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融到"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来。深入挖掘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思政元素,主要从"选、用、激、育、留"等5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自然融合到课程思政中,贯彻"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有效结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当下存在不少困境。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应突出忠诚意识培养、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服务人民宗旨意识的养成。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为"课程思政"提供一定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形成"课程思政"意识。针对不同专业特点,选择不同"课程思政"元素,凸显公安专业"课程思政"特色。  相似文献   

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订单式"人才培养能有效解决石油石化企业人才需求难题,为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探索了一条新途径.但是,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一些发展性问题,导致培养效果不明显.本文分析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给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4.
公安院校心理训练课程专业性强,要改变学生被动式教育的现状,就需要强调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作用,构建"体验-分享-实践"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体验情境、交流平台和实践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分享课程、理解深化课程,并达到"体验激发情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重新组织与建构,进而完成由"接受式学习"到"发现式学习"的转换,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公安院校在心理训练课程教学时,既要厘清课程定位,保证训练内容贴近实战,也要规范训练课程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5.
高职人文课程边缘化日趋严重,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均对人文课程不够重视,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高素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颁布,提出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公共基础课的改革提供了政策与形势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覆盖有限、重心前移、实践乏力、机制不畅等诸多不力的表现。改进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可以从强化社会实践的效果入手,合理借鉴美国"服务学习"的教育模式和课程方法,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将提高党性修养的目标与提升个人素质的需求相结合,充分挖掘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党员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卓越计划”是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合作的教育崭新形式,它改变了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彰显了“高校和企业双主体”为中心教育新范式,也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思政课程”作为“卓越工程师”班不可或缺的课程,必须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重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协同创新的改革向度。  相似文献   

9.
法律课程在"体改班"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通识课"。当前"体改班"法律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专业背景的差异性,使得课程教学内容不好处理,难易程度不好把握;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法律基本知识讲授与强化实践教学的矛盾;教材建设与实践需求滞后的矛盾。建议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材建设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突出警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尽快适应新形势下培养基层公安专门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培养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因此,法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本文以《刑事诉讼法》为例,明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发掘、梳理和充实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与内涵,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同时,归纳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与实践路径,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治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课程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它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是培养一定规格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保证。因此 ,课程改革要体现科技化、综合化、统一化。  相似文献   

12.
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与落脚点。以研发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中职)教学标准为契机,通过对相关专业学校、殡葬行业企业和毕业生的调研,提出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从殡仪专业学生可能从事的相关工作岗位出发,梳理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对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进行模块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学生就业体制的转换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所有高校几乎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方面,一些高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此,应在该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面注意以下问题:就业指导应贯穿大学四年;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应定期进行市场调研,长期开展就业咨询。  相似文献   

14.
"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警察专业类课程中的应用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实现了培养目标,但是在警察素养类课程的教学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警察素养类课程明显不同于警察专业类课程服务实战、讲究实用的教学目的,而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系统培养体改二学位学生的基本警察素养。因此,警察素养类课程应当采用"ABA"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体现的是"教——看——教"的循环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或教官居于"学"的两端,要求全面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配备及考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插画设计"课程是我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本文基于课程特点,结合高职学情状况,通过正确认识课程思政内涵,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索"插画设计"课程思政的改革思路及措施,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安院校"课程思政"是铸警育魂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公安院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从加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文件、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营造思政育人的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推动公安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势与政策"课是进行当代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该课程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热点问题,唤醒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大学生的荣誉心和爱国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该课程在国家德育体系的构建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探索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包工头"的出现,建筑行业的用工关系由建筑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双方关系,变成了"包工头"、农民工和建筑企业之间的三方关系。"包工头"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给农民工的讨薪和工伤索赔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基于我国的现实状况,短期内"包工头"不可能消失。为更好地发挥"包工头"在建筑企业和农民工之间的纽带作用,法律有必要对"包工头"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进行规制。对"包工头"进行法律规制,其实质是理清"包工头"、农民工和建筑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关系合理化的途径在于通过规范建筑企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来鼓励"包工头"成立或加入劳务企业。  相似文献   

19.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借助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着力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做好"课程思政"工作,是各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可以通过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优化教材内容建设等基本策略来改革"课程思政"工作,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强化工作考核、提供经费支持来建立健全"课程思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