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理学研究要“上得去”“下得来”就普遍情况而言,我国法理学研究正处于某种“卡壳”状态,即“上不去,下不来”的状态。“上不去”是说法理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陈浅和单一,升华不上去;“下不来”是说法理学与日益丰富的法律实践和部门法学明显脱节,深入不下去。“上...  相似文献   

2.
法律关系主体资格浅议──“两条件说”评析闫国智法律关系主体资格是由社会主体的权利能力这一个条件构成,还是由社会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两个条件构成,近年来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的两部法理学教材都肯定了后者。其中一部认为:"法律关系主体,无论是公民还...  相似文献   

3.
法理学是对法律现象的总体性研究,这种总体性也决定了法理学总是不断地向“元问题”溯归。中国法学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守住理论”,这是由法理学的内在批判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法理学发展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高其才按我的理解,"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理学"是指走向成熟的中国法理学,是指中国法理学成为真正的科学。本来,法理学无所谓走不走向21世纪的问题,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并不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但是,对于中国法理学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王莹 《研究生法学》2009,24(3):150-155
无论是苏力意义上的讨个“说法”的秋菊,抑或凌斌所谓的法盲以及“法盲法理学”,无不是在偷换概念,玩弄华美的文字游戏。从艺术和文学的修饰以及学者的“学术想象”中走出来,当下的中国法治建设的背景已然不尽是“乡土中国”和差序格局,“商土中国”的法治必定是现实情境下具有极端算计甚至投机的理性人作为主体的法治。理性人期待良好的社会秩序,安定的生活状态,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注个体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法的“权利本位”的命题,从法的实质意义、形式意义和权利、义务关系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这一命题是不科学的。并结合我国人民法律意识的现状,法的权利说的历史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权利说及权利、义务关系的分析和论述,说明还是倡导“权利与义务一致”有利无弊,符合法的规律要求。但以权利为核心进行研究和建立相应的法理学体系的尝试则是无可非议的。  相似文献   

7.
“法理学向何处去”专题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学研究》2000,(1):152-160
为了系统分析我国法理学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法理学的使命与作用及与部门应用法学的关系 ,谋求 2 1世纪中国法理学的大发展 ,《法学研究》编辑部与《法商研究》编辑部联合 ,于 1 999年 1 2月 1 7日至 1 9日在武汉召开了“法理学向何处去”的专题讨论会。与会的学者约有 2 0人 ,其中既有硕果累累的老一代学者 ,也有近年来活跃在学坛的中青年新秀。尤其有特色的是 ,民法学、刑法学界的几位知名学者也应邀与会 ,这使得会议的讨论充满新意。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议题 :法理学现状分析、法理学的基本使命和作用、法理学的承继、引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论法理学教学与教材的改革——从“一分为二”谈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法理学教学与教材的改革是法理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不仅仅是涉及向学生传授什么知识的问题(这个问题并非不重要),而且也是法理学如何面向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问题,还是法理学是否真正勇于并能够打破计划经济束缚的问题。世纪之交的中国法理学应该对此有个明确的回应。这不是说法理学界以往不关心教学与教材的改革,而是说,我们尚没有把法理学的革新与法理学教学、教材的改革挂钩,更没有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学术上的重大问题认真对待。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国法理学一直在致力于推动法治建设领…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 1999年正处在世纪之交,法理学研究的热点是20世纪法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本年度法理学的主要学术会议有:1999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法理学年会,研讨的主要问题是“法理学的回顾与展望”;1999年10月清华大学法学院召开的“中国传统法文化与当代法理学”的研讨会;12月中旬在中南政法学院召开的“法理学向何处去”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郭忠 《河北法学》2012,30(9):2-7
绝大多数中国法理学教材属于灌输式教材而非启发式教材,偏重于传授正确性知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不仅学生获取的是“死”的知识,而且会使学生在理论问题上屈从权威,变得消极、教条,失去探索真理的兴趣.要“盘活”法理学知识,法理学教材应当变法理学知识的“传授”为“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索的精神,最终造就高素质的社会需要的法学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举报”的法理学与政治学思考倪正茂一访美归来,为适应时差,购阅了一册《中篇小说选刊》.卒读之余,浩然慨叹于技法平平却以"敢骂"取胜之可悲,猝然震惊乎文坛怪杰对"举报"痛非之剧烈。这里仅就后者略事分析。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华容道的一种新走法》(作者孙春...  相似文献   

12.
法理学建设要做到“三个面向”复旦大学法律系修义庭教授法律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具有不同层次的内涵。作为法理学研究对象的法律至少有两大层次的内涵,一种是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法律,它与上层建筑其他组成部分并列,具有同等性质。通过对法律现象一般的抽象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99年 12月 17日至 19日 ,《法商研究》编辑部与《法学研究》编辑部在中南政法学院共同举办了“法理学向何处去”专题研讨会。这次会议先后讨论了四个主题 ,前两个主题的讨论纪要已发表在《法学研究》2 0 0 0年第 1期 (总第 12 6期 )上 ,本刊这一期将后两个主题的讨论情况摘要刊载如下。一、法理学的承继与引进朱景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近年来法理学的发展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思想、观点 ,尽管几乎所有观点都是有争论的 ,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它们所体现的时代气息。那么 ,为什么在法理学界内部和外部还会…  相似文献   

14.
部门法理学是法理学与部门法学间的交叉学科,不是哲学与法学间的交叉学科,部门法哲学更像法理学而不是法哲学。这两个名称的选择不存在对或者错,而是妥当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淮南植物”说中的主体性地位胡维定"格物"原见《礼记·大学》,以后历代诸儒、特别是宋以后请儒对"格物"多有训沽,唯泰州学派王民"格物"说突破诸儒"格物"思想的认识论狭小领域,从主客观关系的大跨度上突出主体性地位,表现出"为生民立命"的政治抱负,故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无自然法”说平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无自然法”说平议崔永东龙文茂*自梁启超先生1904年发表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提出儒家法思想即为自然法说以来,许多学者服膺之。但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力主“中国古代无自然法”,否定了中国古代有自然法的说法。这种观点似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赞...  相似文献   

17.
2009年6月16日,“21世纪中国法理学的使命”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审计学院莫愁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举办,是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法学理论”省重点建设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的多名国内知名学者应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开幕前,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院长程乃胜教授向各位专家介绍了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和“法学理论”重点建设学科的情况。研讨会由清华大学许章润教授和南京大学杨春福教授共同主持。现将会议研究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21世纪中国法理学使命的基本内涵南京师范大学刘旺洪教授首先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解读了这个主题。他认为现在我们处于新世纪初期,中国法理学从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受到了许多的批评。特别是06年邓正来教授在《政法论坛》上的系列论文《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中集中提出了一系列关系中国法学、法理学发展的重大问题;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学界又一次总结和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间法理学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如何总结我国二十世纪特别是建国60年以来和改革开放30年中国法理学的成就和问...  相似文献   

18.
儿子小军明天就要结婚了,一应饮宴宾朋招待事宜,均都安排停当。魏副县长此刻正笑眯眯坐在沙发上,点上一支烟,悠哉游哉,与来为他帮忙的赵科长来棋呢。妻子急匆匆走进屋,就着他耳朵说:“倒忘了件大事,明天的车呢?亲家那方面是大款,陪嫁东西特多,人家张口要小车大车10辆去接呢,这可到哪儿去弄呀?!”魏副县长和赵科长正“马踩车”,老魏头也不抬说:“车——炮打车,哈哈哈……”赵科长心领神会,故作惊讶状:“噢,炮打车,对,炮打车!”心有灵犀,上呼下应,好一个珠联壁合的“炮打车”。妻子以为他光顾下棋不理她,复又叮嘱…  相似文献   

19.
法理学改革和发展所要追求的目标封曰贤(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审)"法理学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大题目、好题目,我谈三点意见:一、名称问题。法理学现已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学科名称,但这一名称能否体现它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值得研究。法理学有一般法理...  相似文献   

20.
张蓬云 《政府法制》2013,(29):29-29
戴笠刚在蒋介石身边做事的时候,被老蒋看不起。既不派他事做,也不称他全名,只是叫他“乡下来的,去买包香烟”,“乡下来的,去把茶倒满”。如果一般人碰上这种待遇,早就受不了啦,但戴笠是怎么做的呢?他非但不争,还引以为荣。对别人说:“蒋校长(那时蒋是黄埔军校校长)这样叫我,是种亲热。叫我雨农的话,反倒见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