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近20年来,海外华人在经济和科技上获得较大的成功,华人作为移民或移民后裔的群体,也在近50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仅就华人族群及其赖以存在的华人文化的承传变异及其原因作一简要分析,籍以探讨华人族群的发展趋势。一严格地说,“华人”这一概念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指的是“一定程度上保持中华文化、中国人血缘的非中国公民。”为了与中国本土人民区别,在大陆习惯上常在华人前面冠以“海外”。近20年来,“华族”一词的使用频率较高,与其相关的“华人文化”或“华族文化”亦成为关注的热点。只有对这些概念作明确界定,才能对其所反映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同中国的特殊血缘和文化关系,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在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奠基人""纽带"和"推动者"的角色。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开展,中国可以进一步挖掘华侨华人在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经贸关系中的潜力,使其为加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跨国移民及其经济社会形态成为近些年的学术热点,其中,华人移民因其在国际移民史上的特殊地位而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要群体。本文以近代以来跨越国界来到墨西哥的华人移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代表性案例来诠释和探究华人移民族群的经济模式。本文在简要梳理移民范式发展的基础上,采用"族群资本"的概念来解释墨西哥华人移民经济的产生、发展和变迁的过程,将族群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子变量。历史上的墨西哥华人建构了聚居区式的传统经济,当下的华人族群经济也呈现出明显的"依存—发展"的双重行业结构,该结构框架下族群资本的生产和流动对华人移民经济形态的形成和结构具备较高的解释效度。其中,人力资本分析从民族劳务市场出发,验证了移民收入的差别和学历技能在劳务市场上的作用;经济资本分析借助了移民过程中的借贷关系、家庭式企业的发展路径和新式投资关系三方面,用以解释双重行业结构中经济资本的流通和扩张;社会资本被认为是个体通过社会联系汲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此意义层次上还显示,墨西哥华人群体很大程度上依旧保留了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家庭组织及家族形式。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的“祖籍记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的国民认同和族群认同均表现出相当的强度,我们倾向于把这种“双强”的特征看作是走向多元文化主义的马来西亚华裔集体自我意识的结构特征。而“祖籍记忆”正是华裔构建其族群认同的意识和文化基础。一方面,华裔可能通过和祖籍国建立更多的联系来维持和加强祖籍记忆,以达到强化族群意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主义的政治背景下,为立足当地生存和发展,将祖籍国“对象化”也成为其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崛起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各界日益关注华人企业的治理模式与运营策略。重新审慎地评估族群性和文化在新加坡华人企业的跨国治理模式、行为与网络中的作用,旨在超越主要源自西方经验的商业和创业的主导范式,进而推进现有的国际企业与管理研究。虽然,族群性和文化仍然是塑造华人跨国企业的重要因素,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东南亚华人企业在与中国市场的跨国互动中采用了新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策略。在作出评估时不应通过东西方二元对立视角来看待华人的企业治理、管理与策略,使其要么向西方的商业模式靠拢,要么与之背道而驰;要强调共同的华人族群性和文化是支持新加坡华商不断采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和跨国战略的根本,也是推动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构建与中国之间跨国网络的重要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提供了世纪之交东南亚华人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作者认为,20世纪后期,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发生大变动的时期。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深入发展,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会。在不同族群文化与不同族群关系的互动下,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将与各主体民族一起,在当地化、多元化的方向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曼德勒为缅甸第二大城市,也是上下缅甸交汇之处,人口、物资、信息的频繁流动与多元的族群文化共同构成了曼德勒复杂多样的城市风景。随着缅甸的社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曼德勒的人口构成、社会阶层与城市空间也随之发生转变。华人移民的迁入与增长,引起了曼德勒城市华人化的论争。事实上,曼德勒城市景观的变化,并非华人单一促就,而是现代化、城市化等内外动因共同作用下的社会后果,因此,需综合曼德勒华人移民、经济行为与族群互动,以及三者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曼德勒的城市化,以避免族群民族主义所带来的成见。  相似文献   

8.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办,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校友会、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及南洋客属总会协办的“第三届族群、历史与文化亚洲联合论坛——华人族群关系与区域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3—15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大楼圆满举行。  相似文献   

9.
马来人和华人的不同历史想象,导致马来西亚迄今仍然面对许多政治上的身份认同问题。本文简析马来西亚马来人和华人的民族主义起源,并梳理辛亥革命后的重大历史事件所造成的种种政治后遗症,探讨当今马来西亚族群政治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赵俊 《西亚非洲》2023,(3):94-114+158-159
非洲大湖地区不但具有族群政治的显著特征,而且有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非洲大湖地区在历史上发展出相对成熟的王权体系,素有官方“修史”和群体分类实践的传统,具体体现于内容丰富的口述传统。但当地社会群体并没有卡斯特体系中那种严重的排他性,且群体成员的身份认同呈现出明显的流动性。19世纪下半叶,西方探险家和传教士进入非洲大湖地区,对该地区诸王国和社会的认知构成了一种以“原住民主义”为本质特征的殖民话语,并对后续的殖民统治政策产生重要影响,进而重塑了非洲大湖地区原有的群体分类实践和历史进程。面对殖民主义,绝大多数非洲统治精英决心维护主权和独立,但具体应对策略不尽相同,既有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又有各自的政治调适方式。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族群政治化,非洲大湖地区族群政治最终形成。族群政治未必注定会导致族群冲突,但无疑给独立后非洲大湖地区国家在处理族群关系和制定族群政策上带来巨大挑战。族群政治是20世纪90年代非洲大湖地区爆发大规模族群冲突的背景,也是今天刚果(金)东部地区冲突的根源之一。只有把族群政治纳入合理的现代政治框架下,非洲大湖地区实现政治稳定和自主发展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是个多族群国家。马来人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华人在经济上具备一定的实力,印度人则是马来西亚不可忽视的第三大族群。华人和印度人作为马来西亚的外来族群,移民背景相似,在文化认同和政治参与上既存在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人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俄裔(俄罗斯裔)的汉语族称有数种,这些汉语族称与俄裔的族群认同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俄裔的血缘构成对他们的族群认同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印度尼西亚巴淡岛和石叻班让岛的华人商铺店主及家庭成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其汉语使用、对汉语的态度及身份认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汉语使用频率、对汉语的情感认同度及评价都较高,其华人身份认同度也较高。这与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国文化的良好保留及印度尼西亚华人在印度尼西亚经济中的积极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关于印度尼西亚革命反映出日本战时宣传所达到的程度,曾有过许多臆测.但提及印尼革命跟一百二十五万居住在东印度群岛华人的关系的,却是极少.可是,十年前荷兰殖民地很多官吏,都认为华人社会是产生不满情绪的渊薮.他们一方面抱怨中国"帝国主义",另一方面又责备中国共产主义,这并不是完全矛盾的.他们所认为是帝国主义的证据的,尤其是指南京政府侨务处的活动.这些活动,无疑地是要加强海外华人的爱国心,并给予他们以几百年来所缺乏的祖国保护.不可避免地,这些活动会反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海外华人对其在南洋各地遭受到岐视的仇恨心.1930年代中,侨务处印发的小册子,反复申述留外华人所受的"不平等待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同名是共同族群认知某种植物的结果,是辨别民族起源是否同源的一个参考因素。壮泰族群对蕹菜、白菜、芋头等等本地植物的同样命名,是他们为"同根生民族"的又一证据。他们对烟草、玉米、红薯等外来植物的异样命名,说明他们由同源而分化了。泰族、佬族对白菜与芥菜的不区分,说明他们在公元6世纪就已经离开了中国的岭南地区。  相似文献   

16.
4月份在印度尼西亚棉兰发生的劳工抗议活动迅速升级成反对华人的骚乱。当局势平静下来时,有一个华人商人被打死,另有150家华人经营的商店以及汽车和房屋被毁。在菲律宾,1992年以来绑架分子劫持了100多名富裕的华族商人。现在华人儿童的家长不得不派武装保镖护送他们的子女去上学。 这些事件加上最近华人纷纷把资本投向中国,从而提出了一个关于整个东南亚的华人前途这一严肃的问题。华人融入东南亚并为当地所接受的情况如何?他们内心是否还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包括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帝汶岛(葡属)十一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华人。据不精确统计,海外2千万至3千万华人中,90%左右分布在东南亚。东南亚的华人是千百年以来先后从中国东南沿海等省迁居到东南亚各地的。他们在东南亚发展了几代甚至几十代。长期以来,华人一方面积极吸收居住国人民的优秀文化,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杨然 《东南亚纵横》2014,(12):59-61
胡志明市是越南华侨华人最大的聚居地,也是华侨华人文化的中心。该市的华侨华人文化历史悠久,带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色彩。华侨华人活跃在该市的文艺舞台上,在商业文化、企业文化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华侨华人教育事业也比较发达,华侨华人文化还与当地的越南本土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影响。这些都是胡志明市华侨华人文化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整个越南华侨华人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华人是指出生在或移民到新加坡、并持有新加坡公民权或居留权的中国人,也称"新加坡华裔"或"华裔新加坡人"。2010年,新加坡华人占新加坡居民人口的74.1%,即4个新加坡人中差不多就有3个是华人,是新加坡人口中最大的族群。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们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有关宗教活  相似文献   

20.
1998年,苏哈托政府的倒台和"新秩序时期"的结束开启了印度尼西亚民主化改革的新里程。印度尼西亚主流社会逐渐接纳华人,认可其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力。同时,华人逐步走向政治舞台,参政意识从弱到强,参政态度从冷漠到热情,参政人群从精英阶层过度到大众,国会议员和各级政府公职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华裔身影,华人在印度尼西亚政治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