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长度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董德武  吴风  董秀 《法医学杂志》2002,18(4):223-223
皮肤、软组织损伤在法医学活体损伤程度鉴定或评定中较常见。在我国轻伤鉴定标准中,对面部创口、瘢痕的长度做了明确规定,头部、躯干、四肢等部位,只规定创口长度,未规定瘢痕的长度,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对1995~2000年的400例伤者不同部位创口及愈合后的瘢痕进行测量,以此来探讨体表创口收缩情况与愈合后瘢痕长度的关系。1一般资料1.1性别、年龄状况400例伤者中,男342例(85.5%),女58例(14.5%),年龄最大55岁,最小者16岁,平均年龄35.5岁。1.2创口部位400例伤者中有的为一处创口,有的则为多处创口,其中头皮…  相似文献   

2.
外伤致皮肤、软组织损伤在临床法医检案中极为常见,暴力损伤后创口或瘢痕长度与面积是评定损伤程度的重要依据.在《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中均有条款对皮肤创口的长度或疤痕做了相关的规定.但在实际检案工作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如是否根据皮肤瘢痕长度推算原创口长度;不同条款中规定的创口长度如何累计;手术扩创是否累计入原有创口.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就以上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便和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860例皮肤裂创伤口与瘢痕形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均对皮肤创口人瘢痕的长度(或面积)做了明确的规定。它对确定损伤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有较多的案例往往是在伤口愈合形成瘢痕后才进入到诉讼阶段。究竟摊痕与新鲜创口在长度上有何区别?其关系如何?对此,目前国内外法医界及医学界尚无定论,致使许多案件只能凭推测进行鉴定。笔者自1989年至1994年共收检、追踪调查皮肤裂伤案例86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对新鲜皮肤创口与所形成的探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资料分析1.一般情况860例皮肤裂伤案例中,男623例,占72.44%;女…  相似文献   

4.
在肢体损伤程度鉴定中,经常会涉及瘢痕长度的问题。由于受伤当时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准确测量出创口的长度。在实际检案中,根据瘢痕长度鉴定损伤程度,若瘢痕的长度处于临界值时就很可能引起双方当事人的争议。本文通过一起实际案例,分析了出现争议的常见原因,以及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1案例资料杨某,男,21岁。2015年8月25日23时许,被人致伤要求鉴定伤情。法医检查:足掌有一12cm不规则形缝合创口,创缘整齐。查阅其住院病历:受伤当时感右足底部出血,伴右足拇趾麻木,以"右足挫裂创"入院。专科检查:右足底内侧可见长约5cm挫裂伤口,深达肌肉层,伴出血,右足拇趾皮肤浅感觉减退,跖屈不能,背伸功能存在。即行右足挫裂伤扩创探查术+右足踇长屈肌腱吻合术+右足踇展肌,踇短屈肌修复术。术中分别于创口远近端扩创,探查见:  相似文献   

6.
探讨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的关系。比较创口愈合成为瘢痕的收缩率。由于现有伤残鉴定标准中未就体表创口或瘢痕的长度测量的换算作出任何规定,所以某些体表损伤的伤残评定可能有欠公允。有必要就此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市人身损伤检验、损伤鉴定的案件逐年增加 ,如何客观、正确、及时地鉴定损伤程度 ,尤其是重伤鉴定 ,已成为法医鉴定人极为重视和关注的焦点。作者结合我市鉴定为重伤的 2 35例法医检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就损伤特点及有关法医学问题进行讨论。资料和方法对我市 1 994~ 1 998年五年中受理的 1 4 72例人身伤害检验案件进行筛选 ,凡有详细检案记录及临床病历资料 ,对照二院二部《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其损伤程度被鉴定为重伤的 ,均列入选对象。然后制定统计表 ,逐项填写 ,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受伤时间、验…  相似文献   

8.
在活体损伤程度鉴定中 ,医疗单位的临床诊断与法医鉴定结论的误差呈上升趋势。为寻求其中原因 ,探索相应对策 ,作者就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如下分析 :一、一般资料分析某鉴定机构 1995年 5月~ 2 0 0 1年 2月鉴定案件中活体损伤伤员的诊断证明 10 6 3份 ,所有病例都是伤后即到各级医院就诊 ,有最初的诊断证明。法医在鉴定时 ,经过认真审查病历 ,调查伤员病史 ,调阅X线片、CT片、磁共振成像片 ,复查伤痕 ,详细询问伤员的受伤过程等手段 ,查出有15 8例颅脑损伤的诊断证明与法医鉴定结论不符 ,其误差率为 14 .9% ,且医院对部分伤员的临床诊断的…  相似文献   

9.
在活体检验鉴定中,经常碰到同一人不同部位皆有创口的情况,特别是头面颈部骑跨创口,在评定损伤程度时,如按《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五十一条规定:即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10cm,或者创口累计总长度达15cm,评定损伤程度不合理。下面通过两个案例探讨头面颈部骑跨伤的损伤程度评定。  相似文献   

10.
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对病历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对病历价值的评估刘敏,吴家驭成都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610041)在伤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中,伤者的损伤多数已经痊愈。为确定损伤程度,法医常常需参阅临床医生书写的病历记录以确定受伤当时的情况。虽然法医与临床医生都同样研究机体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1.
<正>创口在法医临床鉴定时经常遇到,当创口长度刚好达到《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规定的数值即临界值时,鉴定人倍感纠结,举棋不定。初次鉴定刚好达到标准要求长度,重新鉴定时可能就达不到标准规定数值。遇到这类情况鉴定人该如何把握呢?作者总结出以下鉴定经验,供法医同行参考。1创口的测量方法创是指较强大的暴力造成皮肤全层或内脏器官破裂的损伤。仅伤及皮肤浅层,以表皮剥脱为主要表现的损伤称擦伤~([1])。在测量创口长度时,应以伤及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2个贯通创的案例分析,提出贯通创在评定损伤程度时同时兼顾创管长度、宽度更为科学。 1案例资料 案例1 某男,21岁,某日因纠纷被他人用刀刺伤左上肢。病历记载:左前臂中上段偏桡侧从后向前刀刺贯通,创口长后侧3.5cm,前侧2cm,创腔内见肌腱及肌肉组织部分断裂。  相似文献   

13.
心脏损伤后果严重,大多数死亡,故进行临床法医学鉴定较少。现将作者所见一例左心室多发性穿透伤临床法医学鉴定案例报道如下。1案例某男,28岁,某日20时酒后与他人发生口角,随即被他人以烤肉用的钢针连刺胸部数次,感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手捂胸部倒地呼救,伤后15min送医院抢救并存活。法医检验:急性病容,自诉胸闷、憋气。左胸部见9处长度约为0.2cm的皮肤裂创,右侧胸部锁骨中线内侧、外侧分别可见7处、12处长度约为0.2cm的皮肤裂创。上述皮肤裂创周缘可见轻微皮肤挫伤。病历摘要,急诊查体:T37.7℃、P140次·min-1、R:24次·min-1…  相似文献   

14.
受害人心理类型特点的研究,属于犯罪学或犯罪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对减少或预防犯罪以及司法审判中经济补偿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有关专家的重视。1975年和1976年先后二次在耶路撤冷和波士顿召开了受害人心理学国际讨论会。受害人心理类型在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早已被不少法医学家所认识。作者就近年鉴定的3676例伤害案中受害人的心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简要讨论。材料及方法  从作者1991年8月至1997年4月受理的3676的伤害活体损伤鉴定的资料中,收集受害人的有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创伤长度测量方法探讨(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与《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中,设具体规定创伤或其愈合疤痕长度的测量与计算方法。笔者结合有关案例对一些特殊的创口提倡使用如下法医学测量与计算方法。一、形态较规则创口或其愈合疤痕的长度采用周边测量计算方法例1.女,20岁。因不愿再与汪某保持恋爱关系,在最后一次约会中,汪某用小刀威逼不从后,用小刀在该女的前臂上做了“记号”。查其左前臂背侧有一长4cm,宽2cm长方形皮肤缺损区。右前臂背侧亦有一年为9cm的波浪状皮肤裂伤。本例单凭其长度,单个创口长度或两个创口长度相加均未达到轻伤鉴定标准。左…  相似文献   

16.
<正>软组织创伤日常多见,是人体损伤鉴定中最常见的类型。本文旨在探讨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测量软组织创伤内创道长度的可行性,并对创道周围组织损伤情况进行评价,为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1案例资料1.1一般情况37例软组织锐器伤患者,其中男31人,女6人;平均30.4岁,最大61岁,最小14岁;受伤时间平均  相似文献   

17.
法医临床工作中对“不实病历”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医临床工作中对“不实病历”的鉴别杨剑,高小东,刘雅诚对受检人提供的就医材料予以审核是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现阶段法医临床工作条件的局限,在伤害案件中,伤者受伤时的实际状况,治疗过程,检查手段及愈合结果,我们主要参考医院提供的就医材料,...  相似文献   

18.
对330例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长度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探讨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相互关系。在 330例不同年龄的伤者的不同部位的钝、锐器伤口 ,用精确的测量方法 ,在伤后 3d内、伤后 1个月、伤后 3个月进行测量 ,并计算创口愈合成为瘢痕的收缩率。在伤后 3个月面部瘢痕的收缩率为 15 4% ,躯干、四肢瘢痕收缩率为 13 6 % ,头皮瘢痕收缩率为 10 1%。不同致伤物形成的创口 ,在伤后 3个月时 ,不规则钝器创的瘢痕收缩率为 16 1% ,锐器创的瘢痕收缩率为 11 2 %。结果表明 ,创口在伤后 3个月时 ,面部瘢痕收缩率最大 ,头皮瘢痕收缩率最小。不规则钝器创的瘢痕收缩率值比锐器创的瘢痕收缩率值大。  相似文献   

19.
Xu GT  Yu XJ 《法医学杂志》2006,22(6):439-440
在法医实践中发现,现有的伤残鉴定标准中未就体表创口或瘢痕面积与长度测量的换算作出任何规定,对某些体表损伤的伤残评定可能有欠公允。有必要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面部创口、口唇全层裂创及口腔黏膜破损的损伤评定均做出明确规定(见《标准》5.2.3a、5.2.4a、5.2.4c、5.2.5a及5.2.5i),但对唇部非贯通创未做规定。显而易见,口唇皮肤部的创口属于面部创口。那么,唇红创口是否属于面部创口呢?能否按照面部创口进行损伤程度评定呢?作者认为需要考虑以下2个问题:(1)唇红是否位于面部范围之内?(2)唇红表面裂伤是否可以称之为创?本文结合1例具体鉴定案件就该2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