉讼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9.
一、序言就程序、程序法以及它们与实体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讲 ,在国外已有相当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长期细致的研究。由于法律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学者长期以来对该课题视而不见。近年来 ,在中西法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现实法律实践需要等因素的推动下 ,留日学者季卫东先生撰文指出了程序的重要意义 ,并对我国“重实体 ,轻程序”的法律传统进行了犀利而又不失建设性的批评 ,进而在我国首倡“法制程序化”的目标。①继而 ,我国学者就程序、程序法 ,以及它们与实体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且颇有成果 ,其中以民事实体法与民事…  相似文献   

10.
实践呼唤程序法法律责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国家的法律体系由实体法和程序法两大部分组成。我国宪法规定: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毫无疑问,无论是违反实体法还是违反程序法都必须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法制的常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传统的“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法学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法学在实体法的法律责任理论上研讨者众,而程序法的法律责任理论则少有人问津。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成为治国方略的今天,亟需建立我国程序法的法律责任理论_一、实践中的程序法法律…  相似文献   

11.
程序法研究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已成中国政治领导人和学术界共识的今天,研究程序法应着力何处?我认为,有三个课题显得尤为重要:(一)程序的独立意义。在传统社会与传统法理论中,程序法被视作实体法的附庸,是实体法适用的工具与手段。由此出发,立法方面是否设计、如何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终字[2010]第13号判决书的宣布,轰动一时的“李庄案”暂且在法律程序上告一段落。由于该案在诉讼过程中折射出了诸多程序法和实体法方面的法律争议点,本文拟以“李庄案”中的几个法律问题为切入点,谈谈对此案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程序与程序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有失重现象——程序法得不到充分重视。常被作为老大难问题提出的先判后审、辩护虚设、“一审”请示、拖延时程,甚至违法取证等等,都是“失重现象”的具体表现。有人认为,程序是走过场,是形式。在他们认识上形成这样一个三段论:程序问题是形式问题;形式问题是次要的;因而程序是次要的。把法律的实体与程序仅仅看成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本身是一个错误的前提。由此引起我对法律程序及程序法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程序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行政程序法在程序法中的地位我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把行政程序法提上了议事日程。关于程序法,传统的看法是: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释为:“用来申明、证实或强制实现这些权利义务的手段”或保证在它们遭到侵害时能够得到补偿。”日本赤坂昭二《法学基本理论》认为:“程序法所规定的则是为了使实际上有关权利和义务的实质性内容,通过审判使之具体实现所需的制度和技术上的程序。”我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释为“凡规定实现实体法有关诉讼手续的法律为程序法,又称诉讼法”。  相似文献   

15.
牛芳  孙磊 《法制与社会》2011,(18):15-16
这是一个讲究“人权”,宣扬队权”的时代,这个时代“人权”是其代名词。我们究竞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实现“人权”呢?究竞是从实体法中抑或是从程序法中入手呢?在我看来,或许,从程序法中入手更不失为一项好计策。程序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为权利保驾护航,让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问题是法理学中法律体系理论所应解决的问题,传统法学理论认为,程序法是实体法实现的手段,而实体法则是程序法的目的。但详细考察程序法与实体法发展的早期史以及两种法律的实际运作,这一结论不免有简单化倾向。一、程序法与实体法——早期史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陈瑞华在《中国法学》2007年第6期撰文认为,所谓“刑事程序的失灵”的问题,就是侦查机关、公诉机关和法院规避法律程序,致使刑事程序法无法得到实施的问题。在正式的法律程序受到规避和架空的同时,司法实践中真正实行的却是一系列非正式的潜规则。这首先是由刑事程序法本身不具  相似文献   

18.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96条、第197条新增加了实现担保物权程序,这是我国首次通过程序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规则,衔接了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也实现了我国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的"非讼化"。由于立法规定较为原则,实践中无先例可资借鉴,加之审判实践中长期形成的以诉讼方式实现担保物权的固有思维方式和审判定式,致使对该程序的理解与适用存有诸多意见。本文以《民事诉讼法》第196条、第197条为中心,结合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审判实践中的问题,重点就实现担保物权程序的法律属性、申请主体的范围、法院的管辖、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条件、法院审查的标准、裁定的作出、收费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孙向阳 《河北法学》2001,19(3):70-72
通过程序对于实体法的创制和弥补、程序法对于实体法功能的发挥和排除、程序是司法公正的检验标志、程序是“法治”内容的核心等程序和程序法独立价值的分析 ,探求深刻认识实体法和程序法关系的理论根据 ,为进而纠正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的偏向提供观念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程序法与实体法关系考辨——兼论程序优先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 ,程序法对实体法的实施起着保障作用。这是程序法对于实体法的工具性价值。但是 ,不容忽视的是 ,另一方面程序法相对于实体法也具有某种独立性 ,程序法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价值。由于实体公正的不确定性以及程序公正的相对确定性 ,在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发生冲突的情况下 ,应当坚持程序公正优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